時值八月,位于西寧南川工業園區青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動的廠房里,剛剛進入試生產的首條鋁殼電芯生產線運行正常。
項目工程部經理董文倉介紹,生產鋁殼電芯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來自同在南川工業園區的青海泰豐先行鋰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磷酸亞鐵鋰,而泰豐先行的原材料來自鹽湖。每天4噸磷酸亞鐵鋰可以生產2000個200安時的鋁殼電芯,而這些電芯經過組裝后又可以成為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的主要組成部分。
比硅產業更為高端的是鋰產業。依托青海豐富的鹽湖資源,從鹽湖鋰鹽的提取,到動力及儲能電池材料的制造;從電池單體及系統集成,到動力和儲能電池在電動汽車及智能電網中的應用,西寧正在著力打造新能源電池行業全產業鏈。
而這也僅僅是西寧市工業8個產業鏈條中的一條。
依托一區四園,西寧市加快推進煤基多聯產、太陽能光伏、特色資源加工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基本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金屬冶煉及加工、特色化工、高原動植物精深加工、藏毯絨紡、裝備制造和新型建材及節能環保8大主導產業鏈條。這些產業鏈條的形成標志著西寧市工業產業實現了集群化、規模化發展,西寧工業經濟占據了全省半壁江山。
今年上半年,西寧市工業經濟擺脫市場低迷、重點產品價格下行的困擾,穩步前行,實現工業增加值221.97億元,同比增長16.24%,其中規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88.83億元,同比增長16.23%;完成工業投資22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8%。
面對全國經濟發展大勢,把脈工業園區經濟結構單一等現實,西寧市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利用經濟下行轉型倒逼機制,全力轉變工業經濟發展方式,努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有效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在創建“循環經濟先行區”上走在了全省前列。
憑借“一區四園”工業化發展戰略,西寧構建了縱向延伸產業鏈條、橫向促進產業融合的循環型工業體系,走出了一條開發區、城區和縣域“三大板塊”協調發展的“高精特優”轉型之路。西寧市經委(國資委)總經濟師縣永平說。
依托資源優勢,西寧市滾動推進一批批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高端項目,同時,精心打造了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產業開發區,并先后建立了東川工業園、南川工業園、生物產業園、甘河工業園和北川工業帶5大產業基地和8大鏈條,以及湟中縣上新莊創業園、湟源大華創業園、城北區創業園、大通小微企業創業園及城東區清真食品產業園等城區、縣域產業園區,這些舉措有力地推動了產業結構向特色優勢型、循環經濟型、創新驅動型和園區帶動型轉變的進程。
縣永平說,2013年,面對全國經濟下行,處在欠發達地區的西寧市,在“兩頭在外”,即原材料在外、產品銷售在外的情況下,工業仍然為全省GDP做出了積極貢獻。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447億元,同比增長18.3%;工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5%;規上企業達到了219戶。
“獨木”變“森林”,就必須讓“大個兒”更大更壯,讓“小個兒”長大變強。推進工業轉型升級,著力優化工業結構、培育優勢產業,“拉長”現有支柱和優勢產業,對支撐我省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今年,首屆環青海湖(國際)電動汽車挑戰賽的成功舉辦,充分展示了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站與儲能等電動汽車產業鏈上多環節的先進技術,從而進一步加快了推動鋰資源綜合利用步伐,打造全產業鏈,拉動電動汽車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從工業硅至多晶硅、單晶硅的生產問世,到鹽湖資源提鋁技術的成熟,到碳酸鋁的批量生產,再到鋰電池的充分利用,這樣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幾乎補齊。這足以證明西寧市已經邁向了走高新技術、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綠色發展之路。
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發展、園區化承載。站在未來發展的制高點上,西寧市滿懷信心的正在這片廣袤而富饒的土地上風生水起。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林玟均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3382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