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稱,聚集了大量低速電動車企業的山東省已經發放了部分企業準入名單。雖然這僅僅是一份行業自律性質的名單,但已經被業內視為政府釋放出解禁低速電動汽車的信號。
今年以來,圍繞年產量已經超過20萬輛的低速電動車的發展,爭議一直未曾平息。支持者認為,低速電動車將成為新能源車發展的助跑器,有助于國家2015年50萬輛新能源汽車推廣指標的達成。反對者則認為,新能源是指引我國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戰略性產業,但低速電動車行業整體上并不具備技術優勢,在技術和市場管理上,無論是鉛酸電池污染還是上路都難以管理。
由于長期沒有法規和標準的約束,低速電動汽車遲遲未能推出準入門檻,這也導致一批不具備生產條件的企業利用改裝、拼裝等手段生產和銷售廉價的低速電動汽車,其中很多車輛根本達不到安全技術標準就投放到市場。
實際上,低速電動車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目前,中國距離“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要達到50萬輛”的目標只剩不到兩年的時間。根據中汽協統計,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1.26萬輛和1.28萬輛,今年預測的產銷規模將達到5萬輛,但仍與目標銷量差距甚遠。相對而言,低速電動車預計今年全國產量將達35萬輛,這也預示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目標不得不依靠低速電動車來沖量。
因此,與其否定或限制低速電動車的發展,不如適當放開政策、放寬市場準入,準許具備條件的企業生產。關鍵是如何管理杜絕“野蠻生長”。從目前來看,行業的標準制定要及時,標準不出臺,低速電動車的混亂現狀也無法緩解。更為重要的是,生產低速電動車的企業在技術投入上要有創新,如果堅持簡單廉價的戰略,低速電動車則可能在贏得一段時間的市場后,很難有可持續的發展,最終仍會被市場所淘汰。
來源:北京商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3505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