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飽受爭議的低速電動車該如何突圍?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主任陳全世提出了三大發展路徑:一向正規車企提升,二是落地成為低速貨車企業,三是申請修改標準,將低速電動車納入交通管理體系。
4月21日,以“電商、車聯網和綠色出行時代的中國汽車市場”為主題的中國汽車要聞/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第二十屆國際研討年會在上海舉行。在當天下午“中國汽車電動化之路-領先全球綠色出行”的分論壇上,陳全世教授提出了上述觀點。
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主任陳全世
陳全世表示,低速電動車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和市場需求,但是必須通過不同渠道,盡快實現合法化,納入汽車產品管理規范,以便健康有序的發展。
首先,部分有經濟實力和技術基礎的企業,可以按照國家電動汽車業標準《純電動汽車技術條件》的規定,申請成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或者通過與現有具備乘用車資質的企業合作,進入國家電動汽車公告目錄。國家發改委已出臺《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規定》,給予了非汽車企業獲得準入的機會。
然而,上述準入條件及技術要求較為嚴格,對于難以到達要求的企業而言,可以按照國家標準《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中的規定,申請成為生產低速電動貨車,即客貨兩用微型封閉式貨車的企業。陳全世表示,在農村及鄉鎮市場,這部分車型的需求量也非常大。例如河北御捷,目前就在發展相關車型,并且已獲得其他乘用車生產資質。
以上兩種方式,對低速電動車原有定位及車型都產生了改變。陳全世認為,如果要堅守低速電動車陣營,必須通過正式渠道來獲得合法身份。首先申請修改標準GB/T15089-2001機動車輛及掛車分類,把4輪摩托車L6/L7列入我國機動車分類中。在此基礎上,申請修改國家標準GB 7258-2012《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把低速電動車納入公安交通管理范疇、容許在道路上行駛的車輛。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國低速電動車生產已達40萬輛,今年預計將保持50%增長,產量達到60萬輛。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低速電動車的管理與發展問題日益重要。陳全世強調,低速電動車雖然要發展,但必須朝正規方向,產品工藝、技術質量必須做上去,并且尋求合法化途徑。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杜俊儀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38187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