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保護苗頭漸顯
新能源汽車的地方保護問題一直是廣為社會詬病的弊端,經過多年的發展,這種地方保護正在逐漸被打破。但在低速電動車行業中,隨著市場越來越大,可以上路的城市越來越多,地方保護的苗頭又開始顯現。
從山西大同市的管理辦法中看,其中明確提出"本辦法適用于在本市行政區劃內從事小型低速電動汽車生產的企業及產品管理",文件適用的企業必須滿足以下兩條中的一條:第一,必須是"大同行政區劃內"并且"取得工信部《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目錄內的整車生產企業或專用汽車生產企業;第二,大同市行政區域內整車或專用汽車生產企業參股的企業。
而目前進入目錄的企業只有一家,為山西北宇專用車有限公司。據了解,山西北宇專用車有限公司是取得國家專用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主要產品有普通半掛車、自卸車、罐車、低平板等特種車,產品均達到國家強制3C產品質量認證標準。
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劉剛認為,地方保護確實存在,但在一個產業剛開始發展的階段,地方保護政策是利大于弊的。劉剛分析,現在地方政府開始看好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前景,鼓勵企業在本地生產制造。在目前傳統行業競爭力逐漸下降的大背景下,扶持新興產業作為本地的經濟增長點,這種做法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劉剛認為,針對低速電動車的地方保護是地方政府可控的變量,也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和發展產業的一個重要手段。現在地方政府都在改革和放松管制,逐漸出現一些地方政府自主創新的做法。他表示,很多綜合改革都需要地方政府先行先試,根據本地的特點進行改革,而國家在推行改革時難免滯后。"未來低速電動車行業發展起來,這種情況會得到改觀。"劉剛說。
駕照保險監督困難
作者從一些京郊低速電動車零售商處了解到,一般購買低速電動車的消費者都沒有駕照,且以老人和婦女居多。這些經銷商承認,這些沒有駕照、沒有接受過駕駛培訓的消費者上路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但為了銷量與利潤,也只能睜一眼閉一眼。當作者詢問如果消費者沒有駕照駕駛低速電動車上路,交警會不會攔下處罰時,一位經銷商告訴作者,如果駕駛時沒有闖紅燈、逆行等明顯違規駕駛行為,交警一般不會管,如果被攔下,罰款50元左右,不會扣車。
另據作者了解,除了一些大廠家生產的低速電動車,可能會有保險公司承保(是否承保各地情況不一),更多的小作坊生產的低速電動車,根本沒有上保險的可能。有的經銷商明確告訴作者:"這些小車自己不散架就不錯了,開個兩三年就夠本,還買什么保險。"而那些能上保險的低速電動車,目前都是參照摩托車投保,但參保者寥寥。
而這種情況也因地方不同而情況不同,魏學勤告訴作者,因為沒有國家政策,低速電動車買不了交強險。另外,因為低速電動車用戶往往是過去的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用戶,消費能力有限,如果按汽車的要求,會使一部分用戶買不起車。對此,山東對低速電動車實行商業險,一般是在產品出廠后廠家就購買保險。從現狀看,現在企業有積極性,消費者也認可。他透露,現在山東省生產低速電動車的骨干企業都買保險。而對一些小廠而言,監督其為車輛投保還比較困難,需要監管進一步加強。
來源:中國汽車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38386
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汽車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