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重新定義汽車——新技術 新模式 新生態”第六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6)在廣州隆重召開新聞發布會。時值廣州車展前夕,來自政府、整車廠、零部件企業、互聯網、行業協會等各界精英代表齊聚于此,共話重新定義汽車,為汽車行業的變革建言。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處于爆發式增長階段,全年產銷量有望突破30萬輛大關。行業火熱的同時也體現出對政策扶持的高依賴度。在“2016,新能源汽車政策該咋出?”的主題研討中,知豆電動汽車總裁鮑文光、北汽新能源品牌總監金新、奇瑞新能源總經理孫衛健、江淮乘用車營銷公司副總經理張金漢、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勇出席對話,網易汽車中心總監張齊擔任主持人。
張齊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最大變數在于試點城市的地方補貼,88個推廣示范城市中,大概有一大半已經出臺了補貼政策,卻在貌似公平的環境下設置了各種各樣的障礙和門檻。
知豆電動汽車總裁鮑文光表示,2015年馬上要結束了,仍有部分城市的補貼政策沒有完全落地,這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非常不利。知豆目前能拿到地方補貼的城市有近30個,有一些城市的補貼政策沒有開放。“某城市提出補貼交換的要求,知豆生產地所在的蘭州市政府能夠給某個企業保證銷售多少量,才會給予知豆相應的備案數量,也就是補貼名額。”
知豆電動汽車總裁鮑文光
江淮乘用車營銷公司副總經理張金漢則認為,新能源汽車推廣存在地域差異,有些城市具有牌照資源優勢,有些冷門的市場,既存在一定保護傾向,也有一部分是第一輪過程中總結經驗,有區域差異。待產業成熟后,補貼力度減小也能維持很好的價格與性能。 “到2018年或者2020年,從產業化趨勢來看,有可能實現10萬級別300km續航的車不需要補貼,就可以跑300公里,這樣前景是非常美好,現在還圍繞電池、電控的技術進步做出努力。”
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勇對地方新能源汽車目錄持堅決反對態度,他認為各個城市應該按照國家目錄和免購置稅的目錄執行。但取消地方保護的難度也很大,任勇建議,出臺一些補貼之外的政策推動。例如以城市空氣質量改善作為考核,外地新能源汽車的運行都有利于減少污染,政府應該給予支持。
任勇還表示,其他關于電池回收,充電設施的普及推廣,新建小區預留接口等政策一定要落地,不落地就是空話。對于企業自身來說,一定要把新能源汽車產做好。
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勇
奇瑞新能源總經理孫衛健分析,新能源汽車相比傳統燃油車增加了很多成本,需要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扶持一段時間,有了規模才有成本下降的空間。每一個產業都有一個扶持的過程,新能源汽車也是近兩年才開始快速發展的,跟國家政策扶持有很大關系。與此同時,技術進步也非常重要,所有的研究單位、汽車廠家,現在投入這么多資源,相信終會有回報,一旦核心技術的突破,將會帶來產業的革命性改變。
北汽新能源品牌總監金新認為,在充電樁入戶、入社區,公共充電樁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應該更大一些,才能解決消費者買車心理上的憂慮。“如果能把這個憂慮解決了,我相信整個新能源和行業能快速發展起來,對政府、消費者和各個城市來說都是非常好的趨勢。”另外,北汽新能源更多聚焦在商業模式上,通過充電樁、物流、租賃等方面的嘗試與合作,更快的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
本次研討中,嘉賓們都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政策的區域差異化,以及門檻和要求,阻礙了新能源車整體健康發展。但現階段補貼對于企業的發展和新能源產業發展非常重要。
“通過補貼,企業在產品品質和技術上的投入就更大。通過市場規模擴大來降低成本,形成品牌競爭力。”鮑文光表示,同時他希望地方補貼能保障公平透明,實現市場化定價。
張金漢、任勇、金新等車企高層代表都呼吁地方補貼補貼政策能夠盡快明確,提供公平的市場環境。孫衛健還提出,地補兌現也非常重要,希望流程簡化,形成快速、便捷的規范化操作。
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要實現后來居上,這是國家戰略,從中央來說也匹配了相當程度的政策和資金投入。但是現在經過經驗交流,目前地方補貼的壁壘和門檻,跟電動車國家戰略實現的前景打了一個非常大的折扣,也使得無論是企業還是中央政府,對于電動車高額資金的補貼,對提升效率打了折扣,所以解決電動車地方補貼明顯的壁壘和差異化,實現統一的標準,也是在座車企代表共同的呼聲。
作者:杜俊儀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41010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