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快速成長、全球汽車保有量不斷攀升,致使全球面臨CO2排放量逐年提升而引發氣候異常,車輛增加造成都市擁堵、停車面積萎縮,汽車產業因此面臨挑戰,除了節能科技和電動汽車的發展之外,汽車共享(car-sharing)概念應運而生。這個新興商業模式,對于使用者而言有相當多的好處,便利性勝過一般交通工具、使用時間彈性比傳統租車方式更好、不需要負擔保險和維護等費用,并且可以A地租車B地還車等多項優勢,多人共乘的方式整體性價比也更高。因此,汽車共享是一種創新的汽車消費模式,是出行方式的一場革命。(以“重新定義汽車——新技術 新模式 新生態”為主題的第六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6),將對變革圖景和路徑展開討論。快來點擊參會報名)
汽車共享是指用戶自我服務、隨時用車、車輛共享的商業模式。租車、用車、換車全程用戶自主,不需要直接與汽車共享工作人員接觸,用戶可以全天隨時訂車并就近取車,根據自己的需要共用汽車,不必購買私家或乘坐出租車。2014年汽車共享參與者及汽車數量都有相當驚人的成長,其中歐洲和亞洲地區的增長動力最強。在汽車共享的主要推行市場中,歐洲占半數,不僅是因為汽車共享是由歐洲發起,更重要的是汽車共享與新能源汽車的結合符合歐洲人民提倡的環保意識。而亞洲主要成長動力則來自中國,由于公共交通在城市地區仍有最后一公里空白,以及一些城市的汽車牌照近年來相當不易取得,因此汽車共享就成為民眾最好的替代選擇。
在推廣電動汽車時,企業面對的最大問題往往是多數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續航力、性能、駕駛特性與實用性等所抱持的疑慮,因此,借由汽車共享試駕體驗來消除疑慮,便成為最佳推廣方式。第一電動網特將國外知名十大汽車共享案例進行了整理:
1.寶馬DriveNow
為了將純電動汽車在都市地區的移動優勢與先進駕馭魅力推廣給普羅大眾,寶馬2011年6月開始在德國柏林、科隆、慕尼黑、杜塞爾多夫及美國舊金山等五大城市,與Sixth租車公司一起推出了名為DriveNow的汽車共享租賃服務。這也是為寶馬i品牌的運作吸取更多使用經驗,通過民眾的廣泛使用,來充分了解人們對于汽車使用的習慣與用途,讓電動汽車可以更容易的滿足用車需求。
以寶馬2012年9月于舊金山推動DriveNow服務來說,共提供了總數約70輛的Active E電動汽車,通過與舊金山當地的Coulomb Technologies及旗下的ChargePoint網絡,以半小時12美元、每分鐘0.32美元及24小時90美元(有時還有24小時、30美元的促銷項目)的方式提供租賃。而且DriveNow系統也能用智能手機App程序來運作,僅需輸入在DriveNow所注冊的ID,便可輕松登記然后通過GPS定位,告訴使用者附近可供租賃共享的Active E的所在位置,初期共有9個站點,后來擴增至13個,分布在舊金山地區。
當汽車需要充電時,可以利用ChargePoint網絡快速找到充電站,而在DriveNow租車站當中,停車及充電都是免費的;此外,寶馬在當地還提供了名為ParkNow的停車預定服務,使用者同樣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的ParkNow專屬App或到ParkNow網頁進行預定,節省找車位的時間,進一步達到節能的效果。
今年7月,寶馬投入100輛純電動i3加入德國城市營運范圍。讓使用者能在寶馬1系、X1與Mini等車型之外擁有更為節能且寧靜的短租用車選擇。而這100輛i3也將依照市場營運需求分別配置40輛在柏林、30輛在漢堡,剩余的30輛配置在慕尼黑,供有需求者駕駛租用,預計每個月將能吸引3000名駕駛體驗者。事實上,寶馬為了順利推行純電動汽車相關計劃,早在2013年便投入60輛以1系為基礎研發的Active E純電動汽車加入慕尼黑與柏林的營運陣容中,在歷經兩年多的短租使用后,這60輛Active E純電動汽車也到了卸任的時候,因此才有了這100輛i3的加入。
未來這100輛i3也將肩負研究消費者使用習慣的重大責任,借由分析駕駛路徑、時間與使用范圍等數據,未來寶馬在純電動汽車的開發上將有龐大的數據庫運用,進而在未來發表更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純電動汽車。此外通過分析使用者習慣,寶馬也能更精準的掌握充電設置區域,對于打破燃油車與電動汽車之間的屏障有很大幫助。
除了上述城市,DriveNow也深入到歐洲其他國家包含奧地利維也納、英國倫敦等,在全球已累計超過45萬個會員,英國倫敦5月便引入30輛i3加入營運陣容。
2.戴姆勒car2go
相較于寶馬的DriveNow,戴姆勒集團的car2go更廣泛,自2008年10月于德國烏姆(Ulm)率先試營運起,獲得政府與民眾的廣大回響,因此戴姆勒便將營業版圖逐漸擴大,30個營運據點遍及60個歐美城市區域,包含德國、美國、加拿大、荷蘭、英國、法國、意大利、丹麥、瑞典、奧地利、中國等主要城市,共有超過13000輛的smart fortwo和電動smart fortwo electric drive已經投入服務。戴姆勒集團之所以推行car2go,主要是鑒于人口快速增長、高污染工業發展導致全球CO2排放量逐年提升,為了降低污染并達到節能目的,便提出Car2go汽車共享概念。
car2go是一個兼具智能和創造性的交通解決方案,為城市交通提供了一種簡單、靈活與物超所值的汽車租賃形式。戴姆勒集團從2008年10月在德國烏爾姆(Ulm)開始第一階段測試。隨后在獲得成功之際,立即向其它大城市迅速推廣。
car2go的用車一律是smart for two或電動smart for two electric drive,后者可以最快145km/h的速度,行駛最多約145km的距離,以簡單和經濟的駕駛來解決都市用車問題,讓使用者只需幾分鐘步行距離,只要簡單登記注冊駕照,就可以隨時隨地使用car2go的服務。
Car2go每個使用者的駕駛執照都有一個電子芯片,只需將駕駛執照放到擋風玻璃后面的閱讀器前面,讀取駕照PIN號碼經過確認后,汽車就可以被租用。當然也可以通過網絡或電話服務預訂。而且由于戴姆勒對于car2go相當用心,每個城市幾乎都有多達200-300輛smart for two electric drive在營運,并且以約10輛為單位分布在鄰近的停車場,隨時充電、蓄勢待發,配有專門服務團隊為汽車定期清洗和處理技術維護工作,保證每一輛車都能令人滿意。使用car2go一點都無需擔心保養甚至保險,因為每輛車都保全險,這等于替人們省下一大筆養車費用。
Car2go至今不只橫跨歐美主要大城市,更在2014年12月10日完成了100萬使用人次。6年多的服務,所有汽車總行駛里程已達136701662英里,這相當于地球月球往返568次,3200人次都曾受惠于Car2go的服務,平均使用時間為19-25分鐘之間。
3.博洛雷Autolib
2011年底法國巴黎市政廳聯合博洛雷(Bolloré)公司推出Autolib電動車共享計劃,耗資2億3500萬歐元,提供5000輛純電動車以及1400個配有充電設備的借還車站點,形成連結巴黎市和周圍46個近郊市鎮的密集租賃網絡。
Autolib共享計劃旗下共有私人電動車充電服務、Bluecar租賃銷售計劃及企業共乘計劃三大項目,車款除了擁有雷諾四輪單座電動車Twizy之外,另一亮點就是由意大利設計工作室PININFARINA與法國電池制造商博洛雷共同合作的Bluecar電動車。
Autolib電動車共享計劃,用戶需要提供身份證、駕駛執照和信用卡,或是透過網絡提出申請。租用電動車要先支付申請費,以每日10歐元至每年144歐元不等的費用來計價;但是如果只是需要短時間租賃或是觀光客需要使用不到一整天的時間,可以視租車的時間繳租金,以每小時4-9歐元之間非常具有人性化的價位,推廣電動車的使用。
服務年費為180歐元,可透過Autolib在1200個地點租用電動車,包括地下和地上停車場,使用完畢后可以將電動車歸還至任何一個地方,在法國巴黎啟動暫時性的牌照單、雙號限制上路政策之后,更為市民及觀光客提供便利的服務。
2014年3月,Autolib電動車共享計劃進軍英國首都,為倫敦市民及觀光客提供服務。身為Autolib計劃的發起人,Vincent Bollore宣布投入1億英磅于整個共享計劃,初期以100輛Bluecar電動車、1400個充電站,以及將相關的客戶服務帶至擁擠的倫敦市區,民眾可透過手機App預約,并以每小時10英鎊的費用即可享有整個電動車租賃共享計劃所帶來的潔凈能源與方便性,而在后期更將在2018年拓展至6000個充電站、超過3000輛Bluecar的規模。與此同時,博洛雷集團還發布官方聲明表示將在法國建設1.6萬個電動汽車充電點,此舉將帶動法國電動汽車行業迅速發展,令充電樁的普及邁向新階段。目前,博洛雷擁有法國1.4萬個充電樁中的6000個。
4.Uber
談到共享經濟,很多人會說到Uber,甚至于憧憬以后的Uber for everyting。Uber雖然因挑戰了各國政府管理出租車的法規,并影響了傳統出租車司機的利潤,在許多地方都遇到法規和官司難題,甚至引發多起由傳統出租車司機發起的抗議暴動,但客觀上,Uber以新科技帶來的便利性服務,仍獲得愈來愈多使用者的支持。Uber以共享經濟的商業邏輯,讓自己超越打車軟件的界定。
Uber是應需而生,由創始人卡蘭尼克和坎普在2009年成立。有一天,他們去巴黎游玩,在埃菲爾鐵塔打車回酒店休息,結果打了很久都沒打到車,內心感到非常不爽,于是聯想到用戶打不到車是普遍現象。硅谷流行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創業文化,他們希望解決用戶打車難的痛點。2010年,卡蘭尼克和坎普購買20輛奔馳車,開發Uber App,邀請幾個朋友試用,整體反響不錯,同年6月在舊金山正式推出Uber,舊金山也成為Uber總部所在地。基于找準用戶痛點,Uber第一年發展迅猛,2011年開進城市數量和訂單量屢創新高,發展速度超過任何一家創業公司。
今年7月,Uber度過5歲生日,5年來本質上運營模式沒有改變。截止目前,Uber已經進入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個城市,達到科技公司史無前例的高度,而且每天都在增加。2013年底Uber登陸中國,去年7月進入北京,北京是Uber全球擴張的第100個城市,城市規模和數量迎來爆炸性增長,已在國內17個城市開展業務。Uber是不折不扣的國際化公司,不僅面向美國、加拿大、英國等發達國家提供專車服務,還覆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甚至開拓非洲國家尼日利亞。
Uber是共享出行的典范,通過激活存量、提升閑置資源利用率實現創造增量。沒有Uber之前,運送27位乘客去目的地需要18輛車,每輛車乘坐1、2、3人不等,接入Uber平臺后只需10輛車。Uber通過提升存量資源的使用效率,27人乘坐私家車數量從18下降到10,使用效率提升40%。共享經濟的最大優勢是為社會創造價值,Uber相應地獲取利潤支撐日常運營。除了提升效率,Uber更大的價值是減少交通擁堵、碳排放和節約用戶時間。同時,Uber還能減少停車場數量和占地面積。大城市15%的土地用于建停車場,越是市中心、黃金地段,停車場面積越大,通過大規模使用Uber,可以使停車場占地面積大幅下降,市中心等高價值土地發揮更大作用,提升社會資源的使用效率。
為了對抗霧霾,中國優步宣布,12月7日起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13個城市啟動全國首個“電動車日”。各城市會上線一個“Uber電動車”選項,選擇電動車出行的乘客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優惠,而新能源車車主除了可以優先加入優步平臺外,還可以優先享受平臺提供的各項司機福利。目前,Uber用戶在54個國家中的335個城市,可以通過Uber APP呼叫清潔能源汽車。優步北京和上海同時宣布,到年底前,將針對加入順風車并駕駛新能源汽車的車主額外獎勵,以鼓勵更多市民購買新能源車。
中國優步平臺上可以一鍵呼叫的電動車品牌有特斯拉、北汽新能源、華晨寶馬-之諾等等,也包含卡羅拉雙擎、雷凌等油電混合汽車。 越來越多的電動車品牌也在聯合優步,推廣品牌和產品,培養潛在的消費市場。
5.Lyft、滴滴快的、Ola、GrabTaxi跨國聯盟
Uber在全球積極擴張服務版圖時,一個由4位競爭對手Lyft、滴滴快的、Ola、GrabTaxi共同組成的跨國在線叫車聯盟,也許會威脅Uber的擴展之路。這4個在線叫車服務,分別發跡自不同國家,也在當地做出不錯的成績,Lyft服務范圍是美國,滴滴快的是中國,也中國最大的叫車服務,Ola是印度,GrabTaxi則是包含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
這四家共組聯盟后,加起來的服務范圍涵蓋全球50%的人口。特色是未來使用者只要用同一個APP,就能在上述聯盟涵蓋的地區叫車,不用另外下載、注冊,對于出國的游客或商務旅客都相當方便。
根據聯盟共同聲明,成員間也將共享技術、當地市場信息以及商業資源,包涵通過安全的API共享地圖信息、路線圖、支付系統,而其共同產品將在2016年第一季上線。[page]
6.Zipcar“ONE>WAY”
總部位于美國波士頓的Zipcar于2000年創立,可以說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共享服務公司,服務范圍除了美國本土之外更遍及加拿大、英國、西班牙與奧地利,會員數達到85萬人、提供服務的汽車更是超過1萬輛之多。2013年由全球最大的汽車租賃集團AVIS收購,以AVIS子公司的方式繼續運營,以提供更為彈性的租車方式。
Zipcar所推行的“ONE>WAY”的短租服務,其實與戴姆勒的“car2go”或寶馬的“DriveNow”類似。以會員制為基礎,只需要上網注冊、并繳會員費,就會收到名為“Zipcard”的感應卡,便可在需要用車時提前預訂,拿著此卡刷開車門便可使用,這項服務主要提供都市點到點的短程駕駛。
7.豐田Ha:mo
為了提供都市便捷有效的零排放短程駕駛,以及應對少子化、小家庭的用車需求,豐田在2013日內瓦車展上發表了一款描繪未來交通工具樣貌、命名為i-Road的電動三輪概念車,并用來支持豐田與日本國土交通省共同合作于2012年10月開始的“Ha:mo”汽車租賃共享計劃。
豐田在日本愛知縣的豐田市大規模向民眾開放體驗i-Road,廣受各界好評;這樣的理念也飄洋過海,來到時尚國度法國,2014年10月選定阿爾卑斯山區最大城市格勒諾布爾(Grenoble)推行為期3年的“Ha:mo”汽車租賃共享計劃,與當地市政府共同合作推廣。
豐田提供i-Road與COMS各35輛、總共70輛的微型電動車,整個交通計劃中,架設120個充電樁,其中“Ha:mo”設置27座專屬充電樁及租賃點,由法國電力供應商EDF與旗下子公司SODETREL負責充電設備的建設和維護。
按照規定,年滿18歲、持有有效駕照的民眾便能租借,辦法也相當簡單,僅需通過官網www.citelib.com登記或是下載Ha:Mo服務的APP應用,便能查詢周圍的公共電動汽車的使用情形。
8.福特Go!Drive
共享經濟成為熱門,福特也與時俱進,不落人后,以“Go!Drive”加入戰局,打算與汽車共享服務商合作,讓年輕人比較負擔得起買車預算。福特計劃從2015年11月起,在美國6個城市及英國倫敦,開始測試這項汽車共享計劃,也就是讓有車的車主在不需用車時將自己的車子共享給租車者使用,通過租金收入補貼買車之后的還貸,或是用以支付擁有汽車的成本,例如維修費等。
福特打算先在英國倫敦進行Go!Drive的試運行,并邀請2千名消費者免費注冊成為會員,在市中心設置20個租賃點,總共投入50輛汽車加入Go!Drive的服務行列,采用1.0 EcoBoost為動力的嘉年華與福克斯電動版各占一半,還能免繳倫敦11.50英鎊的交通擁堵費。
在美國,福特與汽車共享服務Get around合作,將招募1.4萬名車主共享其福特汽車,最初將于波特蘭、華盛頓特區、芝加哥及加州的柏克萊、奧克蘭、舊金山共6個城市先試。在英國,福特則與easyCar Club合作,招募1.2萬名車主。
與戴姆勒和寶馬不同,福特的租車服務Go!Drive不是由租車商提供出租車隊,而由一般車主提供自用車作為出租車,租車者可利用兩個在線服務在附近找到適合的汽車,可從車主手上直接拿到車鑰匙,或是從保險箱取得,租用完畢后,則必須歸還到原處。向普通人租車,不免引起安全疑慮及一旦發生意外的責任歸屬問題,不過福特表示,越來越多人愿意嘗試這樣的服務,未來汽車共享服務到底是否能成為汽車界的Air bnb,或如福特所預期可提升年輕車主買車的意愿,答案就靜待福特的第一步實驗成果了。
9.通用Let's Drive NYC
通用也不甘示弱地推出了名為“Let’sDrive NYC”的汽車共享計劃,為了調查美國消費者對于汽車共享的接受度,同時驗證不須購車、短程租車服務在大都市的可行性,“Let's Drive NYC”選在紐約市人口最稠密的行政區曼哈頓,與美國房地產公司Stonehenge Partners所經營的麗思廣場(The Ritz Plaza)479戶豪華出租公寓合作。
通用將提供10輛雪佛蘭旗下車型,包含8輛Trax與2輛Equinox加入短租服務,住戶可通過手機APP預訂用車時間,并通過曼哈頓城內由Icon Parking System停車管理公司旗下200多個停車場取車還車,租車費用為每小時10美元或日租75美元。通用表示目前在做“Let's Drive NYC”的評估,若市場反應不錯,未來會拓展服務范圍與規模。
10.奧迪atHome
為了進一步提升奧迪在北美的銷量并推動全新的用車思維,奧迪今年11月在美國著手推動了名為奧迪atHome的創新汽車共享服務。鎖定位于舊金山與邁阿密的兩棟豪華公寓,特別提供旗下豪華、性能車型專供豪宅住戶租賃,并能通過手機APP預約專屬用車,讓住戶能夠不再需要購置私人代步用車,而能每天開著各式奧迪車型享受專屬豪華車。
不同于傳統汽車共享服務給全民的預約使用,奧迪atHome是專為豪宅公寓所量身打造的創新汽車共享思維,僅限豪宅住戶使用讓整體車況與汽車維護都能保持在頂尖狀態,隨著一輛輛奧迪跟著住戶們參與各大社交盛會或日常生活,奧迪得以借由這樣的服務而密集在上流社會曝光。對于住戶來說,能夠依照需求與使用習慣選擇不同的奧迪車型顯然也是一大好處,早上開著奧迪S7出門工作、晚上則隨性開著TT Roadster徜徉山道,這樣的生活可不是人人都能享受。
目前奧迪atHome在美國僅提供位于舊金山的LUMINA豪華公寓與邁阿密四季豪華公寓服務,住戶僅需利用手機APP預約,即可享有包含油費、保險、過路費與無限里程的全方位汽車租賃服務。所提供的車型包含S7、S5 Cabriolet、TT Roadster、Q7、RS5 Cabriolet與SQ5等車型,而奧迪也保證這些車型在使用一定里程后將會汰換,確保atHome持續提供新一代與車況優異的奧迪車型。
奧迪atHome早就在德國當地開跑,依循相同模式持續推廣奧迪車型打入上流社會增加知名度與曝光度。奧迪預計2016年將在美國大舉推動atHome,除了目前舊金山與邁阿密之外,全美各地的豪華公寓都市是奧迪atHome的潛在服務對象,在獲得初步成功后將有機會拓展至全球市場,甚至與飯店合作提供房客短期汽車租賃。
小結
汽車共享模式的發展,正在逐步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汽車共享能在歐美發達國家興起和發展,取決于這種商業模式具有諸多經濟和社會方面的優勢:
1.節約資源
根據《財富》雜志研究,與擁有私家車相比,汽車共享的用戶月均節省600美元,還幫助中小企業減少運營成本,汽車共享帶來車輛使用效率的提高,解決了大量社會資源浪費問題,分享汽車好處的人增多,停車場和道路占用面積減少,為社會創造巨大間接效益。
2.方便快捷
汽車共享比傳統汽車出租更便捷,是以物聯網為基礎自助式的新型租車模式,用戶可以從網上或手機預訂,并能大體了解費用,不需要親自去汽車租賃公司,使用過程自主,完全由用戶自己完成取車、使用和還車過程,摒棄了繁雜的借還車手續,汽車所有事宜均由汽車公司打理,例如保險、保養、情節等,用戶基本都可以在用車起始點附近找到汽車共享的停車場。
3.良好效益
北美和歐洲汽車共享用戶數量不斷增長,Trend 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所預計全球2016年汽車共享參與者數量將超過1500萬人,汽車數量將超過26萬臺。若以1臺共享汽車可取代9-13臺私家車計算,相當于取代234萬-338萬臺的私家車,這表明未來汽車共享服務需求規模將繼續穩定成長。汽車共享公司的收入可觀,許多汽車制造商也開始涉足這一領域。
4.低碳減排
歐洲的調查顯示,每個共享汽車使用者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了50%,不僅提高了環境質量,也促進了電動汽車的發展。
其次,汽車共享已是成熟商業模式。歐美共享汽車的運作程序比較規范,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注冊會員用戶用過電腦或手機在網上填報基本資料,包括駕照、銀行卡等個人信息,通過審核即成為會員,用戶繳納基本會費,注冊后幾個工作日,汽車共享公司會將智能卡送到會員手中,激活卡片后開始租車。
2.網上預約會員通過網站預訂需要的車輛,汽車共享公司即把費用信息發給用戶,概算是根據所選車型和使用時間作出的,同時也把預訂車輛的位置等信息發至會員。會員的智能卡或手機得到打開預定車輛的授權。
汽車共享模式在中國有巨大發展空間。中國人口眾多,隨著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鎮人口和中產階層增加,使用汽車共享的人口可能遠超歐美國家,城市和環境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城市交通的改變,未來城市交通方式將由汽車共享、公交車和私家車組成。
展望未來,普華永道對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年齡和收入的1000位美國人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對于共享經濟的看法,大約有五成受訪者聽說過這類公司,其中很大一部分受訪者表示會在未來兩年內使用這類服務,在了解共享經濟的受訪者中,大約有八成認為這類服務降低了生活成本,提高了便利性,加強了聯系。據普華永道報告顯示,以Uber為代表的共享服務快速興起,便利、參與感和信任是推動共享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這部分市場的創新源源不斷,隨著用戶對于此類服務的信任程度提升,共享經濟將迎來爆發式成長。
關注汽車變革的各路英雄,歡迎大家在2016年1月15日-17日齊聚廣州,參加第六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6),主題是“重新定義汽車——新技術 新模式 新生態”,讓我們為廓清變革的圖景和路徑展開討論。
更多詳情請點擊:第六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官網:參會報名、贊助合作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楊曉紅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41563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