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過去的2015年,微型低速電動汽車再次迎來50%以上的增幅,產銷規模持續上升,進入這一領域的車企也越來越多。雖然產品品質相比前幾年有了跨越式的提升,然而,這一產品面臨的質疑聲卻并沒有消失,安全性、低質化等方面仍然是爭議的焦點。套用馬云的一句話,對于很多你看不見、看不起的行業,等到你看懂時,往往已經跟不上了,而這句話用于微型低速電動車行業似乎頗為貼切,當某些車企對低速電動車還在看不起的時候,市場銷量卻已讓這些車企跟不上了。
扎根于農村市場的微型低速電動車在2015年進入到一個新的時期,在電動汽車應用推廣尷尬前行的狀態下,微型低速電動車產銷規模卻在"瘋跑"。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山東微型電動車生產18.7萬輛,較2013年的12.1萬輛增長54.55%;2015年1-10月已累計生產25.80萬輛,同比增幅達53.82%。山東省汽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魏學勤表示,到2020年山東省微型電動汽車年產量將突破100萬輛。同時,來自企業方面的消息顯示,2015年1-11月份御捷小微型電動汽車銷售6.5萬輛,銷售額15.7億元,隨后雷丁也表示自己2015年6萬輛的銷售目標已超預期完成。
2015年對于微型低速電動車來說更像是一個產品元年,在這一年,車企密集推出了更加時尚化、市場針對性更強的新車型,產品品類也越來越豐富。產業環境的好轉,帶來的還有企業對技術研發和售后服務能力的提升。據悉,作為近兩年占據市場銷量第一的御捷,目前已擁有79項核心技術,獲取國家專利146項,有25款新能源汽車和其他乘用車列入國家公信部公告目錄。2015年3月份推出的E330新能源汽車在8個月內已成功下線10000輛。而相關信息顯示,雷丁目前的年產能也在15萬輛以上,已形成以兩廂車、三廂車、SUV三大平臺為基礎的七大產品系列,發展出四十款產品規格。同時,這家企業還掌握了U-cari車互聯技術、i-MMD智慧雙擎鋰電混動技術、icontrol鋰電控制技術等核心技術。在市場營銷方面,雷丁建立了1500家一級渠道、6000家二級渠道,連續三個月銷量過萬。而在傳統車企的純電動汽車銷量統計中,則僅有個別品牌全年累計銷量過萬。
雖然對于微型低速電動車的爭議沒有停止過,但面臨市場和消費者所表現出來的熱度,這些指責卻漸漸顯得有些不合時宜。而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目前的國產自主汽車品牌中,垂涎微型電動車市場的卻不在少數。截至目前,北汽、江淮、吉利、東風、江鈴、眾泰、奇瑞、長安等都已經或正在謀劃進入微型電動車市場。江鈴E100、E200直接將競爭目標對準低速電動車市場,而奇瑞QQEV則更早的將產品投放到低速電動車市場,于12月份正式投向市場的眾泰E30,補貼后的市場售價僅3.28萬元。而目前在市場上正紅得發紫的知豆、康迪等這些品牌也均起步于低速電動車領域。
微型電動車其實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也并非某些媒體所說的那樣如洪水猛獸,國內的低速車企早已將產品遠銷到歐美市場,在2014年以前,在山東省各個低速車企的產品銷量中出口額占據40%以上的比例。在一些國際車企中,如本田、豐田、通用,甚至寶馬等也都已推出微型電動車產品,雷諾旗下的微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作為鄰里車和公共租賃車型已探索出比較成功的模式。
對于微型低速電動車,國內的企業和專家學者也一直比較推崇,郭孔輝、付于武、歐陽明高等曾在多個場合表示,微型電動車將會是解決城市公共交通壓力的重要工具。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歐陽明高預測,微型或小型電動車將是未來插電式混動汽車主要發展趨勢,考慮到電池性價比問題,"到2020年,續航里程為300公里左右的小型純電動車應當是主流"。不僅如此,根據新發布的益普索行業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微型電動汽車保有量可達500萬輛,整車銷售規模超過500億元人民幣,動力電池市場需求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來源:選車參謀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41651
以上內容轉載自選車參謀,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