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電動網】(特約作者 董曉宇)新能源汽車企業“騙補”事件的報道見諸媒體后,迅速掀起一番軒然大波,引來各方面的口誅筆伐,對火爆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不啻為兜頭一盆涼水。鑒于騙補商家的惡劣行徑和不良影響,國家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和發改委等四部委已下令要進行專項調查。市場普遍認為,在這個時候政府就應該重拳出擊,大力整頓市場秩序,完善產業激勵政策。盡管調查結果的公布尚需一段時間,但我們相信影響行業健康的害群之馬必將受到嚴厲的懲處。在我們靜心等待調查結果的同時,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為什么在家電下鄉、節能補貼等領域同樣存在著這類“偷手”?為什么總有一雙“偷手”在黑暗處吞噬著產業補貼這塊“肥肉”?【點擊查看“反思騙補門”專題】
產業補貼作為產業政策的核心工具,在世界范圍內信奉自由主義的發達國家也普遍使用。政府通過產業補貼,以“看得見的有形之手”部分替代市場“看不見的手”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實施對新興產業、幼稚產業的定向扶持,經過適度保護能夠使其發展成為具有潛在比較優勢的成熟產業。產業補貼對于集中調動國家財力分配,加快推進工業化、調整產業結構、平衡地區經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其政策效果已被發達國家推動科技進步、以及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的巨大成就所證實。在金融危機發生的特殊時期,政府采取一定的產業補貼政策同樣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F行新能源汽車的產業補貼政策初衷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實施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由于缺乏必要的監督、追溯審核程序,使騙補的“偷手”有機可乘、有漏洞可鉆。當前必須采取精準的“靶向”措施,做到亡羊補牢。斬斷騙補的“偷手”,當務之急是要從補貼機制設計、監督管理等方面進行完善,以堵塞漏洞,杜絕騙補的蔓延。
首先,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信息公開和審核監督,提高補貼透明度。目前地方政府在執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過程中,對于補貼的門檻如何設定,地方保護的色彩和自由選擇權較大,容易滋生”暗箱操作”和尋租行為。在新能源汽車方興未艾的發展過程中,繼續強化產業補貼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用法規約束保障產業補貼的合理使用。建立從項目申報到審批以及驗收各個環節的監督制度,強化信息公開。對于哪些企業獲得了補貼,政府應在公開的媒體上公布,并設置公示異議期,發揮民眾直接監督的作用。
其次,改進補貼機制設計和發放方式,加強補貼使用的追溯管理。目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在研發、銷售環節均有補貼,但補貼的發放方式過于簡單、粗陋,缺乏有效制約監督。在研發環節應實施后補貼制度,即根據生產企業上一年度科研經費的投入強度、專利技術數量及市場銷售情況等綜合指標衡量應獲得的補貼數額,滯后一年發放,并增加追溯管理,實行補貼使用專項審計制度。銷售環節也實行后補貼制度,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汽車后,必須領取牌照上路后并在汽車首保期滿后質量無瑕疵的情況下方可辦理補貼申領工作,以規避目前一些所謂的新能源汽車公司“自產自買”的拙劣方式騙補。此舉對生產企業是一種強有力的約束,必須保障所出廠的新能源汽車質量符合各項要求,對消費者的權益提供最大保護。
第三,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行業整合和集中政策,加大違規的懲處力度。目前騙補的新能源車企大多是一些新近設立的中小企業,是在攫取補貼利益的誘惑之下成立的,從其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沒有將技術、質量和管理提升放在首位。痛定思痛之后,對于新設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必須設立較高的門檻,在注冊資本金、廠房設備、技術水準、知識產權及技術工人等方面設立綜合的準入條件。鼓勵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兼并整合,實現一定的產業集中度,使得實力雄厚的知名企業在凈化的市場環境下心無旁騖,專心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進步。對于這次調查后坐實的違規企業,應加大懲處力度,直至清算關閉。
面對新能源汽車現行產業補貼政策體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負面影響,按照整頓、規范市場秩序再到重建市場規則的思路,治標與治本同步進行,堵住出血點,凈化市場氛圍,健全市場機制。未來應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充分借鑒國際經驗,制定產業補貼政策逐步退出的規劃,使得新能源汽車向充分的市場競爭格局過度,進而發展成為在國際上極具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中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能源產業研究人員
新能源車大躍進一定程度上是政策補貼催生而來,政策漏洞能否設法彌補?是否應加強司法監管和輿論監督?第一電動懸賞征文第一期最高獎金5000元!
投稿郵箱:content@d1ev.com
作者:董曉宇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42037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