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將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河南省已經錯過了發展傳統汽車的最好機會,不能再錯過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機遇。河南省政府日前印發了《河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及產業化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該意見的出臺,對于明確方向,搶抓機遇,加快培育競爭優勢,推動我省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我省取得了哪些成績,如何“彎道超車”,推廣應用如何籌劃,充電設施如何超前布局,商業模式如何創新,作者為此采訪了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
河南省新能源汽車發展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諸多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產業化程度不高。特別是在新能源乘用車、專用車及電池制造方面,沒有形成規模效益,產品成本較高;關鍵技術瓶頸有待突破。儲能系統、驅動系統、整車控制和信息系統等關鍵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商業化運作模式尚未建立。投資、金融創新不足,缺乏活力;市場主導沒有形成,整車和電池租賃、充換電服務等多種商業化運營模式沒有建立起來;充換電站建設比較滯后。充換電設施還未形成網絡化、立體化,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
河南省工信委副主任李濤說,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省政府出臺了《實施意見》,從指導思想、推廣應用、充換電設施建設、產業化、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保障措施等方面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及產業化作了具體部署。這既是今后一個時期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路線圖,又是一個動員令。
推廣應用引領產業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能源汽車產業能否發展起來,推廣應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國家早在2009年就進行了“十城千輛”示范運營,全國共有25個城市為示范城市,我省鄭州市是其中之一。2013-2015年,國家又進行了第二輪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更多的城市參與進來,我省鄭州、新鄉市就在其中。從2016年起,推廣應用面向全國實施。
《實施意見》確立了河南省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2016-2020年,全省推廣新能源汽車分別不低于1.8萬輛、2.2萬輛、2.8萬輛、3.8萬輛、5.0萬輛(標準車,下同),且推廣的新能源汽車數量占全省新增及更新的汽車總量比例不低于1.5%、2%、3%、4%、5%。
上述目標是個最低標準,在實際中可能要大于這個數量。我省主要從兩個方面加速推廣新能源汽車。一是確立重點推廣區域。把鄭州、開封、洛陽、新鄉、許昌、焦作市等列為新能源汽車推廣重點城市,確定了未來五年的推廣計劃。二是確立重點推廣行業。把城市公交和旅游景區用車作為重點推廣。對未來五年全省新增及更換的公交車和旅游景區車輛制定了相應的新能源車比重。
為完成推廣目標,還要求省直機關、省轄市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新增及更換車輛中的新能源車的比例不低于35%,以后逐年提高。
新能源汽車私人消費市場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兩個,一個是成本偏高,一個是使用不太方便。老百姓買車,講求安全、舒適、功能齊全,新能源汽車在這些方面都能達到要求,但在成本和使用便利性上存在不足。盡管中央、地方都給予私人購買財政補貼,但是新能源汽車價格還高于同類型的傳統汽車。此外,在續駛里程方面,已上市的大多數純電動汽車最長續駛里程在200公里以內,如果跑長途,需要多次充電。但充電設施建設剛剛起步,還不能滿足充電需求。
通過財政補貼引導,加強配套設施建設,以方便消費者用車。《實施意見》對企業和私人使用新能源汽車也作了部署:“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按相關規定給予補貼,并通過不限購、不限行、降低使用環節成本等政策引導,采取市場化方式,推進企業日常辦公車輛、通勤班車和私家車等應用新能源汽車。”
充電設施適度超前布局
目前,消費者對購買新能源汽車有顧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充電不方便。
為此,《實施意見》按照“適度超前、有序建設”的原則,對全省未來一個時期充電設施建設進行了謀劃。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科學高效的充電體系,以適應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需求。
在發展目標上,規劃“2016年,全省建成城市充換電站15座,移動充換電站(車)10座,公共充電樁8000個。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滿足35萬輛左右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在建設方向上,重點抓好以下6個方面:
抓好新建設施的充電站(樁)建設。規定“新建住宅、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車位、大型社會公共停車場應100%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每2000輛電動汽車至少配套建設一座公共充電站。”
抓好用戶居住地充電設施建設。“鼓勵充電服務、物業服務等企業參與居民區充電設施建設運營管理,統一開展停車位改造,直接辦理報裝接電手續。鼓勵通過在居民區配建公共充電車位,建立充電車位分時共享機制,為用戶充電創造條件。”
抓好單位內部充電設施建設。要求“具備條件的公共機構,要利用內部停車場資源,規劃建設電動汽車專用停車位和充電設施,比例不低于15%。”
抓好公共服務領域充電設施建設。“對于公交、環衛、機場通勤等定點定線運行的公共服務領域電動汽車,應根據線路運營需求,優先在停車場站配建充電設施。對出租、物流、租賃、公安巡邏等非定點定線運行的公共服務領域電動汽車,應充分挖掘單位內部停車場站配建充電設施的潛力,結合城市公共充電設施,實現高效互補。”
抓好城市公共充電設施建設。“從城市中心向邊緣、從城市優先發展區域向一般區域逐步推進。優先在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車場以及交通樞紐等公共停車場建設充電設施。鼓勵在具備條件的加油站配建公共快充設施,適當新建獨立占地的公共快充站。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充電設施向社會公眾開放。”
抓好城際快速充電網絡建設。“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快速通道服務區建設城際快充站,到2020年實現省內城際快充網絡全覆蓋,滿足新能源汽車城際出行需求。”
在建設方法上,《實施意見》強調“整合社會資源,鼓勵社會資本和具有資質的企業充分競爭,參與充電設施建設以及運營維護,通過給予特許經營權等方式保護投資主體初期利益,激發市場換投資、市場帶動產業發展的活力。”此外,還倡導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培育市場主體。
模式創新開拓市場空間
近幾年,不論是國家層面還是省里,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都有很大投入。但一個產業要發展壯大,單靠政府推動是不行的,必須由市場來主導。
省工信委提出,河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初步形成,接下來政府應分階段有序退出,逐步交由市場來主導,這樣新能源汽車才能持續健康發展。為此,《實施意見》強調要加大商業創新力度,主要從4個方面實施。
推動社會資本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和運營、整車租賃、電池租賃和回收等服務領域。商業場所可將充電費、服務費與停車收費相結合給予優惠,鼓勵個人擁有的充電設施對外提供充電服務。”
推進智能服務平臺建設。“大力推進‘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促進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間能量和信息的雙向互動。鼓勵圍繞用戶需求,運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為用戶提供充電導航、狀態查詢、充電預約、費用結算等服務,拓展平臺增值業務。”
創新充電服務商業模式。“探索大型充換電站與商業地產相結合的發展方式,引導商場、超市、電影院、便利店等商業場所為用戶提供輔助充電服務。鼓勵充電服務企業通過與整車企業合作、眾籌等方式,創新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商業合作模式,并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等方式,提供智能充放電、電子商務、廣告等增值服務,提升充電服務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積極鼓勵投融資創新。“在公共服務領域探索公交車、出租車、公務用車的新能源汽車融資租賃運營模式,在個人使用領域探索分時租賃、車輛共享、整車租賃以及按揭購買新能源汽車等模式。”
三大板塊夯實產業根基
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是最終目標。目前,我省除新能源客車具有一定規模外,其他產品規模小,檔次低,尤其是新能源乘用車制造比較薄弱。而新能源汽車能否進入百姓家庭,又關鍵看乘用車的發展。為此,《實施意見》在鞏固抓好新能源客車這個優勢產品外,也把大力發展新能源乘用車作為重要環節來抓,形成合理的產業布局。
抓好鄭州新能源客車、純電動乘用車及智能網聯汽車制造基地建設。主要以宇通客車、少林客車、鄭州日產、海馬轎車為骨干,加快推進這些企業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建設。“2016年形成新能源汽車產能8萬輛以上。到2020年,形成國內重要的新能源客車、純電動乘用車制造中心。”
抓好3家新建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建設。分別是河南速達電動汽車科技公司年產10萬輛中高檔純電動乘用車生產項目,河南力帆新能源電動車公司年產1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生產項目,河南森源電動汽車公司年產2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生產項目。除上述這3家新建企業外,考慮到汽車工業的未來發展,《實施意見》也把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作為一項任務來部署。“鼓勵騰訊、和諧、富士康聯合引進國際新能源汽車開發團隊,以開發設計帶動建設出口型整車基地,創造條件吸引國際新能源汽車企業布局鄭州,建設新能源汽車生產研究基地。”
抓好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重點推進中航鋰電(洛陽)、鄭州比克新能源、河南國能電池、多氟多(焦作)新能源、河南新太行電源、河南鋰動電源,許繼集團、南陽防爆集團新普電機、開封盛達電機制造等充放電成套設備、電機驅動系統制造項目。”2016年全省車用儲能系統產量超過8萬臺套,2020年達到80萬臺套產能規模。
通過上述三大板塊的實施,力求經過幾年的努力,形成一批整車制造和配套產業知名品牌,促進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技術攻關實現創新突破
新能源汽車目前還有一些技術瓶頸有待突破,為此,《實施意見》把加強關鍵技術攻關作為重要環節來抓。
加強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攻關。主要“對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燃料電池、驅動系統、整車控制與節能、智能輔助駕駛、充電加注、區域工況構建、排放與噪聲控制、試驗檢測、電池回收等共性關鍵技術以及整車集成技術集中力量攻關。”“推動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組建協同攻關、開放共享的動力電池創新平臺,在關鍵材料、電池系統等共性、基礎技術研發上集中發力。加大對動力電池數字化制造成套裝備的支持。鼓勵和支持全省新能源汽車制造、研發企業申報上述領域項目,積極爭取國家支持。”
加強充換電關鍵技術攻關。“探索充電基礎設施與智能電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智能交通融合發展的技術方案,加強檢測認證、安全防護與電網雙向互動、電池梯次利用、無人值守自助式服務以及樁群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發。”同時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快推動高功率密度、高轉換效率、高適用性、無線充電、移動充電等新型充換電技術及裝備研發。
加強平臺建設。“以綜合性研發實體和重點實驗室為基礎,加大研發和檢測能力投入,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支持建立新能源汽車檢驗檢測、研發等技術支撐平臺。”積極申請籌建國家新能源汽車質檢中心,鼓勵國內外汽車企業及研發機構在河南省建立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加強企業與高校、研發機構的信息交流與合作,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陳輝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44649
以上內容轉載自河南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