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政府調整經濟結構,制定各項政策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行業發展勢頭強勁,國際新能源行業正在進入利益碰撞期,未來將可能呈現更多國際間市場貿易摩擦。”3月30日,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局長周曉燕在第五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上表示。
周曉燕稱,繼美國去年對中國發起清潔能源301調查后,調查對中國新能源行業的產品出口產生了不良影響。德國政府也曾經減少補貼抑制中國的新能源企業在德建廠發展。目前,歐美還在就該行業其他問題針對中國進行反傾銷調查,其領域正從產業中低端向中高端發展。
去年10月15日,美國政府宣布接受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的請求,著手調查中國的新能源產品補貼政策。這項調查涉及中國的風能、太陽能、高效電池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154家企業。其最主要的指責,是針對中國按照出口業績和”本土化”程度對新能源行業提供補貼。而實際上,中國的新能源出口支持政策還在研究之中,并未真正啟動。相反,美國政府從補貼政策到補貼金額,都居全世界之首。自09年以來,美國對新能源、能效、智能電網都進行補貼,補貼金額達250億美元以上。據商業部調查,美歐等國在新能源行業都有扶持政策,或是直接補貼,或是減免稅收等。
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遭受貿易救濟調查66起,涉及金額77億美元,中國所面臨的貿易摩擦形勢非常嚴峻。最近,歐盟方面也一直針對中國的光伏電池進行反傾銷調查。對此,周曉燕表示,商務部正在研究應對方案,政府將組織國內外行業企業代表深入探討,消除彼此之間由于信息溝通不暢通造成的誤會,盡快找到解決國際貿易摩擦的方案。
周曉燕指出,現在我國的太陽能光伏行業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一半,由于國內市場尚未打開,九成以上的光伏產品都出口國外,因此有許多國際間的貿易合作往來。中國的新能源企業需要密切關注國際市場的貿易規范,重視發展著的外部環境,努力提高技術水平,嚴把質量關,避免產生摩擦。同時,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貿易合作,一旦遇到摩擦也可通過業界磋商和對話,化解相關貿易摩擦危機。
( 編輯/李驕 )
來源:中國低碳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448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