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備受行業關注的2016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在天津正式開幕,到今年,泰達論壇今年已經成功舉辦了11屆。本屆論壇,繼續本著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為核心,同時,將探討在中國經濟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如何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宏任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的汽車產業發展思考》為主題,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狀況進行了概述:第一,汽車產業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第二,汽車結構性調整穩步推進;第三,新能源汽車持續快速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宏任
朱宏任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由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2016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分別為17.7萬輛和17萬輛,同比增長125%和126.9%。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化進程加快,以動力電池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會逐步加速,產業活力及競爭力都將持續提升。
同時,朱宏任也表示,要堅持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的共同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發展是汽車產業的重要任務,但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不能忽視傳統汽車技術的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要由政策推動向市場推動發展。
目前,新能源汽車技術仍面臨諸多挑戰,動力電池等領域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差距、綜合實力不足、研發投入少、電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壽命、成本等方面制約產業發展,材料、結構和工藝等有待提高。
朱宏任還談到,我國已具備智能汽車快速發展的基礎。第一,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已經逐漸清晰,智能網聯技術將沿智能化和網聯化兩個軸向拓展,從輔助駕駛技術提升向自動駕駛目標逐步推進。第二,汽車與互聯網企業紛紛投入;第三,協同創新機制逐步形成,智能網聯汽車戰略聯盟已經成立,在研發試驗、設立標準、研究法規、交流合作等方面開展工作,制造與互聯網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上具備相當的創新活力,尤其是在通訊領域技術已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目前,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只有125輛,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群眾購車剛性需求不減,潛力很大。此外,城鎮化水平提高、消費升級潛力釋放也將推動汽車產業發展,預計2020年,我國產銷規模將達3000萬輛。
未來,汽車產業發展將在以下五個方面聚集力量:第一,凝聚行業發展共識,開展關鍵領域的共性技術開發和標準體系建設;第二,推動產業創新引領,將在人才培養體系、設立創新服務機構、關鍵技術研發等方面發力;第三,注重傳統汽車升級,加大節能技術研發,引導節能汽車發展;第四,構建綠色發展模式,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推進綠色技術研究、強化綠色管理;第五,提高智能化水平。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肖瑩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45434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