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電動大巴5月25日出現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成為率先用于校車服務的新能源車。這種客車的核心動力系統由校方自主研發,比同類電動車驅動部分的體積和重量縮減一半以上,大大增加了有效載荷和續駛里程。首批10臺車輛將在上海交大的閔行、徐匯等校區間及校內投入試運行,并逐步產業化推廣。
電動車自帶龐大沉重的電池組,一般家用電動轎車的電池重量就達500公斤或以上,占空車重量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成為它們的”首要負擔”。而要實現輕量化,除了電池”瘦身”之外,動力系統”減肥”也是良策。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殷承良在相關技術發布會上介紹,電動車少不了電機、發動機、變速器等,有的大巴電機就重達600公斤,只有把這三者整合為一體,才能為電池、乘客、物載等騰出空間。
針對大客車,殷承良團隊開發出電傳一體化的”集成動力艙”。它的軸向總長只有70多厘米,比單體的客車發動機還短;其重量也僅有200多公斤,比原先各自獨立配置時減輕500公斤到700公斤,相當于減掉了一輛家用電動轎車的電池全重。因此,這種大客車驅動系統的重量,相對于近20噸的整車重量而言,所占比例極小。同時,其動力系統還采用了油電混合增程技術,當純電動力不足時,發動機可依靠一定量的汽油直接帶動電機,讓車輛續航,避免拋錨。
專家認為,這項發明可移植性較好,可匹配不同功率發動機和電機,滿足不同型號車輛需求,具有良好的商用前景。
( 編輯/邵陽 )
來源:中國上海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555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