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節節攀升的油價和全球能源危機,科學家正在努力尋找替代能源,并且發揮了高超的想像力。作者昨天在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發現,地溝油、海藻……這些看似與能源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為我們愛車的新動力。
生物柴油可解決”柴油荒”
提起”地溝油”,幾乎人人唾棄。醫學研究成果顯示,地溝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黃曲霉素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不過,作者從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展臺上了解到,”地溝油”其實并不是百無一利,通過加工,它還可以作為制造生物柴油的原料。
大家都對生物柴油很陌生。其實,它是以含油植物、動物油脂以及廢食用油為原料制成的可再生能源。目前,歐美及東南亞許多國家都在大力推廣使用生物柴油。我國生物柴油的研究和產業化剛剛起步,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
作為解決”柴油荒”的一種可能途徑,實際上,生物柴油的開發與使用已引起了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去年年底,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出臺了生物柴油B5標準,并將其納入成品油零售網絡。該標準于2011年2月1日正式實施。這意味著生物柴油已具備合法身份,可作為合法汽車燃料使用,進入成品油流通市場。
不過,在生物柴油的生產中,還存在一些”攔路虎”。目前,以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作為催化劑合成生物柴油的堿催化酯交換法,由于其較低的生產成本成為當今國內外主要的工業化辦法,但該法存在著大量含堿廢水排放導致二次污染的缺陷,生產成本仍偏高。
這一難題被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攻克了。工作人員告訴作者,該院新能源與環保技術研究所研究出一種新的工藝,可以實現零廢水排放,與目前的工藝相比,能耗降低至少20%,生產成本降低6%。
”我們這項技術將大大促進生物柴油產業的發展。”工作人員告訴作者,采用該技術對現有生物柴油廠進行改造,只需投資5到10萬,就可以實現零廢水排放。目前,該技術已經被香港第一家生物柴油廠香港泰榮環保科技公司采用了。
微藻能源產業最被看好
除了地溝油,海水微藻也能加工成生物燃料,成為石油的可再生替代品。昨天,作者在香港理工大學展臺上了解到,該大學長期研究從海藻中提取生物燃料,目前有關技術已取得很大突破。
”我們和鹽田一家公司正在合作開發。”昨天,香港理工大學展臺負責人何翠君告訴作者,海藻含油量高,通過其提取的藻類生物燃料是一種很好的可再生新能源。
除了香港理工大學,作者在生物大會上走訪發現,以中科院海洋所、清華大學等為代表的眾多科研單位相繼開展了高產油藻種的選育與改造、高效微藻光反應器、高密度培養、高效加工等技術研究工作。
據介紹,與傳統生物燃料相比,藻類生物燃料有很多優勢:比如含油量高,藻類干物質的含油量超過50%,最高可達70%。生長速度也特別快。最重要的是,微藻制油具有二氧化碳減排效應,減少溫室效應。從理論上計算,每生產培養1噸微藻,可以捕獲1.83噸二氧化碳。
在昨天的生物產業發展論壇上,多位專家均提出,隨著化石能源短缺日益凸顯,以分布廣泛、油脂含量高、環境適應能力強、生長周期短的藻類制備生物燃料顯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微藻能源產業被認為是集能源生產、固碳減排與農業發展三位一體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 編輯/邵陽 )
來源:深圳商報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612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