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市南二環賽罕區政府西側的青城驛站內,7個電動汽車充電樁立在空蕩的場地上。
2018年3月11日,交通午高峰,前來使用充電樁充電的車主寥寥無幾。
由于現在呼市新能源汽車數量仍很有限,隨之配套的充電站和充電樁數量也同樣如此。
3月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經過人民大會堂兩會“部長通道”時表示,新能源汽車發展未來還會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今年,內蒙古新能源汽車應用方面又會有怎樣的發展?市民抱有怎樣的期待?
呼市有了對外開放充電站
位于青城驛站的電動汽車充電站正式對外開放,標志著呼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程又向前邁了一步。
今年2月7日,呼市賽罕區政府西側青城驛站的電動汽車充電站投入使用。這是呼市首家對外開放的電動汽車充電站。
對外開放充電站今年落戶呼市,市民蔣熙源特別留意,因為這與他剛購買新能源汽車息息相關。去年11月,蔣熙源買了一輛電動汽車,車輛一直閑置著。在得知消息不久后,他趕緊開著車前去充電體驗。
3月7日,在青城驛站的電動汽車充電站內,來給車輛充電的車主不多。充電站內沒有工作人員,一系列充電流程全靠車主自行完成。
“這家充電站有7個充電樁,其中一個是直流充電樁,也就是快充,另外6個充電樁是常規的交流充電樁。只要汽車的充電插口是國際標準的,這7個充電樁既可以給純電動汽車充電,也可以為油電混合的汽車充電。充電完成后,可通過劃卡或掃碼便捷操作支付費用。”蔣熙源在體驗完充電流程后這樣介紹。
從今年1月開始,齊亞男就為充電站忙碌著。齊亞男是賽罕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指揮部工作人員,這個充電站順利投入使用,給轄區居民日常生活帶來了便利。這讓她尤其上心。
今年1月,位于青城驛站的電動汽車充電站開始施工建設,現已全部竣工并正式對外開放。這標志著呼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程又向前邁了一步。
算算這筆經濟賬 相比汽油和天然氣的費用,電動汽車用電費用顯然要低很多。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顯著提升,2017年較2012年動力電池單體能力密度提升兩倍,每千瓦時的售價比2012年下降了70%以上。純電動汽車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建成規模化充電服務網絡。”3月5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經過人民大會堂兩會“部長通道”時表示。
去年12月20日起,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率先試點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來自呼市車管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下旬,呼市共辦理新能源汽車注冊登記417輛,其中大型機動車48輛,小型機動車369輛。小型新能源汽車成為了新能源汽車增長的主力軍。
對于日常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市民來說,最關注的莫過于行車日常消耗的費用。
青城驛站的電動汽車充電站安裝負責人席哲算了這樣一筆經濟賬:“現在,一輛電動汽車每百公里耗電為12度左右,給電動汽車充電屬商業用電,再加上服務費,電動汽車用一度電折算下來才1.2元左右,相比汽油和天然氣的費用,這顯然要低很多。”
此外,直流充電樁給一輛電動汽車充滿電需26分鐘左右,而交流充電樁為一輛電動汽車充滿電則需4至6個小時。充電樁不足是短板 盡快加強分布充電樁等配套設施,才能讓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更為順利。
苗圩介紹,“我國新能源汽車與國際先進水平基本同步發展,連續三年產銷量全球第一,累積推廣新能源汽車總量超過180萬輛。到去年年底,建成的公用充電樁已超過了20萬個。”
而來自內蒙古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內蒙古共有新能源汽車約7300輛,充電站39家,充電樁508個,分別分布在呼包鄂等8個盟市。其中,呼市有新能源汽車約6000輛,充電站26個,充電樁141個。
“其實早在2009年,內蒙古便開始引進新能源汽車,主要表現在公交車與物流車層面。近幾年,新能源私家車逐漸走入大眾視野。目前,購買新能源汽車還能享受36000元到66000元補貼、購置稅減免等政策,以此激勵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但因為受充電樁、充電站建設數量以及密集程度所限,新能源汽車在內蒙古的推廣速度相對較慢,在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率也相對較低。”內蒙古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裝備工業處副處長喬洋這樣總結。
對于喬洋的說法,蔣熙源也有同樣的擔憂。今年春節后,蔣熙源上下班出行開上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車,但他不敢開車出遠門。
“雖然現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符合環保節能的大趨勢,另外,購置新能源汽車國家有補貼。但是由于受充電樁不足的限制,人們在日常駕車出行時補給電量會有許多不便。因此,很多人難以下決心購置新能源汽車。因此”蔣熙源說。
盡快加強分布充電樁等配套設施,才能讓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更為順利。政府應繼續加強干預 到今年年底,首府將陸續建成100家充電站。
據席哲介紹,電動汽車將會逐步進入尋常百姓家,而電動汽車充電站也將成為汽車和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點。近期,他們計劃將在呼市有條件的場所建設10家電動汽車充電站,到今年年底,將陸續建成100家充電站。“新能源汽車以其環保、行車成本低、車輛耐用性強的特點,在未來會越來越多的被社會大眾所認可。內蒙古2018年也會繼續加大車輛和充電樁的推廣、建設力度,加快研發先進的充電技術;做好配套供電設施改造升級;動態規劃和布局充電設施建設藍圖。爭取在年底前完成1.5萬標準臺推廣。”喬洋表示。
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所長于光軍看來,新能源汽車在內蒙古推廣開來,從保護環境的長遠利益來看是必然趨勢。但推廣和普及新能源汽車,必須先解決充電難題。車輛的增長和配套充電樁的同步增長,會經歷一個相互磨合的培養期。在這個培養期內,就需要政府部門繼續大力度加強干預。當社會上新能源汽車數量和充電樁的數量發展到可以配套的程度后,市民出行享受到便捷,才能真正被大眾成熟地接受,也才能真正體現新能源汽車的環保和節能優勢,實現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初衷。
來源:內蒙古晨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64535
以上內容轉載自內蒙古晨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