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汽車產業加速發展,電池原材料供應短缺的預期升溫。緊張不安的亞洲電池生產商正在將目光轉向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鈷項目,以便鎖定這一關鍵電池原材料的供應。
礦山開發商表示,來自日本和韓國企業的興趣尤為強烈,這些日韓企業正在與已經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建立了深厚供應鏈關系的中國企業競爭。剛果民主共和國是全球一大鈷生產國,占全球鈷產量的將近三分之二。盡管存在使用童工以及權利金上漲的問題,但預計剛果的鈷產量仍將攀升。
澳大利亞Cobalt Blue總裁Joe Kaderavek稱:“我們開始看到鈷長期供應爭奪戰的初步信號。未來十年全球超過85%的新增鈷供應量將來自與中國建立了深厚聯系的非洲,因此韓國和日本的鈷加工企業非常關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項目。”上個月,韓國電池生產商SKInnovation CoLtd與Australian Mines簽訂了長達七年的供應合同,幫助這個尚未作出最終投資決定的項目獲得了融資。該項目預計至少要到2020年以后才會投產。
根據企業高管向路透社傳遞的消息,至少六七家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礦企目前正在與電池和汽車生產商磋商達成供應協議。這些項目預計大概在2019至2021年期間投產。這些企業包括澳大利亞的Aeon Metals、Northern Cobalt和Cobalt Blue,以及加拿大的Ecobalt和Fortune Minerals。
為電池生產商生產產品的北京當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已經和澳大利亞礦企CleanTeq簽署了長達五年的協議。
Clean Teq首席執行官Sam Riggall對路透社表示,正在與多方商談承購協議的余量,其中不僅包括中國的潛在客戶,還包括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客戶。Riggall稱,除此之外,汽車企業以及鈷的直接用戶——陰極生產商也同樣表示出了興趣。
據英國Darton Commodities預測,到2023年剛果民主共和國戰全球鈷供應量的比重將達到75%。
這是受大宗商品巨頭、全球最大的鈷生產企業——嘉能可以及俄羅斯企業ERG等拉動。
嘉能可上周表示,已經同意將未來三年大約三分之一的鈷產量賣給中國電池回收利用企業——格林美公司。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將以中小型項目為主,產量分別為1000到5000噸。而到2023年,全球鈷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57,000噸。
Fortune Minerals表示已經簽署了25份保密協議,而澳大利亞的Ardea Resources也表示看到了濃厚的興趣。該公司董事總經理Matthew Painter稱,一些企業已經表示不會考慮剛果的資源,因為它們希望找到符合道德的鈷來源(據稱蘋果、特斯拉公司旗下產品中的鈷來自剛果童工開采)。
特斯拉的主要電池供應商——日本松下公司稱,已經意識到剛果存在的問題,正在尋求其他地區的鈷供應來源,同時還在尋求降低對鈷的依賴。
來源:路透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67114
以上內容轉載自路透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