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汽車新聞》網站報道,對于自動駕駛領域下一個響當當的名字可能不會是Uber或是Waymo,而是美國國防部。
美國國防部負責研究和工程的副部長邁克爾·格里芬本月在一次美國國會的聽證會上表示:“在自動駕駛汽車投放公共交通領域之前,美國陸軍將率先用上這種汽車。軍用和民用自動駕駛汽車在核心技術上是完全一樣的。”
美軍對自動駕駛汽車擁有相當大的需求。邁克爾·格里芬表示,美軍在作戰區域中52%的傷亡都發生在官兵執行運輸食品、燃料和其他物流任務的過程中。
他指出,如果能夠將人類徹底從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戰區物流系統中移除,其將有助于大幅降低官兵的傷亡率。
科技企業和傳統的汽車制造商(比如谷歌旗下的Waymo和通用汽車公司)在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以應用于共享車隊的計劃執行上正處于你追我趕的狀態中。Uber科技公司則已經在美國部分高速公路線路上對自動駕駛卡車進行測試行駛。
Waymo對于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已經超過十年時間,其他大多數從業企業在研發道路上面臨過諸多障礙。這一問題在今年3月Uber旗下一輛自動駕駛SUV撞死行人事件發生之后顯得更加嚴峻。
事實上,比起解決自動駕駛汽車研發過程中的技術和工程難題,更具挑戰性的則是自動駕駛汽車的民用研發者必須在相關法律和規則的指導和制約之下以開展工作。
在美國,乘用車輛必須滿足各項聯邦車輛安全管理要求,從轉向燈到制動系統堪稱事無巨細。在多數上述要求中,車輛的駕駛者都被假設為是人類。美國蘭德公司研究員、律師卡林-史丹利表示,由于可能面對戰場環境,美國軍方的自動駕駛汽車將未必會被要求符合適用于民用車的相關標準。
美國國防部高級計劃研究局(DARPA)投入研究
行業專家卡林·史丹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到:“自動駕駛領域的監管架構在美國國內和其他美國駐兵國家是非常不一樣的。自動駕駛汽車在行車安全、網絡安全、私密性和可靠性方面究竟應該如何監管是非常重要且亟待美國防部解決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國防部歷來就有先于民用市場支持開發或改善核心技術的傳統,比如在航天飛行和互聯網領域的開發。
邁克爾·格里芬指出,美國國防部一定要對私人企業已經獲得的自動駕駛汽車研發成果加以運用,不過他并未提及任何名稱,而他的辦公室對于國防部自動駕駛汽車研發計劃的更多細節內容表示不予置評。
美國國防部高級計劃研究局正是邁克爾·格里芬分管機構之一。該局對于自動駕駛汽車研發行動的資助已有數年時間。2004年美國國防部高級計劃研究局還為首個自動駕駛汽車比賽提供贊助。
7000億美元
美國國防部每年的預算接近7000億美元,由此其可以輕松購買到可應用于燃料和食品運輸任務以外的自動駕駛技術。
比如美國陸軍就在推動針對無人駕駛坦克和更先進的智能拆彈車的研發行動,事實上上述車輛運用了遠程遙控而非自動駕駛技術。
無人駕駛潛艇
美國海軍正尋求對研發下一代大型和超大型無人駕駛水下潛艇的技術支持。該款車輛搭載人工智能技術進而能夠應對水下航行風險問題,應用領域包括重型商船交通往來、漁業活動、水下動物游弋以及對水下原油、天然氣和礦產的勘探開發。
美國第一和第二大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正在就該美海軍項目展開競爭,按照既定計劃兩家公司將在今年12月開展對設計方案的評估工作。
用美國國防部長吉姆·馬蒂斯的話來說,軍方研發自動駕駛技術正是美國防部擬通過技術革新來提升戰場殺傷力的縮影之一。
美軍對自動駕駛技術的另類應用已經引發硅谷部分企業巨頭中具有一定社會良心員工們的關注。
近期就有數千名谷歌員工要求谷歌終止允許軍方使用谷歌人工智能技術的交易。吉姆·馬蒂斯在2017年曾經訪問了谷歌總部,其同谷歌高層就如何為國防部實現對谷歌人工智能、云計算和網絡安全技術的最優利用進行磋商。
美國空軍退役少將、杜克大學法律教授查爾斯·鄧拉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硅谷企業在如何確保軍用人工智能產品不對人們造成危險等相關問題上正面臨著巨大壓力。
來源: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67781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