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在成都召開的首屆全球汽車論壇上,美國前貿易代表查琳·巴爾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接受了作者專訪。
![]() |
作者專訪美國前貿易代表美國前貿易代表查琳·巴爾舍夫斯基
媒體:您怎么評價中國正在進行的現代化?
巴爾舍夫斯基:對我來說很難描述中國目前現代化和發展方面的這些巨大的成就,以及改變,中國越來越多的對世界開放,中國國內已經在進行如何如何的經濟改革了,與十五年前的中國經濟增長相比,今天的經濟增長速度尤為快速,我想這也是因為中國加入了WTO。
中國正在進行的現代化我想它不僅僅影響著中國過去十年快速增長,同時它給中國人民帶來了非常積極的心理影響。這樣的一種潮流現在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開始逐漸的越來越大。就新車市場的經濟形勢而言,我明天會在我自己的主題演講當中講得很詳細,中國走出去要向外面出口更多的汽車的時候,我希望中國為此應該做更加詳盡的計劃。
我自己的看法呢將會從政治的現實考慮中國的汽車向其他國家出口這一個情況,我也會在明天的講話中間會談到,就是目前的這種國際的汽車市場上的競爭環境,也就是說在沒有中國出口的這些汽車的情況下,目前國際競爭的環境,我想中國應該很好的解決在汽車出口這一個問題上呢,應該有一個比較詳盡的計劃。
媒體:中國從00年加入WTO之后,以汽車為工業為龍頭的產業拉動高速發展,我想最高中國在入市談判的時候,非常了解中國的經濟和世界經濟關系,我想讓您點評一下,將近十年的時候,中國高速發展以及世界經濟的變化,是中國貢獻得多,還是我們加入了世貿給予我們的輔助,才有了今天發展的結果?
巴爾舍夫斯基:我相信中國因為入市使得它內部的改革涉及的范圍更寬,加寬了改革的深度,我想入市為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入市的成功也同樣促進了世界經濟的快速增長,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危機的情況下。當然中國也因為入市受到很多的優惠,例如中國的出口,過去的中國很多出口的目的地是不能承受中國商品的這個價格。同時我也認為中國經濟的復蘇以及中國在其他國家的投資資產,以及中國自身的監督資源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媒體:鋼鐵工會剛剛向美國的有關部門提了一個議案的,就是中國對于新能源車的補貼是違反了貿易保護的傾向,他們把訴狀交到了相關的部門,覺得違背了WTO的規則,這兩天成為中美在貿易的熱點,您認為這個是不是中美在汽車產業的貿易層面的一個摩擦的開始,會不會向美國在日本豐田的這么一個大的動作?
巴爾舍夫斯基:我認為美國的鋼鐵工人他們的這些指控,在WTO的推論下來看是可以接受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夠在他的出口活動中間出現不公平的現象,包括政府補貼等等。像這類的說法呢,我認為在根據WTO的一些準則來說,中國目前的行為并不是保護主義,因為WTO的一位會員或者一位成員國提出這樣的指控,但是我們還不確定目前針對中國的這種說法是否正確。中國在國際貿易中間有時被稱為被告,有時候也成為原告,但是所有的這些WTO的成員都必須遵守WTO的準則。
中國的汽車工業如果說中國的企業確實在發展中間得到政府的補貼,比如一些補貼和融資,中國在向其他國家出口汽車的時候,就容易在WTO的準則下找到類似的指控。我想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應該找到一種合適的渠道,中美之間需要深厚的關系,在爭端出現的時候會有很多渠道解決爭端,而在幾年以前我們可以注意到這樣的渠道并不是很多,所以一到問題出現中美關系就容易變成非常的脆弱。但是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改變,我們有多種渠道可以解決爭端,所以目前來說中美關系的強大對這一爭端的出現以及解決提供很好的渠道。
媒體:您是全程參與了中國的整個入市的過程,在入市的談判過程中間您曾經也想象過入市之后的中國將是怎樣一番景象,中國已經入市很多年了,目前發展的情況跟您當初的想像有什么差別嗎。特別是當時對中國的汽車工業今后的發展有一些什么樣的想像或者期待?第二個問題我們都知道今天的論壇有兩個主題,一個是未來,一個是轉型,您認為這兩個關鍵詞對于今天的中國來說有著什么樣的意義呢?第三個問題現在對于美國的汽車工業來說其實也面臨著這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未來,一個是轉型,您覺得兩國之間能不能在這方面進行取長補短,有沒有可能進行合作呢?
巴爾舍夫斯基:事實上關于中國入市之后將是怎么一番景象呢,我很多年以前就曾經進行過設想,那時候我還沒有加入這個克林頓內閣,我認為中國本身就應該是進入多邊組織的環境當中來。我之所以這么認為有兩個原因,因為第一中國的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第二中國有很輝煌的歷史,中國的崛起只是時間的問題。
中國在入市之后,它的經濟增長速度已經超過入市之初很多經濟學家的預測,在我看來中國現在走的前所未有之路,在我看來是很正常的。
關于汽車行業的這種當時的一些期待呢,說實話在當時的情景下對今后的汽車工業進行評論,因為我們當中要處理廠大數千頁的文件,這當中涉及整個中國的經濟,從當時來說很難對汽車工業做出推測。
您的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都是關于未來跟轉型的,實際上這是一個意義非常深遠的問題。當然對于中國的轉型來說,涉及的面積非常廣,中國要想進行順利的這種經濟方面的轉型,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我一直都堅信世界各國之間應該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所以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美之間的合作將會在范圍和深度上不光是在小的范圍內之間合作,應該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合作。
媒體:您怎么看待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前景?
巴爾舍夫斯基:剛才的問題是關于替代能源的,我認為中國目前已經投入的大量的資源,能力和時間,在這個替代能源的發展方面,中國完全有可能在這方面取得世界領先的地位,這里的替代能源包括風能和太陽能等等,我想這當然會給世界其他的汽車制造商帶來一些挑戰,會迫使他們加大努力,對于中國來說給這些中國在替代能源的發展也會給世界上其他的汽車制造商帶來壓力,所以我想在這方面中國有很大的潛力。(編輯:李艷嬌)
來源:新浪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71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