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一直是行業內普遍被關注的焦點。許多車企陸續宣布將會量產旗下電動車,直接面向大眾消費者。但筆者發現,在當下整體車市趨淡的背景下,電動汽車也難免”遇挫”,車市中不僅仍難覓電動汽車身影,各廠家也”延緩”了新車型的推進步伐。而對新能源問題一直持”高調”姿態的政府部門,在上半年也少有明確的有關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頒布。這些種種或許說明,這股”彎道超車”的新能源熱潮已不得不需要降降溫。
上海市新能源汽車推進辦項目主管王哲在去年10月再次明確了上海的目標:2012年,上海市本地新能源汽車年產能將提升至10萬輛,上海私人使用的新能源汽車的數量要達到萬輛級,大約在2萬輛左右。但實際推廣卻遠低于市場預期。僅從上海地區來看,充電設備建設速度遠低于政府2010年提出的計劃目標,目前建成的電動汽車充電樁只有45個,其中絕大多數的充電站和充電樁主要是分布在上海市嘉定區,這意味著買來的純電動車只能在相對的區域間運行。目前純電動汽車主要的應用對象主要是由政府主導采購的公交集團,而對于真正想要量產普及大眾消費者市場的電動車來說,任然存在許多的不成熟因素。
擺在現實中的問題是,不管是電動車的生產、流通還是使用環節都存在不少困難。”買車難、賣車難、用車難”充分反映了現在電動車想要普及化發展與所面臨的困難之間的矛盾。而電動車市場發展上的不成熟也使政府部門與車企不約而同地開始低調起來。政府主管部門以往在推動新能源汽車方面非常高調,論壇等活動不斷,而在今年上半年對于新能源政策的信息少而又少;而之前非常積極的汽車廠家今年也沒有像之前那樣頻繁地發布新能源車方面的消息、參加新能源汽車論壇、展示電動車技術,個別企業更是在推出新能源車型之后幾乎沒了聲音。城市基礎配套不完善,企業也擔心車輛賣出去之后面臨充電難題。
不過,在業內專家看來,適當降溫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有好處。之前過于火熱了,有很多投機、炒作的成分,通過示范運行發現一些問題,讓業界認識到新能源汽車并不像有些企業炒作宣稱的那樣成熟可靠,還有技術難關需要攻克,從而擠掉一些投機者,對于這個新興行業的長遠發展有好處。
( 編輯/劉文林 )
來源:千龍網
作者:陳瑩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731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