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部長馮飛做客人民網汽車訪談室,就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進行了討論,其中對發展新能源汽車企業目前面臨的技術瓶頸和風險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馮飛分析:”對企業來講,他們面臨著幾個瓶頸和風險,第一是技術瓶頸和技術風險。雖然電池是很明確的一個核心技術,但是電池技術同樣有多種的選擇,有很多種技術路線。比如說材料當中有很多選擇,比如說鋰電、鋰硫等等。第二點是市場的信任的瓶頸。現在這個階段,很多消費者都懷疑這個電動車,懷疑它的安全、可靠性,節油效果怎么樣。它確實在市場化初期的時候,面臨市場信任的問題。第三是服務配套設施。這個是我們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就是消費環境、消費設施建設的問題。對企業來講確實面臨的瓶頸比較多,但同時也要認識到電動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競爭的制高點。你要發展這樣一些技術,實際上你是在競爭制高點上跟他人競爭。如果你不在這個競爭制高點上去跟別人去拼的話,等于你自動棄權。”
而對于7月18號上海的825路電動車和4月11號杭州的出租車都發生了自燃,這兩起事件引起民眾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性能的懷疑,對于此事,馮飛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第一個方面,電動汽車的安全性,特別是電池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政府的政策和監管部門要制定嚴格的一些標準。
第二個方面,這兩個事例應該給公眾一個更加透明的信息。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個電動車的燃燒出現了問題。是核心技術問題,還是一些其他方面,不是核心設計的一些問題。
馮飛說:”我了解的情況,最起碼其中有一例是由于電路接反造成的,不是電池本身的問題。而電路接反就有設計上的問題,你要設計好了,他不可能接反。他們有很多設計,你想做錯你都沒有辦法做錯,你都接不上,這個就涉及到你的設計上有沒有考慮這個問題。還有觸點等等這樣的問題,這個是設計問題,而不是理念問題,也不是技術問題。所以,你在發生這些問題的時候,要充分剖析這個問題,究竟事故是什么造成的,原因在哪,查清楚以后,體把這些一些信息給到消費者,給到公眾,公眾自然有判斷。”
第三個是公眾的心態問題。馮飛分析:”比如汽油車的自燃每天都在發生,特別是夏天的時候燒了很多。在汽油車燃燒的時候,我們不去關注它,或者是關注度不如純電動汽車高。但是在純電動汽車自燃的時候,我們就非常的關注,成了焦點的問題。這個是可以理解的,當一個新的事物、新的產品投入到市場,公眾必然關注的是安全的問題。但是把這個事例舉出來,我們對比一下,就是我們的心態要平和,不是出了一個燃燒事故以后就全盤否定。”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人民網
作者:李毓涵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748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