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國資委牽頭16家央企,在北京成立”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除了一汽、東風等汽車企業,也囊括了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業巨頭。央企聯盟會不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對民營企業產生新的”擠出效應”,而國家隊的加入又能否真正激活目前有些虛火的電動車市場?
王成博斯公司高級經理
彭波科技部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辦公室清潔汽車生產促進中心主任
國家基于什么考慮成立這個電動汽車的”國家隊”?
王成:新能源汽車發展有很多責任部門,政出多門、資源分散,聯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的。原先各企業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而國家的投入分到每個企業手中又很少,現在成立這個聯盟有利于集中資源,投100個億就是100個億;國家牽頭可以統一標準,打通從研發到應用的產業鏈,不會出現充電插口不一、充電站扎堆建設等情況,這些發展最終會有助于中國在國際新能源汽車領域掌握話語權。
彭波: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國外依靠各個企業,而我們的體制可能更多是國家牽頭的重點發展,各個政府層面都要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做一些事情,所以才有了國資委的這次牽頭。除了形式上的推動外,我認為這個聯盟有助于切入到共性問題,比如電池的研發,它能夠調動企業來支持同一類型的單體或者模型。在共性的基礎上各個企業再去發展它的個性。因此重點發展的同時,也一定是多元化的過程。
央企聯盟會不會對民營電動汽車企業形成沖擊?
王成:準確地說應該是對聯盟外企業的影響,包括華晨、奇瑞等。不過央企聯盟的優勢更多是在戰略層面的游戲規則制定上,資源多但能力未必更強,我個人認為未必會有什么專利成果。這就好像現代足球規則是英國制定的,但其他能力更強的國家同樣可以奪冠。此外這個聯盟也不是排他性的,可以有聯盟內外的企業合作。倒是我們通過國家統一操作,喪失了多元性,萬一走錯了路,那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可能是徹底性的毀滅。
彭波:我估計沖擊不大,有三個原因:首先這個聯盟還會有第二批、第三批,也有可能納入這些民營企業,雖然加入的方式現在不好預測;其次地方上也會有類似的聯盟,比如重慶可以用長安汽車牽頭整合一些零部件企業,廣東也有廣汽;此外還會有聯盟內外的合作。畢竟現在最核心的電池技術,領先的仍然是聯盟外的比亞迪等廠家,他們看準了就很敢投入,效率和力度都很大。
央企聯盟的成立是否會刺激并不理想的電動車銷售市場?
王成:市場是由供需決定的,這個聯盟成立應該影響更多的是”供”的方面,對降低市場門檻、削減成本和統一使用標準上會有裨益。對電動汽車的需求上,當然可以通過在公共交通和公用事業中普及來帶動個人消費者,但影響很難估計。央企聯盟的成立肯定有助于提高市場滲透率,但對未來電動車市場的發展速度大家都還比較保守,很難說。科技部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辦公室清潔汽車生產促進中心主任
彭波:未來十年是電動車市場的培育和發展期,我們必須搶占先機,否則可能就會喪失國際上的話語權。至于聯盟的作用,要看它未來一步一步的發展,聽說秘書長是李榮融擔任,那么這個聯盟的行動會比由某個企業牽頭更統一些。技術上要看能不能突破關鍵的電池技術,只有突破了才談得上整車和配套設施建設。我估計沖擊不大,有三個原因:首先這個聯盟還會有第二批、第三批,也有可能納入這些民營企業,雖然加入的方式現在不好預測;其次地方上也會有類似的聯盟,比如重慶可以用長安汽車牽頭整合一些零部件企業,廣東也有廣汽;此外還會有聯盟內外的合作。畢竟現在最核心的電池技術,領先的仍然是聯盟外的比亞迪等廠家,他們看準了就很敢投入,效率和力度都很大。(編輯:李艷嬌)
來源:中國企業家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77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