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城市來說,創新是率先發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南昌依托科教人才優勢,加快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為全市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有力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加快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十二五”期間,伴隨著被列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的東風,南昌將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步伐,到2015年力爭科技創新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先進行列。
南昌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逐漸凸顯
昌東工業園南昌百特生物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光線通亮的實驗室里,一字排開的生化分析儀、血液分析儀、血細胞形態分析儀……穿白大褂的科技人員,正在做著各種各樣的實驗。公司總裁練新廷一一給作者介紹,這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內最先進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這是獲得南昌科技進步一等獎的產品,這是公司最新的專利產品……
”我們每年都要將銷售總收入的4%-8%投入到技術創新方面,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自主研發、多方合作創新、原有基礎上的技術創新等等,來不斷增強企業的生命力和競爭力”,練新廷對作者說,企業十幾年來的發展,正是走創新的發展道路,讓企業從一個小公司發展成為集科、工、貿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數字化體化診斷儀器和體外診斷試劑生產基地之一。
南昌百特生物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只是我市全面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培育科技型企業,建設創新型城市過程中的一個縮影。
”十一五”以來,南昌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逐漸凸顯:企業科研開發日趨活躍,全市商標注冊量以每年高于15%的速度遞增,累計注冊商標達到2萬件,開發新產品1103項,其中中國名牌產品6個,江西省名牌產品88個;企業科研條件逐步完善,擁有4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企業博士后工作站,34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31個企業技術中心;企業科研投入不斷增加,2009年,全市99家大中型企業的R&D投入達到25.59億元,用于開發新產品的支出達到16.2億元。”十一五”期間,全市專利申請量5261件,專利授權量3464件;發明專利申請量1977件,發明專利授權量542件,占專利申請量的10.3%。獲得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47項,高新技術開發區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75%以上。目前,全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220家,高新技術企業占全市工業規模企業總數的20.3%,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63.82%。
與此同時,隨著南昌生態宜居、用人機制、科研平臺等環境的日益改善,越來越多國內外高層次人才投身建設南昌,在快速發展中的南昌實現自身價值,全市人才進出比也由”十五”期末的1:2.3轉化為現在的2.7:1。
創新發展模式加快新興產業聚集
南昌本土企業晶能光電(江西)有限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硅襯底LED技術,打破了目前日本日亞公司壟斷藍寶石襯底和美國Cree公司壟斷碳化硅襯底半導體照明技術的局面,形成了藍寶石、碳化硅、硅襯底半導體照明技術三足鼎立的局面。
南昌啟動的光伏產業園項目,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科技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球產業鏈最完整、科技含量最高的光伏產業園。
南昌市高新區啟動的云計算、巴士在線移動數字傳媒產業園建設,力爭用2-3年的時間,打造中部最大的呼叫中心產業基地,中國最大的移動傳媒網絡服務外包基地,中國位居前列的電視購物服務外包基地,中部最大的軟件研發外包及IT人才培養基地……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成績單顯示,南昌在實現傳統產業快速轉型的同時,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型科技企業出現了不降反升的態勢。南昌經濟之所以能夠危中奮進,轉危為機,主要得益于近幾年來在以創新驅動發展上所做的努力。
”十一五”以來,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南昌提升自主創新建設,修訂和新制訂了《南昌市科學技術投入條例》、《南昌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決定》、《南昌市專利促進和保護辦法》、《中共南昌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法規和政策,極大地優化了創新創業環境,激活了全社會創新發展的能量,有力地推動了科技事業的發展。
尤其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按照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戰略發展構想,以促進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為主線,以體制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戰略新興產業聚集態勢初步顯現,光伏、半導體照明、航空制造、新能源汽車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等8大產業集群基本形成。
南昌建設創新型城市納入國家軌道
2009年12月31日,國家科技部在前期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礎上,正式啟動第二批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工作。根據國家科技部的申報要求,我市于2010年1月向國家科技部申報國家第二批創新型試點城市。2010年4月6日,國家科技部批復南昌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由此,南昌建設創新型城市正式納入了國家的軌道。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是我市這幾年來一直在做的一項工作,而且也是未來我市的科技工作努力的方向,通過努力我市的創新能力取得了明顯的提升,目前我市已建成半導體照明,生物醫藥,服務外包、航空高技術等4大國家級產業基地,擁有4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企業博士后工作站,獲得了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 ‘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國家‘十城千輛’、‘十城萬盞’試點城市、全國專利試點城市、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等一系列榮譽。已經闖出了一條具有南昌特色的科技創新發展道路,為南昌實現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的目標奠定堅實基礎”。市科技局副局長胡向萍介紹說。
誠如其言,南昌作為江西省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中心城市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核心城市,建設創新型城市,既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創新型江西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南昌城市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南昌要實現科學發展、進位趕超、綠色崛起,關鍵靠創新。實現科學發展,就必須轉變發展方式,通過創新促進轉型;實現進位趕超,就必須發揮后發優勢,通過創新增強動力;實現綠色崛起,就必須走低碳生態發展之路,通過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
一年多來,圍繞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全市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南昌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南昌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南昌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發展規劃》也正在廣泛征求意見,即將出臺。為了進一步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在全社會營造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濃厚氛圍,市委、市政府決定在2011年8月30日召開南昌市建設創新型城市推進大會,屆時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將出席會議。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市委、市政府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高度重視,會上還將出臺《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關于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見》,《意見》的出臺必將為我市下一步的創新型城市建設指明方向。
力爭科技創新實力位居全國先進行列
到2015年,全社會R&D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2%以上;市本級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經費、產業技術研究與開發經費和科技成果轉化與擴散經費占市本級財政預算支出的1.8%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超過3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50%企業建立研發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占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比例達到15%以上;萬元GDP綜合能耗控制在0.706噸標準煤以內(GDP按2005年可比價格計算);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6%以上……
創新型城市的藍圖,已經徐徐展開在人們眼前。
未來五年,我市將按照”發揮優勢、效率優先,重點突破、統籌兼顧,自主創新、擴大合作,行政協調、市場推進”的原則,著力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產業、科學技術創新”三大發展體系”、加快”三個建設步伐”,強力推進”三十項工作”,通過實施”3330試點計劃”,確保南昌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各項任務的圓滿完成。到2015年,全市創新條件建設全面完善,創新資源整合效果顯著、創新創業環境優越,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創新成果轉化率大幅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位居國內先進行列,力爭科技創新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先進行列。
”十二五”期間,我市將重點建設100家創新型企業,從中培育40家省級創新型企業,力爭有8家進入國家級行列;并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充分利用國內外科技資源,為企業解決發展中的重大技術難題,支持企業開展科技攻關,實施30個重大科技攻關招標項目。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農業產業領域,我市則將著力培育5個國家級研發平臺,以項目為紐帶,大力開展招才引智活動,并由政府牽頭組織實施科技人員入園入企、技能型人才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等10項科技人才行動計劃。同時,組建10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5個生產力促進中心、30個產學研戰略聯盟,形成科技成果轉移孵化、技術資本市場交易、科技信息交流、科學決策支持服務等8大系統,為科技創新提供公共服務載體。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南昌新聞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784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