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自動駕駛、車聯網、新能源汽車等新技術的影響,貨運卡車產業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那么,為了保持競爭力,整車廠商的產品生產策略應該朝哪些方向及時作出調整?投資市場的投資方向會發生那些改變?
近期,麥肯錫發布了《ROUTE 2030 –THE FAST TRACK TO THEFUTURE OF THE COMMERCIAL VEHICLE INDUSTRY》報告,通過對行業發展的11個主要趨勢進行量化,進而對行業收入和利潤池進行了評估,億歐智庫將就其評估結果,以及新能源汽車在其中的影響進行分析解讀。(文末附完整版報告下載鏈接)
麥肯錫分析發現,2017年到2030年,卡車銷售量的增長幅度較小,基于IHS預測,卡車銷售量將從超330萬輛增長到約350萬輛,年復合增長率僅為0.6%。造成這種較溫和的增長速度的原因,部分是由于2015年至2017年,中國監管改革,促使消費者購買卡車,從而使2017年卡車銷售量的基線較高。
而2017到2030年間,收入和利潤的復合增長率則相對較高,分別為2.8%和2.9%,主要原因是售后服務、額外技術和服務的增加,以及高利潤部分的過度增長。這段期間,總收入增長了713億歐元,總利潤增長了49億歐元,主要是受三方面的的影響:市場發展、運營效率、新技術。如下圖。
以下,億歐智庫將對其中的新能源汽車進行分析解讀,若詳細了解其他幾部分內容,歡迎下載文末原版報告。
麥肯錫預計新技術在2030年將給卡車行業帶來27億歐元利潤額,其中9億歐元是由于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和成熟。
為了降低尾氣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電動汽車、氫能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應運而生。與傳統柴油車一樣,各類新能源汽車也各自存在著優劣勢,如電動汽車雖然總成本和排放量較低,但是需要較高的基礎設施投資。具體各類新能源汽車優劣勢見下圖。
麥肯錫認為,在實際應用中,不同能源類型的卡車可以根據各自優劣勢、成本情況和可操作性應用在不同場景和細分市場中。
電動車
電動汽車較適合在城市中使用。就目前汽車產品數量顯示,電動汽車處于新能源汽車的風口,傳統整車廠和各大新造車企業均已布局。但是電動汽車技術對于傳統整車廠原有業務模式還存在較大挑戰,如售后服務、供應鏈關系等。
氫燃料電池汽車
氫燃料電池車適合應用在運輸距離長利用率高的行車場景中,尤其是重型運輸領域。從技術上看,氫燃料電池車提供了一個最佳解決方案:氫燃料較高的能量密度意味著電池使用時間更長、質量更輕,其能量補給速度是純電動車的10到15倍。
目前,使用氫燃料車的關鍵問題是要沿著電解槽、燃料電池堆等產業鏈需求,實現規模化和工業化,并建立氫燃料電池的基礎設施,并實現該類車的市場化應用。
天然氣汽車
天然氣的價格取決于其原材料的價格,因此天然氣與傳統柴油一樣,價格具有周期性,此外,大規模部署天然氣汽車需要大量基礎設施投資,因此長遠來看,未來實現零排放,天然氣汽車只是一種橋梁技術。
合成燃料車
合成燃料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的燃料,其從成本上考慮還很難替代柴油,在德國,1公升的合成燃料大約是目前柴油價格的3倍。此外,生產1升合成燃料的能源使用量是生產等量純電動汽車的7倍。因此,合成燃料更適合用于飛機這樣動力總成電氣化有限的場景中。
生物燃料車
生物燃料是由多種不同生物原料制成的。生物燃料在排放上有較大優勢,但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生物燃料未必優于柴油。
完整版報告下載:Route 2030 - The fast track to the future of the commercial vehicle industry_vf.pdf
版權聲明
來源:億歐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78694
以上內容轉載自億歐,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