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如果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算起,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有10年的歷史。這10年來,新能源汽車一直是政府襁褓中的孩子,無論產品技術提升,還是市場需求,很大程度上都是政策直接驅動的結果。現在,政府已決定讓孩子從襁褓中走出——從2019年開始,補貼將至少退坡30%;到2020年,補貼將全部退出。
但問題是,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否已發育得足夠好,具備獨立行走的條件?換言之,在政策刺激之外,真正的市場需求是否已經浮現?如若已然出現,它又在哪里?是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還是在山東、河南等地的三四線城市?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用戶群體的畫像是怎樣的?更受青睞的新能源汽車又是怎樣的?
為了理清這些問題,第一電動網策劃了2018年度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消費升級調查,以線上車主調查和線下經銷商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同時開展,力求從最廣大的新能源車主和最優秀的新能源汽車經銷商們的眼中看到最真實的市場現狀,感知他們對于未來的發展的判斷。
線下調研部分,我們統計了2018年前8月上牌量Top10城市,從中選取了三個一線城市(深圳、上海、北京)和三個二線以下城市(鄭州、濰坊、長沙),對這些城市上牌量前四名的品牌的優秀經銷商進行深度訪問。在銷售上,我們常說,要讓能聽見和看見炮火的人做決定。而這些優秀的經銷商們,正是奮戰在炮火前線的人,對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現狀和趨勢,他們無疑是最有發言權的人群之一。
2018年1-8月累計上牌量Top 10城市中,濰坊位列第八。從品牌來看,江淮、北汽新能源、海馬和江鈴是銷量最高的新能源乘用車品牌。第一電動此次選取了其中三家品牌的優秀經銷商進行深度走訪。
受訪對象:
江淮 濰坊市成峰新能源汽車銷售有限公司 總經理 張國強
北汽新能源 濰坊市兆和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 總經理 張艦
江鈴 濰坊江能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永樂
地方補貼造就詭異保單數據
根據交強險上險數據,今年前八月新能源汽車上牌量Top 10 城市中,不限行不限購且非省會城市的山東省濰坊市榜上有名,格外搶眼。
而這近萬輛的上險數據顯示,江淮以8160輛的上險總量遙遙領先。
“沒有那么多”,談及今年江淮品牌在濰坊當地的銷售情況,江淮新能源汽車經銷商——成峰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張國強如是說,“截至上月(9月)底應該是800多臺,加上大客戶我們這邊應該有1000多臺的銷量。”
坊間流傳最接近真實銷量數據的交強險上險數據的權威性轟然倒塌。同樣的,北汽新能源和江鈴的上險數據也并未得到經銷商的認可。“2017年我們全年銷售了900多臺,今年來看,會有30%至40%的增幅。”北汽新能源經銷商——濰坊市兆和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艦表示。而江鈴經銷商——濰坊江能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永樂也表示,“截至到上月(9月),我們這邊銷量是1300多臺,去年同期差不多有4000臺。今年很難達到去年的水平。”
上險量數據來看,江淮的數據遠遠大于實際銷量,而北汽新能源和江鈴的數據卻遠小于真實銷量,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邏輯?
一番探究之后,第一電動獲悉,這是一個近乎公開的秘密。
從2009年“十城千輛”開始,為推進新能源汽車推廣,國家選取25個試點城市采取了給予購車補貼的政策,2013年示范城市擴大至88個城市,而到了2016年,為實現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的目標,更是將國家補貼范圍擴大至全國。與此同時,部分省市也根據中央補貼標準設立不同比例的地方補貼。但迫于地方財政壓力以及新能源汽車推廣程度各異,我們很容易發現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往往補貼比例較高,而補貼比例小或者沒有出臺補貼政策的地區多為經濟實力較差地區。
而目前,山東省恰恰就是沒有地補的地區。“不同地區的消費者估計都會存有這樣的想法:我不求我買這個車多便宜,但同樣的車,我不應該比別人多花錢吧。”站在普通車主的角度,北汽新能源經銷商張總表示,國家應該有相同的標準、相同的政策。
保險費率也一樣,每家保險公司可能都會有不同費率折扣。為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很多經銷商會選擇在當地熟悉、可獲得較高折扣的保險公司上險,然后去能夠享受地方補貼的城市上牌,之后再進行最后的銷售。
同樣為了利潤最大化,在補貼退坡前經銷商往往會集中上險。比如今年6月12日施行2018年新的補貼政策,5月——補貼退坡前最后一個整月,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井噴。這些集中上險上牌的新能源汽車在享受了國補地補后往往并未在當地銷售,而是銷往了全省甚至全國。“這種情況很普遍,一線城市因為限購問題上險量數據相對客觀,而不限購不限行尤其是還同時存在地方補貼的城市,上險量數據往往不夠客觀。”
那么,經銷商對于這種現狀持有怎樣的態度呢?
“拋棄地補!”江淮經銷商張總對于地補可謂“恨之入骨”,“憑什么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就要享受更好的政策,而三四線城市就沒有?要知道,最大的市場就在三四線!”北汽新能源經銷商張總也表達了近乎一致的觀點:“從新能源汽車發展角度來看,最好取消地補,將政策傾斜到充電基礎設施上,而不是將補貼給到單臺車上。”
被低速電動車教育之后,三線以下市場依然存在巨大市場需求
盡管上險數據不夠真實,但江淮、北汽新能源、江鈴三大品牌占據濰坊市場絕對的市場份額,這一觀點得到了三位經銷商的一致認同。
“我們入行比較早,2013年就進入濰坊市場了,當地對于江淮品牌比較熟知”,談及領先同行的原因,江淮經銷商張總感慨頗多,“很長一段時間,只有我們一家做新能源汽車,不像現在,光這一條街就有二十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對于這幾年的變化,張總表示,“那就是100到1000的變化”。
新能源汽車能夠在短短幾年內發展如此迅速,可能還要感謝2010年-2015年猖獗發展的低速電動車市場。提到低速電動車,張總很是感慨,“2015年之前,我出去給別人介紹我做電動汽車,所有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會說:代步車啊,不錯,那個賣得好。那個時候,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低速電動車,了解它跑得慢,也知道它不合法不合規,但同時它的優點更是深入人心:經濟省錢。 但慢慢的,尤其是2017年后新能源汽車開始啟用綠牌,很多人開始知道特斯拉、比亞迪,知道新能源汽車提速快、經濟、環保,還是國家的戰略方向。所以我們的銷售狀況越來越好,從2013年一年100臺,到現在一年1000臺,我覺得是很大的提升。”
低速電動汽車教育了市場、培育了市場,可能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目前山東地區新能源汽車銷量較高的地區正是低速電動汽車繁榮發展的地區;其二,新能源汽車市場最大的消費群體正是由低速電動車轉化而來,生活在三四線城市以下、年齡在50歲以上的人群。
談及山東省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最高的城市,所有經銷商都將目光指向了濟寧、菏澤和臨沂。2017年山東全省低速電動汽車產量近75萬輛,最主要的銷售市場正是濟寧、菏澤、臨沂三市。“低速電動車市場需求相當大,以前光濰坊一年就能賣到2萬臺。”江淮經銷商張總表示,和低速電動車銷量相比,目前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值一提。“濟寧都是平原,沒有山區,而且人口眾多,低速電動車普及度很高,可以說遍地都是新能源。”江鈴經銷商劉總也表示,最大的市場在濟寧。
談及最主要的消費群體和最暢銷的車型,所有的經銷商都表示,三線城市以下、城鄉結合部地區、農村地區是最廣闊的市場,市場占比超過70%,而這些地區最主銷車型正是售價在4-6萬的A00級純電動乘用車。這部分人群年齡偏大,普遍在50歲以上,他們購買新能源汽車主要用于短途代步,其中大部分人甚至沒有駕照,基本上是上牌不掛牌,只掛個某某新能源的銘牌。之所以選擇新能源汽車,而沒有選擇低速電動車,正是消費升級的結果,他們了解到低速電動車的不合法不合規、對于駕乘人員沒有安全保障。
購車價格是這部分人群重要的考慮因素,如果補貼完全退出,無疑將會對目前市場帶來劇烈震蕩。但經銷商們也紛紛表示,消費升級勢不可擋,不僅僅是國家政策導向,市場需求其實也在倒逼整個行業朝著更高品質更高續航方向發展。隨之帶來的價格提升不可避免,但完全可以用金融分期貸款方式解決,目前針對高價位車型,為緩解消費者資金壓力,經銷商也會引導消費者選擇分期付款方式。
對于之前無駕照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人群,隨著監管的日趨完善,這部分人群的需求越發不能得到滿足。有經銷商建議,由于新能源汽車全部是自動擋,駕駛操作簡單,國家可以考慮推出針對新能源汽車的駕照級別,以進一步刺激市場需求。
2018年7月以來,濟南、菏澤等地陸續開展低速電動車整治禁售行動;2018年11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六部委更是聯合發文,開展低速電動車清理整頓工作。在低速車繁榮的山東省,國家這一系列的整治行動無疑為高速新能源汽車發展再次帶來利好。
消費正在升級,充電不方便成市區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阻礙
除了廣大的農村地區,另一部分正在慢慢擴大的市場在市區縣城。和農村市場消費人群年齡相對較大不同,市區縣城的新能源車主相對年輕,一般在40歲上下。他們往往家里已經有一臺燃油車,第二臺車選擇新能源車為家里女性成員代步、接送孩子使用,長途出行使用概率非常低。
隨著分時租賃網約車等在城市的普及,很多年輕人在對新能源汽車試乘試駕后選擇購買。“消費群體慢慢趨向年輕化了,”談及近兩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的變化,江淮經銷商張總表示,“他們對車輛的顏值、續航、智能化的要求更高了。”北汽新能源經銷商張總也表示認可,“以前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的認識還停留在有沒有空調暖風,現在更多年輕人體驗后,更多的是關注駕乘提速,最重要的就是使用成本低”。
而體會到新能源汽車優秀的駕乘感和經濟性后,很多人對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不僅僅滿足于短途代步,有了更高里程的期待,同時對于外觀、內飾、配置也有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主機廠也正在推出更高品質產品。
與很多地區一樣,濰坊市區充電樁建設也并未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同步。私人安裝充電樁手續繁瑣阻礙重重;公共充電樁建設數量有限,部分建立在收費停車場內,車主進入存在很大障礙;燃油車占位情況也同樣存在。充電難正在阻礙一部分市場需求。
“我們目前正在嘗試自己建設運營一些充電樁,對所有車主開放使用。”江鈴經銷商劉總談到。雖然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依然任重道遠,但經銷商們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推動整個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他們希望取消地補,將相關財政撥款到充電設施建設上;他們希望新建小區和商場可以預留可安裝充電樁的停車位。如果充電便利性可以解決,城市內的更多消費需求無疑將會被喚醒,那時候真正的消費升級時代才會全面到來。
相關內容閱讀:
【2018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升級調查-長沙】消費升級趨勢明顯 部分消費者不要求高續航
【2018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升級調查-深圳】價格不是主要考量因素 產品是關鍵
【2018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升級調查-上海】插混主銷價位15-20萬 智能配置受青睞
【2018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升級調查-北京】高知群體成購買主力,續航里程是關注重點
【2018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升級調查-線上調查報告】新能源車主日趨年輕化,主要消費市場從一線城市開始下沉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明艷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8044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