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外發布了10月我國乘用車銷量數據,我國汽車銷量當月同比下跌11.7%,乘用車銷量跌幅更是達到12.99%。繼9月之后,汽車市場連續第二個月銷量跌幅達到兩位數以上。
當整個市場進入“寒冬”之后,車企之間的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今年前9個月,合資品牌在我國乘用車市場的份額能夠占到58%,而德系和日系是合資品牌最大的兩個派系。然而,在今年上半年,二者的市場仍有著超過2.5%的差距。
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日系車的市場份額達到了19.72%,而德系為21.05%。隨著市場越來越冷,德系車與日系車的份額正在不斷接近。從終端銷售情況來看,德系車以價換量的情況十分嚴重,而銷量增速更高的卻是日系車。
如果這樣的趨勢一直保持下去,在即將到來的2019年,二者的市場地位或許會實現反轉。
德系車與日系車的這場爭斗還得從2008年開始說起。
2005年,隨著< title="本田" trget="_blnk" style="text-decortion: none; border-bottom: none; color: #3e3e3e;">本田>CR-V、思域等車型實現國產,日系車在華銷量正式超越德系車。在之后的幾年里,日系車增長的勢頭非常旺盛,市場份額不斷提升。2008年,日系車在我國乘用車的市場份額達到30.79%的最高峰。
也正是在2008年,德系車開始崛起。這一年,< title="大眾" trget="_blnk" style="text-decortion: none; border-bottom: none; color: #3e3e3e;">大眾>集團DSG(雙離合變速器)+TSI(渦輪增壓發動機)動力組合正式引入中國,兩款完全由合資公司研發的中國特供車朗逸和寶來也正式迎來上市。與此同時,上海大眾(現更名為上汽大眾)還成為當年北京奧運會的汽車合作伙伴。
借助DSG+TSI帶來的動力優勢、特供車帶來的價格優勢和奧運會帶來的品牌影響力,大眾在華發展步入快車道。從2009年開始,德系車在華的市場份額不斷增長,日系車的份額則處于不斷下滑的態勢。
即便如此,一直到2011年,日系車仍占據著我國第一大合資派系的寶座。但在2012年,隨著中日“釣魚島爭端”進入白熱化階段,中國民眾反日情緒高漲,甚至出現打砸日系車的現象,致使日系車銷量大幅下滑。與此同時,新一代桑塔納和新一代捷達兩款中國特供車在這一年推出,德系車時隔七年后再次坐上合資車第一大派系的寶座,并一直保持至今。
但在近兩年,德系車在中國市場的地位似乎變得不再穩固。
2016年,德系車在華售出451.03萬輛,日系車在華售出379.15萬輛,兩大派系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8.50%、15.55%。2017年,德系車與日系車的市場份額均有所上漲,二者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9.62%、17.01%。日系車以更快的增速,將二者的市場份額從2.95個百分點縮小至2.61個百分點。
到今年9月,當車市出現12%的負增長時,二者的份額差距則變得更小,僅有2.5%。這樣的銷售成績還是在本田旗下CR-V、思域、U-RV、冠道等車型在“機油門”事件遭遇召回之后取得的。在本田、馬自達今年銷售業績下滑的情況下,< title="日產" trget="_blnk" style="text-decortion: none; border-bottom: none; color: #3e3e3e;">日產>汽車9月在華銷量同比僅微跌0.8%;< title="豐田" trget="_blnk" style="text-decortion: none; border-bottom: none; color: #3e3e3e;">豐田>在中國市場終端零售銷量更是出現了18%的同比正增長。
反觀德系車,豪華品牌仍舊保持高速增長,寶馬9月在華增速達到15%,奔馳仍有6.9%的不錯增幅。然而,銷量主力大眾集團的表現就沒那么理想了,兩大合資車企一汽-大眾與上汽大眾的銷量跌幅分別達到了9.2%和14%。不出意外的話,在今年四季度,日系車與德系車之間的銷量差距還將繼續縮小。
從終端售價來看,日系車已經贏了。在銷量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卡羅拉、思域、雅閣等日系主銷車型的優惠幅度大都在1萬元左右,凱美瑞、漢蘭達等車型甚至處于0優惠的情況。反觀大眾,剛換代不到半年的朗逸、寶來,甚至剛剛推出的新車探歌終端都出現了2~3萬元的優惠情況,邁騰、帕薩特的終端售價更是在8折以下。
此前,大眾車型的價格明顯同級對手的情況,如今正通過終端大幅優惠的情況在改變。雖然大眾今年的累計銷量仍在上漲,但以價換量的方式不但損害了經銷商利益,也是對品牌的透支。“神車”已經不再像之前那么“神”。
大眾不再“神”,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上文曾提到,自2008年起,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不斷上揚,有兩大重要因素不可忽視,一個是DSG+TSI動力總成,另一個則是高性價比的中國特供車。
首先,在變速箱方面,2013年,央視315晚會曝光大眾汽車DSG變速器存在安全隱患。3月16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要求大眾汽車針對DSG變速器動力中斷故障問題實施召回。與此同時,各大整車廠和零部件供應商在變速箱技術方面不斷迎來突破,大眾雙離合變速箱的傳動效率高的優勢已不再。
在發動機方面,大眾TSI發動機燒機油的問題由來已久。與此同時,各大主機廠在近些年已經逐步換裝技術參數更具優勢的渦輪增壓發動機,那些自然吸氣的主機廠也讓旗下發動機在動力參數和燃油經濟性方面也在不斷進步,大眾在發動機方面也基本沒有優勢。
在今年,為大眾在華銷量做出巨大貢獻的中國“特供車”也沒有前兩年那么受歡迎。首先,由于互聯網的不斷普及,消費者信息獲取渠道更加廣泛、獲取效率也在不斷提升,朗逸、寶來等產品為非全球車已不是秘密。與此同時,各大合資車企也都推出了針對中國市場的“特供車”,“德原朗”們的優勢也遭到削弱。
再加上資本市場進入“寒冬”、二三線城市的房價不斷走高,中端品牌消費者手頭資金不再寬裕,在買車時會考量得更加全面,大眾品牌更高端的品牌形象在消費者購車時的重要性有所降低。
在大眾汽車技術優勢不斷弱化的同時,日系車省油、保養便宜、皮實耐用的優點正在被更多消費者所重視。尤其是隨著油價的不斷上漲,在混合動力方面深耕已久的日系車正在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如今,豐田TNGA架構、本田“地球夢”發動機、日產“智行科技”此類技術概念成為廠家宣傳的重點,而大眾在技術方面的聲量較此前更小。
近兩年,大眾的“套娃”設計思路在消費者中的認可不斷降低,穩重的風格不再容易打動中國年輕一代消費群體,而他們正是中國近年來的購車主力。反觀日系,思域、凱美瑞等大批日系主銷車型迎來換代,新車的設計更加注重個性和時尚,得到了不少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目前,奔馳、寶馬、奧迪這樣的德系豪華品牌仍有不錯的銷量漲勢,一汽-大眾今年的增量也主要是由奧迪品牌貢獻。但豪華車市場畢竟相對較小,在更加主流的中端品牌方面,大眾正面臨近七年來最嚴峻的挑戰。
今年,大眾在華已推出多款SUV車型,全新一代速騰、高爾夫、Polo也即將于明年迎來國產,大眾的競爭力將不斷增強。當然,日系車也沒在豐田全新一代卡羅拉、RAV4和日產全新一代天籟也即將進入中國市場,本田也正在從“機油門”事件走出。
2005年開始,日系車連續7年成為我國第一大合資車派系;2012年至今,德系車霸占這一地位也已有7年。7年是否代表著一次輪回?2019年會是又一個轉折年嗎?
< trget="_blnk" title="2018億歐創新者年會【金融科技創新者論壇】" style="text-lign: center;">>
在產業不斷創新發展、智能融合、技術推動的新形勢下,數據、場景、流量是金融科技未來發展的基石,在這一基礎上延伸出的智能解決方案、智能風控、反欺詐、智能營銷、智能催收、智能投顧等業務百花齊放。雖然過程坎坷起伏,但終點明確又清晰。未來,金融科技將成為金融產業下一階段競爭的核心生產力。
2018年11月30日,北京國貿大酒店,2018億歐創新者年會【金融科技創新者論壇】火熱報名中:< trget="_blnk" title="2018億歐創新者年會【金融科技創新者論壇】" textvlue="搶票鏈接">搶票鏈接>< trget="_blnk" title="2018億歐創新者年會【金融科技創新者論壇】" textvlue="https://www.iyiou.com/post/d/id/708">https://www.iyiou.com/post/d/id/708>
版權聲明
來源:億歐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80592
以上內容轉載自億歐,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