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直被業內人士稱為新興造車勢力的交付元年,這一年,蔚來、威馬、新特等企業陸續量產交付,正式與傳統車企在新能源市場競爭上短兵相接。在中國車市整體遇冷的大背景下,新老勢力的爭鋒相對也成了業內關注的熱點。
近日,在2018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專題論壇上,一場主題為“焦慮與恐慌:新舊造車勢力短兵相接時代”的對話,對新老勢力交鋒的熱點做出了回應。上汽、長安、威馬、愛馳、零跑、奇點以及電咖在內的七大車企一致認為,新時代的新老勢力合作多于競爭,焦慮但不恐慌。
新老造車勢力不該是對手
其實,在車企高層眼里,很少有人承認新老造車勢力是兩個針鋒相對的群體,因為中國任何的汽車公司,比起大眾、通用這些都是所謂的新勢力。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國際車企的負責人都因中國車企的崛起而焦慮。而隨著中國汽車企業通過新能源發展起來以后,也必然將與這些國際老牌勢力競爭,這才是真正的新舊勢力交鋒,而目前在國內,各個品牌之間其實還是有很大共存空間的。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當前的汽車總量中,新能源汽車占比不到3%,還有超過97%的市場份額是一片需要攻克的處女地。與其說是相互競爭,不如說是相互合作,共同推廣新能源汽車,擴大電動汽車市場占有率。
比如代工模式就是新老勢力相互合作的典型案例,一個沒有資質,一個產能過剩,而這種合作模式已經逐漸被業內人士接受認可,并即將合法化。當前已知的就有海馬為小鵬汽車代工、江淮為蔚來代工、一汽吉林為博郡代工、一汽為拜騰代工、力帆為車和家代工等等。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新興造車勢力都將與傳統車企一起推廣電動汽車,并以此為基點完成對國外汽車產業的“彎道超車”,從零部件供應體系到整車制造環節,從新能源汽車銷售最后到出行服務都要實現超越。
焦慮不恐慌是車企主旋律
至于焦慮則是新舊兩個造車勢力都必然存在的,甚至任何行業都存在焦慮,需要企業不停的解決困難和問題才能繼續前進并贏得發展。而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焦慮并不是來源于業內猜想的新老勢力交鋒,而在于新能源汽車本身的發展到了一個關鍵時期。補貼加速退坡、合資企業發力及新勢力登臺、雙積分政策落地、整體車身告別增長等因素都在影響新能源車企發展。
上汽乘用車技術中心副主任朱軍就提出了三大焦慮:2021年新能源市場是否會出現斷崖式下跌?當下自主品牌為主的新能源市場格局,是否會重塑?新能源產品格局,是否會發生重大變化?
可見對于傳統車企來說,市場和政策變化才是焦慮的因素。而針對這樣的焦慮,朱軍也提出了以下策略:核心技術進步以及產業鏈建設雙管齊下,大幅降低電池、電驅動的成本,降低直至抵消補貼退坡的沖擊;調整產業結構,加碼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開發,獲得與傳統車相比更低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強調用戶價值;提升品牌形象,獲得與一流合資品牌相對應的品牌溢價能力。
而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焦慮則更加“急性”一些,不僅在資本,人才,市場的積淀上落后一步,供應鏈體系也是始終要面對的問題。同時,新車量產也只是走完了第一步,后面還要面臨質量、渠道和銷售及售后等等一系列問題甚至是未知的新問題。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困難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焦慮會讓員工更積極的投入到工作中,但對于車企來說,恐慌則過于夸張了。不論是上汽、長安等傳統車企,還是威馬、零跑等新興造車勢力,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前景以及自身產品質量和商業模式都是無比自信的,焦慮不恐慌才是當前的主旋律。
來源: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80945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