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電動汽車,不僅是汽車產業結構升級的重點,而且對促進我國能源結構轉變和升級有重要意義。”日前,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李俊峰在一次新能源汽車論壇上,拋出這個觀點,立即引起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其實,早在2002年媒體就報道過這樣的聲音:電動汽車在運行中接近”零排放”,既能減低環境污染,又有利于大幅度減少汽車耗油,合理利用電能,調整能源結構。隨著時間的推移、電動車技術的發展,這個觀點被不斷賦予新的內容。如今,”電動汽車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已經不單單指減少石油消耗,還包括促進電網平衡和促進清潔能源的使用,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將發生改變,清潔能源將會由于電動汽車的發展和普及而得到越來越多的使用。
■ 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比例
李俊峰指出,在電動汽車促進能源結構改變的作用中,最基本的一點便是可以減少汽車工業對石油的依賴,石油消耗將會大幅降低。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石油消費量和進口量逐年增加,尤其是車用燃油消耗量增長迅速。如今,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50%。2009年,我國進口原油約2.04億噸,對外依存度達52%,石油供應安全面臨嚴峻挑戰。預計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1.5億輛,按現有汽車燃油經濟技術水平測算,年消耗汽柴油將突破3億噸,石油資源消耗壓力巨大。
所以,專家普遍認為,為緩解石油資源危機,降低化石能源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比例,發展電動汽車就成為理想的選擇。
■ 促進智能電網發展
發展電動汽車,對促進電網升級也有重要意義。國家科技部”863”計劃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認為,電網的建設是按照最大負荷功率進行的,到夜間用電低谷的時候,電網的資源如果不儲存起來就會浪費掉。電動汽車的電池正好能充當儲能的角色,可以利用夜晚的低谷電進行充電,價格低廉,而且還可以避免資源浪費。”建設電網的同時,電網公司還要大量投資建設儲電設施,一旦電動汽車大量普及,就可以作為儲能設備儲存電能。電網公司不僅節省了建設儲電設施的投資,還多了很多用戶。”王秉剛說,”這樣就促進了能源的結構優化。”
然而,也有人提出了疑慮:低谷電往往要在深夜才有,難道要車主半夜起床給車充電么?電動汽車如果大量普及,大家都利用低谷電充電,是否會對電網造成超額負荷呢?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汽車標準化研究所總工程師周榮說:”電動汽車必須和智能電網結合、互動,才能真正實現能源的優化利用。”
所謂智能電網,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超導電力研究所所長兼電工與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長來小康曾經在他的文章中這樣描述:”智能電網以包括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調度和信息通信等各環節的電力系統為對象,以先進的計算機、電子設備和高級元器件等為基礎,通過引入新的通信、自動控制和信息技術,從而實現對整個電力網絡的質的提升,最終實現電網運行更加可靠、經濟、環保。”
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的結合,就是通過智能充電設施對電動汽車的充電操作進行控制,根據電網負荷情況調整充電功率,或控制充電的車用電池錯時充電。來小康指出,隨著電池技術的突破和智能電網的建設,電動汽車最終將作為移動儲能單元,成為智能電網的一部分,通過完善的智能用電網絡及電動汽車充放電基礎設施有效利用其儲能特性,對平抑電網負荷峰谷波動、接納間歇性可再生能源以及提高電網運行效率起到重大作用。
■ 推動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提高
”電動汽車促進能源結構升級的很重要一點是將推進清潔能源的普及。”李俊峰說。
電動汽車是否真正節能,一直存在異議。因為根據我國目前的能源消費結構,煤炭發電仍然是重要的途徑。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位研究能源問題的研究員告訴作者,目前,我國發電所用能源中煤炭使用量占75%以上,其他形式的能源,如水能、風能、太陽能等所占比例非常小。
發展電動汽車,卻有可能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李俊峰告訴作者:”電能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產生,目前我國主要還是煤炭發電,能源消耗量很大,排放量也很大。但是,通過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具有間歇性,時有時無、時大時小,這樣的電能是很難并入電網供大部分居民使用的。要想有效利用這些間歇性可再生能源,儲電設備是關鍵。”
電動汽車作為儲電設備就可以收集這些間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并且方便使用,尤其是更換電池形式的電動汽車,對促進清潔能源使用的作用更大。按照專家們的設想,可以在清潔能源發電站的旁邊建設一個充電站,或者建立遠程充電系統,給空置電池充電,將電能儲藏在這些電池中,當電動汽車沒電時,就可以到充電站快速更換電池,將耗電完畢的電池留下繼續充當儲電設備。(編輯/楊建文)
來源:互聯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81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