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最新的 GPU 產品,老黃趕在感恩節假期前來到了中國蘇州,開始了今年的最后一站 GTC。與前幾站不同,老黃在他的演講中僅用了 20 多分鐘來講汽車業務相關的內容,時間不長,但背后隱藏的信息量卻很大。
盼星星盼月亮,Xvier 終于量產了。這次 GTC Chin上,老黃公布了基于 Xvier 的 Drive AGX 產品序列。
上面的圖片中,最上方和最左邊的兩塊產品便屬于 Drive AGX,它們也是 Drive PX 系列的正式換代產品:
最左邊的為 Drive AGX Xvier,搭載單個 Xvier SoC,提供 30TOPS 的運算能力,功耗為 30 瓦。
最上方的為 Drive AGX Pegsus,搭載兩個 Xvier SoC,算力達到了 320TOPS,專門針對 L4 以上自動駕駛。
這兩款產品的開發者套件目前都已經正式上市,車規級的 Xvier SoC 也已在量產中。關于 Xvier 的具體介紹,可以參照我們年初 CES 時的報道 《CES 2018 | 一篇文章讀懂英偉達最新自動駕駛進展》。本篇文章我們重點看看老黃公布的幾項合作。
因為 GPU 功耗的原因,量產車的 L2 一直不是英偉達的長項,在之前也僅僅只有特斯拉的 Autopilot 使用了英偉達的芯片方案。不過這次 GTC 上老黃宣布,沃爾沃將在 2020 年的量產車中使用英偉達 Drive AGX 平臺來做 L2 級自動駕駛(此消息首發于今年 10 月份的 GTC 歐洲),這也應該是第一家選擇基于英偉達平臺來做量產車 L2 的傳統車企。
可能你會覺得 L2 級自動駕駛現在國內很多自主品牌的車型都已經有了啊,這有什么新鮮的?其實 L2 也有兩種不同的解決方案,一種是現在很多傳統車廠使用的前視攝像頭加毫米波雷達再加視覺感知芯片的方案,還有一種,則是特斯拉使用的多個攝像頭與聲波雷達環視、并通過一個中央計算電腦進行融合計算的方案。不用我說,你也應該知道,特斯拉的技術路線有著更好的性能表現。
英偉達汽車事業部高級總監 Dnny 在專訪時告訴我,為了能夠實現更好的用戶體驗,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開始使用類似于特斯拉的 360 度環視體系,而沃爾沃正是其中的先驅者。當然這個項目的合作也要得益于 Xvier 車規級芯片的正式量產。
老黃在發布會上公布了與 3 家中國新造車公司的合作:小鵬、奇點以及 SF Motors。而這 3 個合作的目標都是為了在 2020 年的量產車當中落地 L3 級別自動駕駛的功能。
對于 L3 這個級別,現在業內的爭議很大,有車廠已經宣布放棄 L3 轉而直接研發 L4(剛才提到的沃爾沃就是其中之一),原因是 L3 很難定義駕駛員在何時需要接管車輛控制權,同時系統也很難保證駕駛員能夠及時接管控制權。在 Dnny 看來,英偉達作為一個供應商其實并不會受到這個爭議的影響,因為提出功能需求的是整車廠,英偉達則負責提供解決方案。比如他們的 Drive IX 軟件就可以幫助客戶開發座艙內的駕駛員監測功能。
至于為什么在中國選擇了三家新造車公司而不是傳統的自主 OEM,Dnny 的解釋是:英偉達也在和許多自主品牌合作,只不過新造車企業相對來說更加激進一些,所以在信息發布上自然也會更開放。
在 L4 的業務上,英偉達在中國已經與多家創業公司開始合作基于 Pegsus 平臺的 Robotxi 了,這其中包括 Moment、文遠知行(景馳)、Rodstr.AI 以及 AutoX 等。
而在商用車領域,英偉達公布了與中國最大的卡車制造商——一汽集團的合作,雙方將與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智加科技(PlusAI) 和物流公司滿幫集團(Full Truck Allince, FTA)合作開發無人駕駛商用卡車車隊,計劃于 2021 年進行大規模部署。這個項目也會采用 Drive AGX Pegsus 的平臺。
至于 L5 的業務,老黃給出的答卷是分別與京東、美團以及菜鳥合作的全自動物流機器人(你也可以管它們叫無人物流車)。這些小車會搭載基于 Xvier 芯片的自動機器人計算平臺——Jetson。
最近關于英偉達的最大新聞當屬股票大跌了。這個曾經的人工智能第一股,這個月的股價已經比最高點時下跌了 40%,主要是因為占公司總收入近一半的游戲業務盈利預期下降(據說是因為挖礦退潮后的大批二手顯卡流入市場所導致)。這就帶來了一個新問題:汽車業務會成為英偉達的核心盈利點嗎?
就目前來說,答案肯定是不行的,不過 Dnny 透露,雖然汽車業務現在占公司總收入的比重并不高,但是卻有著非常高的增長率。這也是英偉達重視這個行業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非常看好 AI 在汽車領域的商業化前景。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全球最重視汽車智能化的市場,理應是英偉達最下功夫的地方。但是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中,英偉達在中國卻顯得有些高冷,反而是與一眾國際汽車巨頭合作的熱火朝天。
從這次的 GTC 上,我們能看出老黃更加重視中國市場了,在演講中更是時不時的秀一把中文(老黃主要是講英語的)。不過在中國的汽車領域,光靠量產的芯片還是不夠,更要比拼的是技術與客戶服務商的本土化,而這才會是英偉達面臨的最大挑戰。
原創聲明: 本文為 GeekCr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自 GeekCr」,并附上原文鏈接,不得修改原文內容,謝謝合作!
歡迎關注 GeekCr 微信公眾號: GeekCr 極客汽車(微信號:GeekCr)∓ 極市(微信號:geeket)。
來源:geekcar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81840
以上內容轉載自geekcar,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