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和市場的現實,決定了電動汽車的商業模式應該采取換電模式,并讓交通行業參與進來。
談商業模式,應該尊重現階段的產業水平。現實情況是,就技術角度而言,電動汽車不成熟的關鍵就是電池技術,這就是專業技術的現狀,我們要以此為基礎構建商業模式。另外,從市場層面看,國家現在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各個企業積極性也很大,但是市場啟動非常緩慢,目前還缺乏真正有效的辦法。所以,應該尊重這樣兩個基本現狀。
以山東長運集團為例,它的主業是運營交通運輸,同時又收購了汽車制造廠,集制造和運營一體,它的純電動汽車運營模式選擇快速換電模式,就是基于目前的技術現狀考慮,因為現在的運營車輛需要兩班倒,也不能休息,所以只能選擇換電池。公交、出租車采用換電池模式,好處就在于充電基礎設施和運營車輛都是可控的,而且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和車輛規模很好匹配,如果政府批100輛電動車,就會有100輛上街運行。但是,如果單純靠個人購買的話,達到100輛的規模的時間表就很難控制。
而且,以換電模式發展起來的充換電設施,也可以推動電動汽車進入家庭。實際上,歐洲有一個交通運輸的技術路線,就是4公里以下可以步行,4公里到200公里屬于純電動汽車,200公里到400公里屬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400公里以上是燃油汽車。按照這個技術路線,電動汽車應該屬于個人家庭的第二輛汽車,因為換電模式培育的公交車、出租車領域的基礎設施,給買第二輛車的人解決了后顧之憂。
現在爭論比較多的就是關于換電模式的運營主體問題,在這點上,相關能源企業和汽車行業的爭論會持續很長時間,畢竟對汽車行業來講,這種模式可能不止是利益問題,可能會涉及到汽車行業的生存問題。那該怎么辦呢?現實的出路就是單獨成立一個電池運營公司,并且讓交通行業參與其中,這樣的話,矛盾可能會緩和一些,有利于電動汽車產業進一步推進和市場的逐漸培育。
作者系魯東大學交通學院院長
( 編輯/劉文林 )
來源:能源評論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818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