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我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資源、生產、出口和消費國。2010年我國生產各類稀土分離產品11 .89萬噸,全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75.5億元。但在這些光鮮數字的背后,稀土資源儲量也在直線下降。業內專家紛紛呼吁,應該控制稀土開采產能。
目前我國稀土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集中度不高,企業小而分散,社會化專業化水平較低,形成了稀土資源過度開采市場供大于求,產品價格長期低廉的產業現狀。近年來的過度開采使我國稀土儲備量大幅下降,資源優勢正在逐漸消減。
根據2006年8月中國國土資源部全國礦產資源儲量通報顯示:截至2005年底,全國稀土基礎儲量為8731萬頓,資源量為6780萬頓約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五十五。而據美國國家地質調查局統計:截至到2010年底,我國國內稀土儲量已下至5500萬頓,短短五年降幅達到百分之三十七。難以滿足全球不斷增長的稀土應用需求。作為世界稀土資源大國,中國擔起了全球稀土貿易上的大國責任,以占全球一半的稀土資源儲量,長期供應著全球百分之九十的稀土資源市場。輕重稀土結構性的矛盾已經顯現出來,結構性的供應緊張更加快了資源的消耗速度,將難以滿足全球不斷增長的稀土應用需求。
2010年我國生產各類稀土分離產品11 .89萬噸,全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75.5億元。盡管近些年來我國稀土產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中國五礦進出口商會會長徐旭表示從當前稀土開發利用情況來看, 長期的礦山開采和冶煉分離作業給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阻礙了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選礦過程中產生的大量輻射性尾礦和廢水,給周圍的大氣土壤造成污染。分離冶煉過程中使用的酸堿等使周圍地表環境持續惡化。中國為世界稀土產業付出了高昂的,甚至是不可逆轉的環境代價。
為此,我國整合了一部分小的不具備環保條件的地方企業。2011年我國全年稀土出口配額共計30184噸,較2010年略降74噸。稀土出口配額總量的制定,統籌考慮了國內資源保護、國內生產消費以及國際市場的需求情況。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總院原副院長王國珍教授表示,中國對稀土的出口管理,首先要將國內的事情搞好,國內開采、冶煉環節規范了,出口也會相應得到規范。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其仔認為,稀土政策的著力點應當是通過法律和政策的引導,提高稀土在中國的生產成本,這樣市場就會自發減少其供應和出口。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823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