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大大小小的汽車展覽上,不論是主辦方還是汽車廠家,都會十分賣力地推廣新能源汽車。無奈現實中,絕大部分的消費者并不買賬。這背后很大程度上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遲遲未能出臺”惹的禍”。業界一致認為,《規劃》應盡快推出,這樣各方就可以走上一條發展之路,否則將最終影響到汽車產業的發展。
在剛剛結束的煙臺第七屆國際車展上,5天銷售了9102輛汽車。但是,新能源汽車的貢獻率少得可憐,只訂出了5臺車。
日產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卡洛斯-戈恩:在中國市場,除非政府能夠向消費者提供激勵措施,否則我不認為日產聆風能夠在中國獲得成功。
各大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劍撥弩張,紛紛表示將主攻新能源汽車領域。
隨著全球油價的不斷攀升以及全球變暖日趨嚴重,誰先搶占了新能源車市場,未來也許會引領新的一輪汽車轉型浪潮代表著汽車行業未來的新能源汽車,一直是眾汽車廠家不容忽視的熱點。只是經過多年的發展,新能源汽車仍是一幅藍圖,與普羅大眾有著不小的距離。原計劃于去年底頒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至今仍在胎中。汽車新能源產業發展,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最近,溫家寶總理還針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的政策務虛及現實亂像進行了”點名”。這也代表著,新的規劃出臺后,很可能會針對系列”亂像”出應對招數,并且將會更加務實。
消費者不飲”頭啖湯”
在各種大大小小的汽車展覽上,不論是主辦方還是汽車廠家,都會十分賣力地推廣新能源汽車。無奈現實中,絕大部分的消費者并不買賬。在剛剛結束的煙臺第七屆國際車展上,5天銷售收入9.8億,5天有超過20萬的觀眾參與,買走了9102輛汽車。但是,在這些喜人的數字當中,新能源汽車的貢獻率少得可憐,只訂出了5臺車。有當地的媒體稱,”叫好不叫座的新能源車成了車展的‘棄兒’。”這并不是偶然現象。作者采訪了不少廣州的消費者。他們紛紛表示,新能源汽車畢竟是個陌生事物,不知道安全性和質量怎么樣,而且價格也不算便宜。”至于有多節能,也是聽說而已,沒人試過。”
而當初由于看好且自信最有優勢做好新能源車(電動汽車)而進入汽車領域的比亞迪,新能源業務并不順利。比亞迪回歸A股時,招股說明書披露,新能源汽車總銷量不足500輛,銷售收入不足4300萬元,僅占2010年汽車業務總收入的約千分之二。其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車F3DM共銷售365輛,實現銷售收入2944萬元;純電動汽車E6共銷售53輛,實現銷售收入1337.6萬元。
日產電動車LEAF(聆風)去年12月上市,上市后,日產公司一直試圖引入中國。按照原定計劃,在今年引入廣州和武漢兩個城市進行示范運行后,將引入東風日產進行國產。但是,由于中國新能源汽車政策的諸多變數,日產的電動車計劃也隨之調整。
在LEAF在新的中期事業計劃中,日產將在2015年實現電動車國產,并啟用”啟辰”品牌,這意味著引入國產電動車聆風的計劃將被擱淺。
日產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卡洛斯-戈恩前不久告訴媒體,”在中國市場,除非政府能夠向消費者提供激勵措施,否則我不認為日產聆風能夠在中國獲得成功。”另一方面,有關新能源汽車的安全事件,也難以讓消費者完全放心。據悉,在中國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后,今年已經發生兩起純電動汽車自燃事故。令市場對其安全性能產生疑慮。4月杭州純電動車出租車自燃事件最終調查結果顯示,事故起因是電池漏液未能及時發現,而非電池單體設計制造的質量問題。
因此,最近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發布通知,要求提高國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安全管理,共計11點要求中,僅一點對整車及關鍵零部件設計、制造單位為市場提供安全可靠的產品提出要求。
”規劃” 應盡快推出
目前,普通的民眾對新能源汽車缺乏足夠認識,而現有的新能源汽車又不能滿足市場推廣的調節;國內涉足新能源汽車研發的車企眾多,但具有高技術含量并能夠實現量產的車型有限;此外新能源車的技術及配套服務還不完善。此外在財政補貼方面,原本財政部曾計劃出臺1000億人民幣的財政補貼扶持新能源汽車,現在這一聲音基本消失。
5月底,在中國科協第八次全國會議上,溫家寶總理針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的政策務虛及現實亂象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和最終目標并不十分明確。混合動力有一些技術進步,但技術上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電動車開發剛剛起步,總體上還處于摸索和跟蹤國外技術階段,主要設備和材料都依靠進口。”對于發展新能源汽車下一步要集中解決哪些問題?包括技術路線問題、關鍵核心技術問題、投入問題、政策支持問題,總理要求”都必須盡快明確下來”。
面對溫家寶總理的”點名”,新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也做了相應的調整。一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的資深消息人士就表示,頗受行業詬病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目標的數字設定,以及中央財政補貼和政策扶持部分,會有一些調整。
業界一致認為,《規劃》應盡快推出,這樣各方就可以走上一條發展之路,否則將最終影響到汽車產業的發展。
車企興起研發熱潮
雖歷經數次社會民意及部委意見征求,”汽車產業規劃”仍遲遲未有定論。隨著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的即將出臺,各大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劍撥弩張,紛紛表示將主攻新能源汽車領域。
毫無疑問,德系豪華車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已有長足發展。早在2008年,上海通用就提出”綠動未來”新能源戰略。今年8月底,上海通用還推出了其新能源量產車型————國產別克新君越H ybrid中混轎車,該車燃油經濟性比普通汽油版車型有20%的提升。按照上海通用規劃,到2012年,上海通用將擁有”零油耗、無排放”的氫燃料電動汽車。
同樣的,今年七月份,大眾汽車在國內市場針對旗下4款應用電驅動技術的車型進行技術展示和試駕體驗。這包括: Up! 電動車(Up! blue-e-motion)、電動車(Golf blue-e-motion)、朗逸電動車(Lavida blue-e-motion)以及新款途銳混合動力車型。
不甘示弱,日系三大車企宣布將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并將引進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各個車企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并不一致。不過隨著全球油價的不斷攀升以及全球變暖日趨嚴重,越來越多的購車者選擇購買混合動力車型。所以誰先搶占了市場,未來也許會引領新的一輪汽車轉型浪潮。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電動車時代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841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