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2018年的汽車出行產業鏈基本能用兩句話來概括:前端風生水起,后市場愁云慘霧。
實際上,車市寒冬并非是“無故天降”。在過去三十年,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銷量連續上漲的盛世,這也讓市場快速由藍海變成了紅海。如今,汽車產品十幾年如一日的同質化問題越來越嚴重。而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汽車作為普及度最廣的復雜機械之一,毋庸置疑地需要變得更加智能,整條冗長的產業鏈也將更加智能、效率更高。
在變革的前夜,用“寒冬期”逼出企業的潛在能力、淘汰落后業態,是很正常的產業發展規律。雖然道理誰都懂,但是讓一大批企業和從業者走出多年的舒適區直面挑戰,總歸有許多公司會“死”在寒冬里。
車市寒冬最明顯的現象,便是產銷量的連月下挫。雖然最終的數據還沒出來,但2018年的新車產銷量出現三十年來首次負增長已經是大概率事件。除了產業處于正常更迭期中的低位之外,股市危機、房價上漲等外部的多種復雜因素也是直接造成消費者資金緊張,不得不砍掉購車預算。
2018年5月,曾經國內經銷商集團排名前五位的龐大集團以12.53億元出售旗下5家優質4S店;7月,該公司再次以3.2億元出售5家4S店;8月,為回籠資金,龐大又賣掉了旗下9家4S店,作價超10億元。
億歐汽車曾分析指出,頻繁靠出售優質資產換現金流并不能徹底解決危機,如何盡快實現轉型以及新業務突圍成為龐大集團的當務之急。
實際上,經銷商銷量下滑早有預兆。已經發展成熟的美國車市2017年汽車總銷量為1724.59萬輛,同比下滑1.8%,結束了連續7年的增長。
美國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集團AutoNtion的股價在經歷了2017年下半年的回升之后,2018年全年持續下滑,2018年12月已經跌至2012年2月以來的最低價格。但在2017年年底,AutoNtion曾與谷歌旗下的自動駕駛企業Wymo簽訂合作協議,負責維護和管理后者的自動駕駛車隊。顯然,面對車市不景氣的現狀,AutoNtion開始主動探索在新業態中的參與感與盈利點。
而國內企業對于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以及共享化的實踐與成果都位于全球前位,產業鏈的重構也是對傳統企業的沖擊,這成為了造成寒冬的一部分原因。所以,在前裝市場的新科技生機勃勃的同時,經銷商等后市場主體也有機會可以從中找到自己未來的角色。
另外,這屆的汽車經銷商在車市上行的環境中生存了三十年,已經在持續增長的市場中被“慣壞”了。沒有“晴天修屋頂”的車商對于突然襲來的車市寒潮沒有準備和應對經驗,一時間顯得手足無措。
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兼產業協調部主任郎學紅看來,今年僅僅是開始,明年車市同比下滑或至10%以上,中國車市開始進入周期性低谷,周期或達三年及以上,經銷商將陷入生存困境,“三季度,已經有三分之一的經銷商進入到了虧損面。我們預計,到年底,經銷商虧損面可能接近四成或者超過四成。”
經銷商的壓力向產業上游傳導,主機廠開始選擇斷臂求生。
經由經銷商往汽車產業的上游看,主機廠的寒冬與變化在美國市場早就先行發生了。
2018年11月,美國最大的汽車廠商通用汽車表示將于2019年年底前裁掉15%的受薪員工,包括25%的高管。最終累計的裁員人數或達14700人,全球范圍內的7個生產基地也將關閉。“壞”消息一公布,通用股價在周一早盤反而一度漲超7%,因為這整個重組計劃將在2020年底前將通用汽車的成本降低45億美元,并將增加60億美元的現金流。
通用汽車CEO表示,目前公司的盈利情況仍然強勁,但她希望現在就采取行動讓通用汽車做好準備。這能讓公司在經濟低迷時期保持盈利能力,同時保持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等新興技術上的投資。
而通用的閑置工廠卻引起了特斯拉CEO馬斯克的興趣,他曾表示考慮接受通用的工廠來解決特斯拉產能不足的問題。但就在2018年6月,特斯拉也公布了裁員3000人的計劃。馬斯克給出的解釋是,公司正在經歷重組,管理架構將實現扁平化。因此在盈利壓力下,特斯拉為降低成本而決定裁掉9%的員工。
12月3日摩根士丹利發布報告表示,福特汽車的重組規模將“比通用汽車更大”,可能在全球裁員2.5萬人。針對福特裁員事件,分析師認為,裁員和削減成本措施“不只是通用或福特的事”。隨著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加快,將有更多汽車廠商被迫效仿通用與福特,通過各種方式重組調整、削減成本,最終轉向新能源化和智能化。
果然,美國汽車三巨頭的最后一位也加入裁員大軍。12月4日,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FCA)宣布將對位于意大利都靈的Mirfiori工廠進行重組。2019年1月1日,該工廠將有2445名員工被解雇,明年3月4日前再裁員800人,總計3245人的裁員規模占據了該工廠工人總數的一半。
在特斯拉們極具“未來感”的產品高光下,即使是2017年全球汽車銷量霸主的大眾也深感焦慮。12月7日,美國彭博社報道稱,大眾汽車正通過裁減管理層、削減工廠成本、在歐洲淘汰25%的發動機和變速箱產品序列等措施,計劃節省60億歐元成本,在2022年前將利潤率提高至少6%,這已經比原計劃提前三年。
能夠在產業變革的前夜掌握主動權,這是主機廠相比經銷商應對寒冬最大的優勢之一。在汽車“新四化”的推動下,除了提高利潤率之外,主機廠裁員的更多原因還是為汽車產品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以及共享化轉型做準備。
比主機廠坑更大的,是向資本伸手慣了的創業公司。可尷尬的是,“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
資本市場的“冬季”在2018年6月已經初見苗頭——創投新媒體“鉛筆道”揭露了國內一級市場出現“資金荒”情況,直言GP為了募資不惜給LP下跪。
當時的新聞只消半年已經見怪不怪了,募資難似乎已經成為金融投資行業共識。大環境不好的狀況下,全員募資、機構關停、企業倒閉裁員的消息遍布市場。
還有一個殘酷的現實是,2018年的一級市場上沒有出現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風口。2016年興起的共享單車走向收場,只剩下ofo戴威還在苦苦掙扎,說白了也是在死亡線上等“自顧不暇”的資本來拯救;要火但因盈利困難明顯的共享汽車小范圍“尬火”,最終也在生死線上掙扎;就連看似最火爆的造車新勢力陣營里,奇點汽車也被曝拖欠員工薪資……
界面新聞則從另一個有意思的角度觀察金融機構的現實處境,據其報道,曾經金融機構扎堆的北京CBD地區A級寫字樓已經出現了空置辦公室,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11月初,位于CBD的SK大廈有14套左右可以出租,其中已經空置的大約有7套。到了12月初,有更多公司退租。SK大廈待租的寫字樓擴大到20多套已經空置,目前可租的多達18套。”
一位FA公司人士向媒體表示,今年需要資金的客戶很多,但靠譜的資金方非常少。整體成交單數大大減少,也很大程度影響了該公司今年的利潤。他們也在尋求在其他業務上發展。
2018年的最后一個月,“資本寒冬說”被越來越多事件驗證。但經緯張穎在微博上評論,“2018年艱難這話題,我覺得被放大了。本來很多人就是在大趨勢上升中賺錢、沒思考、沒核心競爭力、沒準備、沒聚焦、沒遠見、沒決心,現在經濟動蕩,不死不活或者死得很慘都太正常。對那些有聚焦、有核心競爭力、有執行力、有決心的少數人和企業來說,這才是最好的時間點。”
歲末,美團總裁王興聽到了一個段子:2019年可能會是過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版權聲明
來源:億歐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84471
以上內容轉載自億歐,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