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新車銷售進入了微增長階段,但二手車銷量快速提升,中國汽車產業正邁入以汽車金融為明星價值產業鏈環節的發展時代。
羅蘭貝格認為,未來,汽車產業鏈的利潤點從前端的整車銷售環節向汽車后市場傾斜,多元化服務迎來重要發展機遇。其中,汽車金融是成為連接整車銷售和后市場服務的重要一環。以下是億歐智庫為您帶來的精選分享。
2018年,由于宏觀經濟影響、“國六”排放標準預計2019年實施、部分自主品牌降價清庫、消費者觀望情緒加重等因素,中國這個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的乘用車銷量不容樂觀。
在新車方面,中國已進入微增長階段,預計今后較長時期增幅將維持在5%以下,到2022年預計銷量達到2700萬臺。在二手車方面,銷量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預計在2022年的實際交易臺數將超過1400萬臺,價格也將趨于穩定。
在汽車成熟市場中,大部分利潤來自后市場環節。中國汽車行業的利潤重心仍在產業鏈前端。根據銀聯會數據,至2017年年末,汽車金融資產規模以貸款余額記(含融資租賃)達到6688億元。
未來,汽車產業鏈的利潤點從前端的整車銷售環節向汽車后市場傾斜,多元化服務迎來重要發展機遇。其中,汽車金融是成為連接整車銷售和后市場服務的重要一環。
中國汽車金融業務貸款余額 [億元]
汽車產業凈利潤分布對比
中國新車金融快速發展,汽車金融滲透率(使用汽車金融產品銷售的臺數占總銷量的比重)從五年前的13%提升至目前接近40%,預計在2020年將超過50%。但對比歐美成熟市場,中國的新車整體汽車金融滲透率還存在不小差距。
新車金融分業務市場規模,2017-2022E [百萬臺]
受汽車消費市場成熟、政策逐步管理有序、更多玩家入局等因素推動,中國汽車金融市場將進一步發展,未來5-10年有較大的滲透率提升和行業發展空間。
具體至細分市場,汽車零售金融市場從業務模式來看分為貸款、回租和直租,其中回租的模式類似于貸款,汽車所有權均屬于終端消費者。貸款類中,銀行和金融公司是主要玩家,占絕對主流。在回租與直租方面,主要由融資租賃公司開展。目前,回租占比更大,但受監管收緊等影響,未來的增長態勢上將弱于直租。
汽車金融的商業模式
近年來,二手車金融滲透率快速提高,到2017年已達28%。消費技術與接受度提高、政策推動、供給端渠道的優化和豐富化是主要市場驅動力。
未來五年,限遷政策、消費心態接受度逐漸提高、新車融資租賃到租回流,將推動更多的二手車成交量;更多二手車交易平臺將出于利潤率考慮,進入二手車金融領域,二手車金融的整體滲透率也將穩步提升,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37%。
中國二手車金融市場規模,2017-2022E [百萬臺]
具體到細分市場,在二手車金融領域,銀行貸款的占比不高。汽車金融公司更偏向從事資產價值更高的新車金融業務。在貸款業務領域,更為普遍的是以擔保公司助貸的形式與銀行開展合作,“類貸款”較為盛行。
在二手車領域,融資租賃公司的回租業務可擺脫品牌的限制,與貸款業務分庭抗禮。依托風控流程更為靈活、渠道布局更廣的優勢,融資租賃公司的回租業務在二手車金融市場占據主流地位。
此外,2017年下半年起,二手車電商紛紛搶灘新車直租業務,但尚處于市場試水階段,因此滲透率仍為個位數。
銀行、汽車金融公司、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是汽車金融業務的主要玩家,去年下半年起,二手車電商也開始進入新車和二手車直租領域。
其中,銀行具有資金方面的天然優勢,業務穩健,以新車貸款為主;汽車金融公司專業性更強,與主機廠關系緊密,單一汽車金融公司也在探索融資租賃業務,以實現多維度客戶覆蓋; 同時,融資租賃公司快速崛起。
新車金融行業市場格局現狀 (主要玩家)
二手車金融行業市場格局現狀 (主要玩家)
各業務的客戶細分市場
在選擇融資租賃產品時,消費者重點關注首付比例、審批便利性、產品靈活性和渠道可及性。銀行及汽車金融公司的貸款產品更多通過貼息和渠道吸引消費者,而在其他方面靈活度較低,市場份額趨于穩定。
融資租賃公司在資金成本、營銷投入等能力的基礎上,更需通過對關鍵成功因素的把控,實現差異化競爭。對于從事回租業務為主的企業而言,至關重要且能夠實現差異化的因素在于渠道覆蓋的廣度與深度、審批及貸后的風控管理,以及產品的靈活度。
直租企業所需的成功因素更為多元,包括車源的采購成本及熱銷車型的可獲得性、渠道網絡布局、風控及殘值管理等。不同直租業務融資租賃企業也在各個關鍵成功因素有不同定位。
趨勢1. 業務模式多元
汽車銷售環節是汽車金融最佳的營銷場景,因此誕生了S2B模式:平臺企業整合產業鏈上的各項資源提供給平臺B端用戶,S2B平臺本身不提供客源,而是通過賦能B端汽車經銷商使其更好服務C端客戶。在二手車方面,未來S2B將向更加細分環節進行延伸,存在較大增長潛力。
此外,新車與二手車加強聯動,補充二手車市場優質車源;經營性質的網約車直租可匹配成本與收入的現金流,緩解司機資金壓力,提高網約車司機對車輛使用和選擇的靈活性;新能源車貸前審批以及產品定價存在一定難點,對汽車金融設計提出挑戰,但也存在一定機會。
新能源汽車金融的潛在商業模式
趨勢2:資金來源拓展
在債券融資方面,汽車金融服務商從場外私募ABS開始逐漸向更高流動性的場內公募ABS發展,并運用互聯網公司開發的云平臺提升債券發行的效率及公信力,全方位增強自身融資能力。
此外,2018年汽車金融服務商在股權融資市場上非常活躍,多家頭部汽車金融公司完成二級市場IPO,預計接下來將有更多汽車金融服務提供者赴海外尋求上市融資機會。
趨勢3:科技手段賦能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技術應用,科技手段與汽車金融相結合,其中最為重要的場景在于風控環節,例如貸前風控、反欺詐和貸后管理。
1. 多元布局,規避汽車市場下行風險
汽車金融可作為拉動整車銷售的手段和吸引力之一,在車市出現波動時通過銷售政策、金融產品等,降低消費者購車門檻、提升吸引力。但在整體汽車消費信心不足、需求不振時,也會對汽車金融市場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因此,汽車金融機構一方面需要拓展業務領域,擴大消費者受眾面;另一方面,可布局二手車金融、S2B多種服務賦能,借力二手車市場和汽車后服務市場的增長潛力。
2. 穩中求進,應對渠道管理挑戰
傳統汽車金融機構多利用SP(Service Provider),即在汽車市場為金融機構(主要為銀行及融資租賃公司)攬客輸送分期業務訂單的金融掮客。未來,符合標準的優質SP將轉為大型金融服務機構或被吸收并入金融機構,其單打獨斗的推薦模式在汽車金融發展較成熟的城市已失去經濟性。
但在部分三線及以下市場,主要金融機構或SP集團均未通過自建團隊的方式覆蓋,因此SP仍可暫時彌補市場空白。隨著汽車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在三線以下甚至農村布局專業汽車金融團隊也將成為趨勢。
在自建渠道方面,汽車金融機構應注重員工培訓體系的建立,優化管理結構,保證選拔晉升機制的暢通,使體系內部形成造血能力,持續為一線團隊輸送合格人才。
3. 自我規范,迎接合規管理升級
目前,部分融資租賃及汽車金融機構存在消費者信息披露不充分、費用收取不合理、助貸公司催收方式等問題。隨著銀保監會將融資租賃公司納入監管、對于助貸模式下的業務操作合規性問題進行規范等,未來汽車金融行業將進入規范期。
對于汽車金融行業的監管升級將進一步推動行業整合、頭部和扎實深耕運營的企業逐步勝出。同時,企業的自我規范也至關重要。只有不斷完善體制和運營,符合監管約束,才能有效控制風險,保證在考驗重重的未來汽車市場乘風破浪,持續成長。
來源:億歐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84696
以上內容轉載自億歐,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