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來臨,2018也即將迎來尾聲,這一年,哪些詞最熱、哪些人物最火,哪些技術最酷,哪些事件最讓人印象深刻,我們一一為您盤點。
今天先來第一波,看看十個出鏡率最高的車圈熱詞,和每個熱詞背后都有哪些車壇故事。
~Top1~
新造車絕對是今年汽車行業的當紅炸子雞,幾乎每天都有關于它們的新聞。而這一年也是許多新造車企業真正接受市場檢驗的時刻,收獲的評論是褒貶不一。
蔚來汽車作為新造車一哥,首款車ES8上市交付了,中間經歷了不少波折總算有望交付量破萬,威馬、小鵬也隨即加入了上市交付的大軍。
當然還有一些遲遲沒上市量產的,留給它們的時間也不算充裕,畢竟電動車補貼退坡在即,特斯拉又要國產了。
~Top2~
全球汽車企業都在搞結盟,各種你此前想象不到的車企都開始做朋友了。長城與寶馬合資造電動車了,吉利與戴姆勒合資做專車了,都是中外結盟的新典范。
放眼全球,競爭對手們也都紛紛拉起手,大眾與福特有可能形成全球第一大汽車聯盟,戴姆勒和寶馬也從出行領域入手,準備把合作擴大到其他領域。
~Top3~
今年大家的火氣都很大,一言不合就吵吵。年初開始谷歌與Uber因為自動駕駛技術問題打起了官司,最后Uber拿出了價值2.45億美元的股票和解了。
在國內撕逼的就更多了,賈躍亭因為恒大突然“斷供”與之鬧上了仲裁庭;董明珠收購了銀隆之后發現是個坑,又和魏銀倉打起了官司……
當然論撕逼,最牛的還是川普,幾乎懟變了全球大部分跨國車企。
~Top4~
今年下半年開始,裁員成了一個經常出現的詞,而且不光是汽車企業,互聯網公司和很多初創企業也都開始裁員。
車企里最有名的就是福特和通用汽車兩個老牌美國車企的裁員重組計劃,分別涉及7萬人和1.8萬人。老牌巨頭都勒緊褲腰帶了,那些創業公司就更不用提了,ofo這種退押金都排大隊的企業,更是裁員大戶了。
~Top5~
車企裁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車市寒冬,這個冬天不光是中國車市在過,全球車市都同此涼熱。
中國汽車市場今年將出現28年來首次銷量負增長,明年最好情況也就是零增長。而全球市場的情況也不樂觀,美國、歐洲的新車銷量也是持續下滑。
~Top6~
其實關于中國車市今年到底是消費升級還是降級,存在很大爭議。一方面SUV和MPV的銷量下滑,轎車重新受到消費者青睞,讓大家感覺是消費降級了,畢竟SUV普遍價格更高。
可是另一方面,中國的豪華車市場銷量依然旺盛,奔馳寶馬們接連創紀錄,到底大家口袋里的錢是多了還是少了呢?
~Top7~
這個詞其實很讓人唏噓,畢竟離開總是個傷感的詞。今年有些品牌退出了中國市場,比如鈴木汽車。
還有許多車企掌門人也下臺了,有大眾汽車集團原CEO穆倫和凱迪拉克原CEO約翰·德·尼琛這樣突然被下課的,也有奧迪原CEO施泰德和日產原董事長戈恩這樣因被捕而下課的,當然最讓人不舍的還是原菲亞特克萊斯勒的掌門馬爾喬內,今年7月突然因病辭世。
~Top8~
關稅成為了今年影響全球經濟的主要因素。美國上調了鋼鋁進口關稅導致汽車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全球車企利潤受損。
緊接著川普開始拿汽車關稅威脅中國、日本和歐洲,讓跨國車企們痛苦不已,利潤進一步受損,還無法預測明年的走勢。
而中國今年則宣布了下調進口車關稅,以更開放的姿態融入全球汽車行業,廣受贊譽。
~Top9~
如今自動駕駛成了全球最熱的話題,據說只要你的履歷能和它搭上邊,根本不用愁會不會被裁員,只會被獵頭打爆電話。
不過自動駕駛的火熱似乎還是離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些距離,畢竟它距離真正的大規模量產落地還有很多年,相比技術進步,更困難的還是政策法規的配套。
~Top10~
2018年馬上就過去了,這一年汽車圈還有很多故事并沒有等到結局,比如賈躍亭沒了恒大的錢,還能順利熬到新車上市嗎?
奇瑞的混改到底會以什么方式進行?接盤寶沃汽車的會是哪家金主?還有每年都有傳聞的雷克薩斯國產,究竟何時能成真?
來源: AutoLab
作者:砂糖兔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84725
以上內容轉載自 AutoLab,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