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科技領域,一年一度的 CES 從來就不是整車廠唱「獨角戲」,在這個舞臺,汽車供應商才是更具有創新精神的。
巨頭轉身,往往比想象中更快,比如這兩年的采埃孚(ZF)。
提起采埃孚,很多人想到的是超級好用的變速箱,比如堪稱業界標桿的 8AT。但是在 CES 上,采埃孚的關鍵詞卻是「自動駕駛」。嗯,這很主旋律。
兩年前的 CES 上,采埃孚宣布與英偉達合作,并且推出了 ProAI——一套自動駕駛大腦,乘用車能用,商用車也能用。
一年之后,搭載英偉達 Tegr芯片的 ProAI 實現了車規級量產,并且有了更詳細的迭代規劃。當然,你可能也還記得這輛名為 Snp 的概念車,底盤和座艙采用可分離的設計,看似無厘頭之中又透著深刻的合理性:
至于現在廣泛流行的「結盟」這種事,采埃孚也很熱衷。英偉達、百度、佛吉亞、海拉……他們先后成為采埃孚的戰略合作伙伴,當然,主題還是沒離開「自動駕駛」。
采埃孚的自動駕駛戰略布局可以概括為三個詞:See、Think、Act。這正好對應了自動駕駛的三個關鍵模塊:感知、決策、控制。
轉型中的采埃孚也經歷了重大的人事變化:2017 年底,因為激進的并購策略,原 CEO Stefn Sommer 離職,他在任期間的一個重要決策是斥資 135 億美元收購天合(TRW),這筆并購讓采埃孚成為僅次于博世的全球第二大汽車供應商。
但是,新 CEO Wolf-Henning Scheider 上任后,采埃孚的科技化和數字化轉型,卻仍在繼續。
2019 年的 CES,采埃孚又傳遞了哪些信息呢?我們還是從 See、Think、Act 這三個層面出發來解讀。
采埃孚在感知領域主要做的是傳感器類產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知端。其中包括最新一代攝像頭、雷達、激光雷達和聲音傳感器。
毫米波雷達:采埃孚展示了為 ADAS 和 L3+級別自動駕駛設計的 77GHz 毫米波雷達。其分辨率非常之高,現場給出的解析效果圖甚至可以識別出道路中自行車的形狀,讓人聯想起了激光雷達給出的影像。
激光雷達:這也是今年 CES 上的重要話題之一,采埃孚和 Ibeo 共同研發了一款高分辨率固態激光雷達,主要也是面向 L3 及以上的自動駕駛。這個雷達的傳感器采用了模塊化設計。
攝像頭:這次采埃孚展示的攝像頭產品是「S-Cm4」單目前視攝像頭,搭載了 Mobileye 的 EyeQ4 芯片。它的視角達到 100 度,像素達到 170 萬,其算法對于行人和自行車的監測進行了專門的優化。
車內攝像頭:在 2018 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量產車搭載了車內攝像頭,采埃孚在這個細分市場同樣有所布局。他們的三維車內攝像頭可以實時收集乘員的身材、位置、坐姿等信息。有意思的是,它能和車輛的乘員安全系統聯動,當發生碰撞時,可以減小對于乘員的沖擊。
聲音傳感器:在這方面,采埃孚有一個 Sound.AI 系統。它相當于是給車輛增加了「聽覺」能力,如果外界有鳴笛聲,這套系統就可以分析這個聲音從哪兒傳來,并且預測可能出現的險情。然后,它會通過顯示屏提示駕駛員做出對應的操作,比如「把車移動到應急車道」。
激光傳感器、雷達、攝像頭和 Sound.AI 系統所收集的海量數據能夠轉化成清晰的數字環境模型。采埃孚先期開發工程部門負責人 Torsten Gollewski 告訴 GeekCr,以上這些傳感器組合起來,能在各種天氣或光照條件下,為自動駕駛的精準度和冗余度提供服務。
在決策計算領域,采埃孚的產品主要就是上面提到的 ProAI 了。
事實上,在這次 CES 之前,ProAI 已經發布了 3 代的 ProAI 產品,特點如下:
第一代:作為 ProAI 的入門級型號,主要為了滿足所有 NCAP 2022 標準。
第二代:相較第一代具有更高的算力,可以滿足部分和高度自動化的 L2 自動駕駛及 L3 自動駕駛。
第三代:主打模塊化,可以將三個芯片模組集成到一塊系統板中,并達到最高 90TOPS 的算力。它的實物如下圖:
在今年,采埃孚首先對第三代 ProAI 做了優化,加入了對賽靈思芯片的支持。在上面實物圖中可以看到,這塊板子上有三個不同的模塊,其中第二塊就采用了賽靈思的 Multi-Processor System-on-Chip (MPSoC) 平臺。這意味著 ProAI 將不僅僅支持英偉達的 GPU,還能夠根據客戶的需求,使用賽靈思的 FPGA 產品。
除此之外,采埃孚還發布了 ProAI 序列里的又一款新產品: RoboThink。也就是下圖里這塊板子:
在官方新聞稿里,采埃孚是這么描述它的:「目前在汽車領域中,功能最強大且具備人工智能的控制器。」
模塊化理念,以及開放的軟件架構,是 ProAI RoboThink 的最大亮點。
ProAI RoboThink 搭載了英偉達的 Xvier GPU,單片可以實現 150 TOPS 的算力,并且最多可以模塊化組合 4 個單元,也就是實現最高約 600 terOPS 的算力。其主要針對的就是 L4 級別以上的出行服務車輛。
這四款 ProAI 控制器,可以算是采埃孚的「大殺器」了,他們加起來,基本上覆蓋了從 L1-L5 級自動駕駛的全部應用場景。
而對于采埃孚來說,核心優勢在于解決方案的整合,以及量產能力。這次 CES 發布的新品,將在 12 個月內開始批量生產。
說完了感知和決策,接下來是控制了。這部分相對來說不那么技術,因為我們要聊的是采埃孚的兩個自動駕駛落地項目:e.GO 小巴(與 trnsdec 的合作),以及 L4 出行服務概念車。
e.GO Mobile 是總部位于德國亞琛的初創公司,而 e.GO Mover 就是采埃孚與他們聯合打造的無人駕駛小巴。事實上,雙方為此還成立了名為 e.GO Moove 的合資公司。
在這輛車上,采埃孚提供的是電驅動系統、轉向剎車系統,以及 ProAI 中央計算機和各種實現自動駕駛的傳感器。換句話說,采埃孚的「精髓」業務和產品,全都在這輛車上有所體現。
車子有了,把它拿來做共享出行,缺的就是運營平臺。所以,e.GO Moove 和 Trnsdev 達成了合作。Trnsdev 是來自法國的移動出行服務商,業務之一就是做自動駕駛移動解決方案,目前在全球 20 個國家開展業務。按照官方數據,Trnsdev 的自動駕駛客車運送了遍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和美國的 350 多萬乘客,行駛了 160 萬多公里。
除此之外,我們還在現場體驗到了采埃孚的 L4 級別自動駕駛概念車。這輛車是基于奔馳 V 級改裝的,沒有踏板,沒有方向盤,在車內只保留了一個搖把來做緊急控制。整車搭載了我們在 See 部分提到的攝像頭、毫米波雷達以及激光雷達,并且每一種類的傳感器都形成了 360 度的環視矩陣布局。
車內的座艙由采埃孚和佛吉亞聯合開發,共有 4 塊屏幕,主駕駛前方屏幕顯示車輛狀態、多媒體等信息,副駕駛前方屏幕顯示的是用戶可選擇的目的地列表。而正中間上下分布的兩款屏幕則顯示自動駕駛系統狀態,以及系統控制按鈕,包括人工控制時所用到的前進擋和倒擋位也是通過屏幕選擇完成。
這實際上就是采埃孚用來展示 robo-txi 設想的實物載體。用戶能在手機 App 上預約這個出租車,然后車子自動行駛到乘客上車地點,并且把他們送到目的地。乘客還可以通過點擊副駕駛前面的屏幕來選擇更換不同的目的地,車輛將自動選擇最快捷的路線行駛。我們這里有一段封閉場地內的體驗視頻,采埃孚在場地內設置了學校、商場、酒店、機場四個假想路標,而我們可以通過副駕駛屏幕在這幾個目的地之間自由切換。
不過,采埃孚并不是真的要自己做 robo-txi,這個概念車只是用來展示他們的技術能力,用一句國內流行的話來說,就是用來「賦能」未來的出行服務商。
文章最后,我們回到標題。之所以說采埃孚在「狂奔」,是因為他們在自動駕駛領域布局的速度著實快的驚人。在兩年多的時間內,采埃孚就完成了從并購到轉型,再到現在具備完整產品線量產能力的進化。對于一個以傳統傳動零部件發家的德系供應商來說,這真的不容易。
在我看來,這樣的速度既源自采埃孚開放的合作心態,也來自于市場的需求轉變。對于高級別自動駕駛來說,沒有一家供應商可以只靠自己的能力去覆蓋所有技術模塊,但同時,具備完整技術模塊的整合解決方案卻又是實現高級別自動駕駛的基礎。深諳此道的采埃孚,正在通過自己的模塊化與量產能力,將各個合作伙伴的產品整合到自己的解決方案中。對于 Tier 1 來說,這套策略是他們長久以來的發展命脈,更會是未來爭奪市場的法寶。
原創聲明: 本文為 GeekCr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自 GeekCr」,并附上原文鏈接,不得修改原文內容,謝謝合作!
歡迎關注 GeekCr 微信公眾號:?GeekCr 極客汽車(微信號:GeekCr)∓ 極市(微信號:geeket)。
來源:geekcar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85643
以上內容轉載自geekcar,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