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歡歡
3月18日,上汽集團官方發布公告稱,上汽集團未與大眾汽車集團就“調整股比”一事進行過磋商,大眾汽車集團也未正式向上汽集團提出過討論股比的計劃。
針對大眾集團欲提升所持上汽大眾股比一事,上汽集團表示,“合作外方未經事先交流,單方面就在華合資企業重大事項表態的行為,上汽集團感到遺憾。”
3月12日,在2019大眾集團年會上,談及“大眾在華合資公司股比問題”,大眾集團CEO迪斯向媒體透露,“我們正在評估這方面的可能性,最快2019年下半年、最晚2020年上半年將宣布在中國的發展之路以及股比調整的情況?!?/p>
受此消息影響,上汽集團股價3月13日開盤便一路下跌,截至當日收盤,每股下滑1.18元,跌幅達4.41%,市值較前一交易日蒸發137.87億元。
不過,上汽集團表示,事后,雙方高層進行了溝通,大眾汽車集團向上汽集團還原了現場情況,澄清事實,消除誤會。雙方將不斷擴大合作的深度廣度,將上汽大眾的業務推上更高峰。
2018年4月17日,發改委發布汽車行業合資股比限制放開時間表,宣布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自此之后,有不少外資企業“蠢蠢欲動”。第一個受益者便是寶馬。
2018年10月11日,寶馬集團宣布以290億元收購華晨寶馬25%股權,所持股比提升至75%。
有了寶馬的成功案例珠玉在前,關于誰是第二個的猜測便不絕于耳。
2018年10月23日,福特中國內部傳出消息稱,福特有意增持長安福特股份。兩個月后,彭博社曝出戴姆勒有意增持其在華合資公司北京奔馳所占股比,計劃從現在的49%提升到至少65%。
雖然這兩個消息很快被官方否認,卻依然引發業界廣泛熱議。
這一次,大眾單方面透露想提升股比的想法,并不令人意外。畢竟,上汽大眾在國內一直是銷量排名名列前茅的企業。2018年上汽大眾全年銷量達206.5萬輛,是不折不扣的銷量冠軍。
銷量好自然帶來可觀的利潤。根據官方發布的數據,2018年上汽大眾的稅前利潤為45.88億歐元,而大眾集團未計入特殊項目支出的營業利潤為171億歐元,粗略估算,上汽大眾為2018財年大眾集團整體業績貢獻了近3成利潤。
因此,迪斯的話或許并非說說而已。同時,也正因所貢獻利潤可觀,上汽在合資公司中擁有一定話語權,在聲明中上汽也提及“外方股東是否會提出‘調整股比’,要看每家合資企業的具體情況,要視中方股東在合資企業的話語權和貢獻度而定?!?/p>
可見,大眾希望提升所持上汽大眾股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下為公告原文:
聲明
近日,有媒體發表報道稱,“德國大眾計劃提高其在華合資企業的持股比例”,內容涉及上汽集團下屬企業上汽大眾。這一消息在資本市場上產生了一定影響。上汽集團特此聲明如下:
上汽集團未與大眾汽車集團就“調整股比”一事進行過磋商,大眾汽車集團也未正式向上汽集團提出過討論股比的計劃。
外方股東是否會提出“調整股比”,要看每家合資企業的具體情況,要視中方股東在合資企業的話語權和貢獻度而定。在長期合資合作過程中,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對合資企業的發展均做出了卓著的貢獻,并籍此建立了良好、平等、穩固的合作關系,對合資企業的重要事項擁有同等話語權,并且正在加快推進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合資合作。
成立于1985年的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家轎車合資企業。依托上汽集團和大眾汽車集團的精誠合作,上汽大眾不斷增強體系競爭力,長期保持國內市場領先地位。2019年1月,上汽大眾成為國內首家累計產銷量突破2000萬的乘用車企業。
目前,上汽集團正在積極與大眾汽車集團探討在新能源、智能網聯、高端品牌等領域深化合作,上汽大眾全新MEB新能源汽車工廠已啟動建設,上汽奧迪項目正按計劃穩步推進。雙方的合作始終遵循對等、雙贏的根本原則,類似合資企業股比調整等關乎合資企業未來發展的重大決策必須由雙方協商一致決定。
對于此次合作外方未經事先交流,單方面就在華合資企業重大事項表態的行為,上汽集團感到遺憾。事后,雙方高層進行了溝通,大眾汽車集團向上汽集團還原了現場情況,澄清事實,消除誤會。雙方對于繼續攜手同行,開拓未來,不斷擴大合作的深度廣度,將上汽大眾的業務推上更高峰依舊充滿信心。
來源:汽車產經網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88287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產經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