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能源汽車制造知名的深圳汽車企業比亞迪26日向市場推出了一款名為”e6先行者”的純電動汽車。企業表示,這是其首款面向個人銷售的純電動車。
一年多來,盡管得到了國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高額補貼,包括純電動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進入家庭之路仍難稱得上”一帆風順”。比亞迪高調入市,對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更像是一劑依靠技術和產業鏈形成的”強心劑”,而這劑”猛藥”能否發揮一定效應,值得觀察。
高額補貼支持純電動車闖入私家車市場
在26日舉行的新車發布會上,經歷多年研發的e6向市場顯露了”廬山真面目”。根據比亞迪公布的相關數據和資料,該款純電動車最大的特點是其動力電池和啟動電池均采用比亞迪自主研發生產的ET——POWER鐵電池,不僅是一款可以降解回收的”綠色電池”,還可以使用家用電源實現充電;此外,該車的續駛里程超過300公里,這一成績已經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廉玉波說,受電池儲能能力的制約,目前世界上運營的純電動車一次充電續駛里程多在100至200公里之間,只能滿足最基本的代步需求,若想假日自駕出行則需精確計算距離,以防半路”趴窩”,超過300公里的續駛里程就能更有效拓展出行空間,基本滿足市內、市郊自駕需求。
除了技術上的支持,純電動車在深圳步入私人市場還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強力財政支持。在當天的發布會上,深圳市發改委副主任李干明說,深圳”十分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他介紹說,目前深圳已經建設60多座充電站和一批充電樁,為純電動車駕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此外,為鼓勵推廣新能源汽車,深圳還向消費者提供高額補貼。
”如果一位消費者在深圳購買、上牌像e6這樣的電動車,除國家給予6萬元人民幣補貼外,深圳將再補貼6萬元。”他說。
新能源汽車難言”一路暢通”
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盡管對e6充滿信心,但廉玉波也坦承,包括純電動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有許多技術難關和市場環節難關需要突破”,而這一道路還難言”暢行無阻”。
事實上,市場反饋的信息顯示,上海、深圳、合肥、北京等城市實施私人購買電動汽車補貼試點開展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在私人消費領域而言總體并沒有進入”快車道”。有報道披露,除深圳、合肥等地私人購買電動汽車較多外,上海、北京、杭州、長春等地私人購買的新能源汽車寥寥可數,有的甚至在個位數徘徊,市場形勢并不樂觀。
市場人士認為,造成新能源汽車舉步艱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城市配套環境和設施不足、汽車安全性能有待時間檢驗等因素外,高額的市場售價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以e6為例,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侯雁公布了這款純電車的價格————36.89萬元。有消費者當場表示,加上上牌的費用,預計全車價格逼近38萬元,扣除國家和地方補貼12萬元,消費者個人還要支付26萬元。
”這個價格真不便宜。”這位消費者感嘆說,”付出這個價格,可選擇的車型太多了,下決心買新能源汽車,不容易。如果短期內汽車成本降不下來,可能要靠政府進一步加大補貼力度才行。”
新能源汽車”錢途”仍有待政策支持
面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困境,一些企業人士認為,關鍵還在于中國汽車行業能不能拿出經得起消費者考驗的產品。
廉玉波對作者說:”國家實施私人購買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已經一年多了,有幾個企業拿到了補貼?關鍵還是沒有好的產品。”
一些市場人士還認為,當前阻礙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另一大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扶持政策”畫地為牢”。由于電池成本高,新能源汽車起步時必須得到政府資助,目前,除國家補貼外,各地基本上都有各自的補貼政策。
”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上,應注意打破地方保護的怪圈,鼓勵良性競爭。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真正得到發展。”一位汽車市場專家說。
令人感到鼓舞的是,雖然遭遇很多困難,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總體讓人感到仍有廣大”錢途”。目前,包括上汽、一汽、北汽等多家國內汽車企業都已經宣布了各自的新能源發展規劃,其中,電動車基本上都是發展主力。
我國還將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與制造作為未來參與國際競爭的一個重點。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趙英說,當前我國汽車行業增長正在遭遇短期回調,在傳統汽車遭遇瓶頸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更應當受到重視。
他說:”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產業布局和政策措施,以及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認證、標準、市場準入等相關細則有望加速頒布。”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新華社
作者:王攀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899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