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汽車和普通汽車相比,最大的差別就是用電力作為驅動。這樣一來,電能的保證就成了電動汽車最關鍵的因素。”這臺充電車的電池在車的尾部,一次充電完成,正常情況下能連續行駛200-300公里。”電動汽車充電站的工作人員說,目前,長春市已有電動公交車。由于北方冬季的天氣寒冷,受到天氣的影響,電池的使用也隨著降溫而變化。目前,如何對電動汽車的電池進行保暖,還在進一步研發當中。
長春市民張爽每天都開著自己的愛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除了一個個加油站之外,她還經常在街邊見到像廣告牌一樣,大概一米多高的裝置,一邊還連著一個類似加油槍的東西。這是個什么東西呢?她后來才了解到,原來這就是電動汽車充電樁。這一個個電動汽車充電樁,引起了張爽極大的興趣,她沒想到充電樁如此普及、便捷,她也想擁有一臺電動汽車。
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已經成為當下最為流行的詞匯,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步增強,新能源產品不斷涌現,綠色能源也成為新寵。電動汽車、電采暖以及智能電網的廣泛應用,將會讓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電動汽車充電樁 亮相長春街頭
電動汽車充電樁,主要服務于電動汽車,而電動汽車主要的動力來源就是電能。如今電能主要的來源方式就是燃煤、風能、水能及太陽能發電,可以說電能是綠色能源。2010年我國北方高寒地區第一座集電動汽車充電、廢舊電池回收、服務和試驗于一體的戶內多功能大型電動汽車充電站長春市高新電動汽車充電站正式投運。電動汽車充電站的投運,為電動汽車的運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近日,作者來到長春市高新電動汽車充電站,全方位體驗了一把電動汽車從充電到行駛的過程。
長春市高新電動汽車充電站包括供電系統、充電系統、計量計費系統、監控系統和輔助設施幾個主要組成部分。充電站最主要的設施就是充電樁,充電樁就像是加油機一樣,每個充電樁都連接著一個”充電槍”,將這個裝置連接在電動汽車上,3小時就能完成一次電動汽車的充電工作。充電站內有15個這樣的充電樁,可以同時滿足15臺不同型號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電動汽車和普通汽車相比,最大的差別就是用電力作為驅動。這樣一來,電能的保證就成了電動汽車最關鍵的因素。”這臺充電車的電池在車的尾部,一次充電完成,正常情況下能連續行駛200-300公里。”電動汽車充電站的工作人員說,目前,長春市已有電動公交車。由于北方冬季的天氣寒冷,受到天氣的影響,電池的使用也隨著降溫而變化。目前,如何對電動汽車的電池進行保暖,還在進一步研發當中。
加10元錢的電 汽車能跑100公里
說到電動汽車的節能,就不得不提到電動汽車的造價。目前的情況下,制造一輛電動汽車的造價要遠遠高于燃油汽車。不過,國家為了推動電動汽車的廣泛應用,出臺了一系列的補貼政策。所以,電動汽車一旦形成批量生產,其造價也將下降到和普通燃油汽車差不多。
在購買價格相差不多的情況下,使用電動汽車無疑是節能的不二選擇。電動汽車的運營成本要遠遠低于傳統的燃油汽車。一般來說,電動汽車每次正常充電需要3小時左右,完成一次充電能行駛200-300公里,也就是說目前一般小型電動汽車百公里耗電在20度以內,按現行我省居民用電價格計算,一輛電動汽車行駛百公里花費大約10元錢,而行駛同樣的距離,燃油車的油耗在8到10升,至少需六七十元。
以電為動力 實現尾氣零排放
隨著電動汽車充電完成,作者走上了一輛電動汽車。電動汽車從外觀上看和普通的燃油汽車沒有什么區別,不過上車后,作者發現車內是別有洞天。
首先,電動汽車的儀表盤就和普通的汽車不一樣,沒有油表、沒有水溫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電子顯示器,上面顯示的數值是電動汽車所儲存的電量以及能連續行駛的距離。
另外,電動汽車啟動時沒有燃油汽車發動機的轟鳴聲,在行駛的過程中,全程幾乎聽不到任何一點噪聲。電動汽車和燃油汽車最大的區別就是電動汽車實現了尾氣的零排放。
2015年年底 全省將建40座充電站
電動汽車實現環保的同時,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充電的問題,一個充電站是不足以滿足電動汽車的行駛的。萬一電動汽車半路”斷電”的話,那么駕駛電動汽車將會變成”有去無回”的旅程。
對于這個問題,作者在吉林省電力公司了解到,全省范圍內除了高新電動汽車充電站之外,還在凈月經濟開發區建設了電動汽車充電站。到目前為止,全省范圍內已經建設完成3個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和800個電動汽車充電樁。也就是說,電動汽車的充電,將會像加油一樣便捷,車主不用擔心”有去無回”。
作者了解到,隨著城市的發展,電動汽車充電站及充電樁將會不斷地發展。未來將繼續建設充電站和充電樁,從而初步形成電動汽車充電網絡。到2015年年底,計劃在全省投放7500個充電樁,建設40座充電站。
城市建到哪 供電就保到哪
隨著電動汽車、電采暖、智能電網的廣泛使用以及城市規模的迅速成長,城市的電力需求也同步增加。近日,我省最大的高壓線路入地遷改工程長春市南部新城電力線路遷改工程正式啟動。目前,新規劃土地上原有高壓架空輸電線路與周邊土地開發利用卻形成了一對難解矛盾,城市發展與電力架空線路的”空間之爭”日益突出。采取輸電線路”電纜化”、”地下化”是解決矛盾的有效辦法。但是相對于架空輸電線路而言,地下電纜輸電線路的技術難度、工程造價和維護成本都將成倍提升。
面對長春南部都市經濟開發區(簡稱”南部新城”)的開發需求,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和長春市供電公司讓電力線路由空中轉入地下,為城市建設”讓”出空間。此次遷改共涉及開發區內220千伏三長甲、乙線,220千伏春三線,66千伏長家甲、乙線和66千伏長樂線共6回高壓架空輸電線路。
”結合城市規劃建設,電網建設還要適度超前。可以說是真正做到了,城市建到哪,供電就保到哪。”省電力公司發展策劃部規劃二處處長楊晨鈞如是說。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城市晚報
作者:周博 李煦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974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