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升溫,圍繞充電難的問題愈加突顯,一方面源于充電設施的不完善,另一方面不斷增多的充電設施運營商不能互聯互通導致用戶支付、信息共享障礙也是其中因素。e充網則針對這一問題著力打造充電設施開放平臺,不斷接入各家充電設施運營商,打通實時數據,進行便捷支付,從而緩解用戶里程焦慮。
持續接入運營商 打造北京示范平臺
據e充網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李健介紹,現在已接入e充網開放平臺的運營商有富電科技、特來電、星星充電、電力公司、中石油、中石化等,另外也包括公交集團、出租車場站的專用充電樁和一些私人或單位共享的充電樁。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運營商正在對接接口,并做壓力測試(保證響應時間),準備接入平臺。
e充網聯合創始人兼CTO 李健(左) COO黃群(右)
關于平臺后續的發展目標,李健表示,我們旨在將長期高頻率的充電行為,通過低感知的交互過程實現,讓充電變成一種自然、順暢的習慣。現階段以app做展示支撐,把開放平臺做起來,通過打造北京地區的示范作用,后續再將北京的模式向全國進行推廣。
私人用戶方面,據樁先生平臺數據顯示,目前通過樁先生平臺已經為4508位私人用戶實現了在家充電的夢想。
互聯互通 消除充電不便隔閡
目前,電動車主在北京充電時往往需要手持多個充電卡,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成為當下重點。e充網首席運營官黃群介紹道,從目前公共服務平臺的功能看,e充網app已經具備滿足用戶需求的統一支付能力,這也是解決充電不便的有效途徑。其次,從公共服務的角度看,e充網上的充電基礎設施信息服務還不夠完善,他希望進一步和更多運營商數據實現互聯互通,共同解決車主充電難的問題。
據了解,在e充網平臺上接入的充電樁中,目前快充樁已經能夠實現手機支付,而關于慢充樁信息服務功能則還未上線。對此,李健解釋道,優先接入快充樁是考慮到最核心和最大用戶群體的需求,同時,慢充樁相關程序正在調試過程中,預計將在近期完成慢充樁的整體升級,然后上線為提供用戶服務。
在支付工具方面, 李健補充道,目前e充網app已接入信用卡和儲蓄卡。同時正把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手段接到平臺上,也將納入更多的支付方式,為用戶提供便捷體驗。未來的充電場景將會是,用戶可在任意充電站充電,用自己最方便的方式支付充電費,運營商能夠通過開放平臺順利結算充電費,通過互聯互通為用戶消除充電不便利的隔閡。
此外,對于業界普遍關注的充電設施國家標準,李健透露,現在國家正在制定互聯互通的通信標準,預計今年年底將會出臺征求意見稿。
作為《國家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的成員之一,e充網正與中電聯、中汽協、中國電科院、國家電網等幾家單位一起參與制定國家互聯互通的標準。他解釋道,“不是開放平臺要求運營商怎么開放,而是大家通過國家標準的約定,實現信息在平臺間的共享。國家標準本身不關注企業的具體業務,標準更關注的是:平臺之間的交互請求中約定的數據結構、通訊協議、安全加密等技術標準?!?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劉萬祥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uju/41288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