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靴子一樣的國家乃至整個歐洲,菲亞特500處處受到追捧,成為二戰后歐洲普及家用轎車。直到今天,菲亞特500仍擁有大量死忠,這其中就包括F1車王舒馬赫。
還記得那部著名的迪斯尼動畫片《汽車總動員》吧,電影里,那個留著貓王頭、名叫路易吉(Luigi)的意大利移民,是個酷愛賽車運動的小輪胎店老板,而它的原型正是今天要介紹的主角————菲亞特500(Fiat Nuova 500,菲亞特500中的第二代車型)。
《汽車總動員》中的路易吉這個留有貓王頭、名叫路易吉、塊賽車運動的小輪胎店老板,原型就是菲亞特Nuova 500。
說起經典小車型,大部分人眼前一瞬間浮現的肯定是德國大眾甲殼蟲或者寶馬Mini Cooper,但在50多年前,菲亞特500的知名度絕不遜于此,它的地位,尤其是Fiat Nuova 500簡直能搭上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高度。
從1957年開始,這款可愛并具有跳躍感的小車伴隨二戰后意大利經濟復蘇,與同樣小型的黃蜂牌(Vespa)摩托車并肩,成為意大利戰后重建的偉大表征。
每當會想其有關菲亞特500的故事,舒馬赫都會甜蜜微笑,這是車王生平第一次駕駛的汽車,當年,小舒馬赫坐在菲亞特500的駕駛座上,屁股幾乎勉強沾上座位,手腳剛好夠得上方向盤和剎車踏板,然后一興奮踩油門就沖上去了。結果沒開出多遠,汽車就撞上了燈柱,差點被撞得鼻青臉腫。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歐洲開始慢慢復興,這一時期人們對于個人交通工具的渴望與日俱增,意大利也不例外。但從二戰后一直到1950年代初,意大利交通體系中的主角卻不是汽車,而是價格低廉的摩托車。彼時,Vespa小”黃蜂”是最有名的摩托車品牌,很快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意大利人最重要的出行工具。
《羅馬假日》里,格里高利·派克和奧黛麗·赫本騎著那輛小摩托車穿梭子羅馬的大街小巷,那一幕簡直浪漫死了。現在你就知道那輛幸福的小摩托就是Vespa黃蜂牌。由直升飛機師達斯尼奧在1946年設計制造,之所以把它稱為Vespa,是因為它有一個小蠻腰并且運用了客氣的冷血原理,就像只黃蜂一樣。彼時的年輕人把它作為身份的象征。它參演過不少電影,比如《夏日故事》、《初戀》,但似乎沒有哪部比得上《羅馬假日》。至今,它仍在生產,不僅因為它是偶像,更因為它懂得占據一塊明確和穩定的市場。從1946年到現在Vespa的總銷量已經接近2000萬輛。
直到1950年代中期,汽車在意大利的發展才迎來了轉機,一是因為以菲亞特為代表的意大利汽車工業已經開始恢復了元氣,二則因為不擋風不遮雨的摩托車已經不能滿足意大利人的需求,他們渴望駕駛更加舒適便捷的交通工具————汽車。
也就是在這時,菲亞特決定推出一款小型車來滿足市場需要,菲亞特500被提上日程。其實,菲亞特對小型車的研發和生產由來已久。1936年他們就曾經推出小型車Topolino 500 C,這款車也被人們看作菲亞特500的原型車。從1936年上市到1955年,這款被人們愛稱為”米老鼠”的小型車在意大利和歐洲市場上銷售了509650輛。
Topolino 500 C。1936年他們就曾經推出小型車Topolino 500 C,這款車也被人們看作菲亞特500的原型車。從1936年上市到1955年,這款被人們愛稱為”米老鼠”的小型車在意大利和歐洲市場上銷售了509650輛。
二戰時,炮火紛飛,空襲警報每天在意大利都靈上空回響,即便如此,這家始建于1899的意大利汽車制造商對于小型車開發的追求和渴望也從未停止過。
終于等到了1946年戰爭結束,時任菲亞特總裁的維托里奧•瓦萊塔(Vittorio Valletta)立即向菲亞特500之父,歐洲當時最知名的汽車工程師但丁•賈科薩(Dante Giacosa)提出,希望他能夠立即設計一款新的小型車,爭取在二戰后投產。
維托里奧·瓦萊塔,德國大眾前董事長哈恩博士把他當做偉大的榜樣之一,二戰后,這位苦行僧式的數學教授使菲亞特成為歐洲最大和最現代化的汽車制造廠。
彼時,不僅菲亞特,整個歐洲汽車工業都把市場焦點鎖定在了小型車市場,法國汽車制造商開始組織專家設計小型車,德國一家汽車企業也在設計一款類似于寶馬Isetta的車型,即一種介于汽車和摩托車之間的產品,而德國大眾公司也試圖將戰前自己的經典小型車甲殼蟲重新投產。
這樣的情形讓賈科薩更加意識到,二戰后的意大利乃至歐洲市場都需要一款新的小車型來打破市場的寂靜,而這款新車除了要延續過去小型車的血統,還必須區別于以往的汽車設計,來滿足人們已經開始變化的審美和現實需求。
正當菲亞特位于德國的分支機構頻繁地向意大利都靈總部的工程師們傳遞德國小型車制造情報時,1953年,菲亞特總部又收到了一封來自其德國公司技術工程師漢斯•彼得•巴霍夫(Hans PeterBauhof)的來信以及他制作的汽車模型。
巴霍夫是一個極富想象力的工程師,他是個工作狂,平時低調,卻極富聰明才智。在這封信中,巴霍夫提出一個設想————由菲亞特公司利用摩托車使用的單缸兩沖程發動機開發一種類似于汽車的交通工具————和當時很多德國汽車企業的工程師想法一樣,在摩托車制造的基礎上,給車輛加上一個外殼。
這和我們今天在國內看到的很多三輪摩托車有幾分相像。但這樣的設想與當時菲亞特上下一心要制造出真正意義的汽車產品的愿景不相吻合。
[page]
很多技術工程師站出來,他們認為巴霍夫設計的這款所謂汽車過于粗糙、簡陋,并缺乏可以實踐的依據。因此,這份提議最后不了了之。
雖然巴霍夫的方案被否定,但他的汽車模型中簡潔、明了的車身設計卻得到所有工程師的肯定,并得到了賈科薩的認可。正是巴霍夫的這次提議,又一次激發了賈科薩設計和開發菲亞特500的靈感。
在賈科薩看來,他們要生產的這款小型車不能使用摩托車發動機,必須是一款帶空氣冷卻系統的雙排直列四沖程發動機,發動機既要簡單、輕便又要動力充沛。
于是他將開發這樣一款發動機的重任交給了自己身邊惟一熟悉發動機設計的助手喬瓦尼•托拉扎(Giovanni Torrazza),而自己則更多地將精力放在車身的設計上。
在得到巴霍夫設計的啟發后,賈科薩同樣認為,這款新的小型車要有簡潔、吸引人的外形,同時又要兼顧車身輕便、堅固以及更為經濟的制造成本。
于是賈科薩準備了兩套方案,一套是在菲亞特600車型基礎上進行修改,而另一套則是全新的設計。當他把這兩個方案做出的汽車模型拿給奧瓦萊塔和菲亞特執行委員會時,他們最終選擇了后者。
菲亞特總裁奧瓦萊塔,總經理高登齊奧•波諾(GaudenzioBono),副總裁、商業主管Luigi Gajal de la Chenaje以及其他公司管理層負責人和賈科薩都參加了這次討論會。
會上,他們不僅給了菲亞特500取了第一個項目代碼400,還確定這款車的基本配置要求————它必須是頂置氣門或側氣門發動機,排量為480cc,13馬力,最高車速每小時85公里,百公里油耗控制在4.5升,車輛重370公斤,至少可以乘坐2人。
1955年6月30日,菲亞特500正式定型,并準備在1956年年中開始生產。同時,公司決定將菲亞特500車型加以發展,開發一款4座、車身設計更加奢華的菲亞特500同類產品,由菲亞特和皮雷利(Pirelli)、比安基(Bianchi)共同出資、在愛德華多•
比安基公司(Edoardo Bianchi company)基礎上重建的奧托比安基汽車公司(Autobianchi)生產。但是將同類高檔次產品交給比安基汽車公司生產卻引發了管理層的爭議和擔憂。
在討論會上,不僅大多數管理層否決了一些人提出的將菲亞特500直接放到比安基汽車公司生產的提議,還對在這個合資公司生產更豪華的菲亞特500同類車型會不會影響到菲亞特自己形象和市場開拓進行了充分論證。
管理層擔心人們會把更多關注的焦點放在比安基汽車公司而不是菲亞特。最終,他們提出了解決方案————把在比安基汽車公司生產的高檔車型價格抬高,基本與當時菲亞特600的售價持平,并且每天只允許生產50輛.
菲亞特600也被稱為菲亞特賽神托(Seicento),是菲亞特1955到1969年間生產的城市車,大約生產了260萬輛,長度為3.22米,是菲亞特第一款后驅車。如果對比今天的車價,這輛車的價格大概是5至6萬元人民幣之間。這款當時風靡許多國家,如西班牙、阿根廷、前南斯拉夫等國。尤其在西班牙,西亞特為菲亞特生產西亞特標識的SEAT 600,當時的銷量被稱為”西班牙奇跡”。
在解決了諸多爭議后,菲亞特500項目開始正式運作。當時,整個菲亞特500項目的總投達到7億里拉,根據管理層要求,這款車的生產規模初步定為日產300輛,但奧瓦萊塔要求,車身生產要達到每天500套,除了每天需要組裝的300套,剩下的200套放在庫存中,如果有更多的市場需求,它們可以立即運往菲亞特在各地的工廠進行組裝,上市銷售。
經過路試、優化發動機性能、提高車型的穩定性和操控性。1957年夏天,菲亞特500也就是Fiat Nuova 500終與世人見面。
1957年7月4日這一天,Fiat Nuova 500正式亮相,售價465000里拉。這款小型車長2.97米,寬1.32米,高1.325米,軸距1.84米,車重470公斤,最大載荷680公斤。在動力性能上則與當初公司的設想幾乎完全吻合。
今天,我們看到某款新車上市在電視上報道已經不足為奇,但是在那個時候,能夠上電視對于菲亞特是一種極大的榮譽,更何況還是意大利國家電視臺。
意大利國家電視臺特意在菲亞特500的上市儀式安排了現場報道,并在車輛組裝線旁對賈科薩進行了專訪。這年7月,菲亞特500的上市榮登當月最熱門新聞評選。
憑借著Fiat Nuova 500的成功,賈科薩在1959年贏得了工業設計大獎金羅盤獎,而Fiat Nuova 500在市場上的表現也使它成為了菲亞特、意大利、世界上最經典的小型車之一。
PS金羅盤獎:它是歐洲首屈一指的設計獎項。創立于1954年,每3年評選一次,目的是推動意大利設計的品質。評審團由七名專家組成,獎項評選設計九個領域:交通、家具設計、照明設計、消費者產品、通訊和電子產品、生產資料、圖片和多媒體、公共建設工程以及一個特別門類。
從1957年上市到1975年停產的18年中,Fiat Nuova 500的銷量達到3893294輛。賈科薩曾回憶說,”在那個年代,菲亞特生產的車型不止一種,而其他廠家也生產小型車,但是人們談論最多的就是菲亞特500。”
世界上很多車型因為技術或外型的創新而被載入史冊,也有很多車型因為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而被銘記,如果一款車能將技術與情感這兩重元素完美融合,那么它就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符號。顯然,Fiat Nuova 500就是這樣一款車。
在英國媒體的評選”改變歷史的20輛車”中,Fiat Nuova 500名列其中。那么這款車到底怎樣改變了歷史?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從1946年到1950年代中期,讓意大利人對個人交通工具的渴望得到滿足的不是汽車而是摩托車和兩輪機車————1946年,意大利摩托車產量僅為2500輛,而到了1956年,這個數字已經突破百萬輛。1955年,意大利注冊的摩托車和兩輪機車數量為40萬輛,而在1951年,這個數字還不足4萬輛。
摩托車的興盛恰恰說明了人們對于小型個人交通工具的渴望,而汽車顯然要比摩托車的前景更好。在賈科薩看來,小型車是一種更完美的個人交通工具,它比摩托車更舒適,并能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遮風擋雨。正因如此,菲亞特更加堅定了小型車開發和生產的信心。
如果說菲亞特600開始讓意大利人走進了汽車生活,那么FiatNuova 500則讓人們的汽車生活更快地到來。1956年,菲亞特生產線上每天生產量為1000輛,到了1960年,也就是Fiat Nuova 500上市3年后,這個數字已經翻倍,達到日產2000輛,此后這個數字還在瘋狂地增長,到1965年達到日產4000輛,而摩托車產業開始受到擠壓。1957年意大利摩托車和兩輪機車的注冊量為33萬輛,而到1965年,其注冊量已經減至20萬輛。
1950年,意大利的汽車千人保有量僅為6輛,1960年上升到32輛,1970年達到167輛,到1980年為330輛。意大利人汽車生活發展的背后,菲亞特500功不可沒。
菲亞特500讓更多的工薪階層開始享受到汽車帶來的便利,滿街汽車的繁華景象也讓意大利甩掉了戰后”美麗但貧窮”的帽子。
(編輯/楊建文)
來源:互聯網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uju/79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