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這只黑天鵝成為了任何行業都逃離不開的關鍵詞,對于汽車產業而言,更是如此。雖然在國家積極復工復產的引導下,進入下半年,我國汽車產銷水平有了很大的回漲,但在全球產業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無疑給行業發展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
于是,在本屆泰達論壇的開幕會議上,來自政府與整車廠的領導們也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行業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同時也針對這些不足,站在政策與市場的角度,給出了建議。
汽車產業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陳克龍認為,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
(陳克龍)
“從國際看汽車產業四化疊加交匯、相互賦能,汽車從交通工具轉變為儲能單元等具有多種屬性的產品,生產方式加快互聯協作、智能制造演進,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加速發展變革,孕育很多新機遇,同時國際政治環境、國際疫情影響給全球產業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從國內看,我國汽車產業已經打下了不錯的家底,新能源汽車取得一定的先發優勢,智能化、網聯化發展勢頭強勁,但也存在核心技術部分缺失,基礎能力不強,品牌競爭力不強等大而不優的問題。新能源汽車下行壓力增大,外部競爭加劇,智能網聯成為全球競爭高地,如何鞏固傳統優勢,構建發展新優勢,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一級巡視員宋秋玲也認為,上半年國內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銷售規模和盈利能力出現大幅下滑,深層次值得思考。
(宋秋玲)
她指出,“在理念上一些企業固守傳統的造車思維,對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融合發展這個浪潮缺乏敏感性,在實踐上一些企業創新動力不足、能力不強,產品過度依賴財政補貼,現在看單靠補貼是打造不了國際知名的民族汽車品牌,擁抱新的工業和科技革命的浪潮只能靠我們自己,否則就會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甚至被淘汰出局。”
在種種因素的沖擊下,消費者與市場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將其總結成為四點。
(竺延風)
第一,從汽車企業與消費者的關系看,消費者的參與感不斷增強,他們不僅是產品和服務的受眾和被動接受者,而且希望把自己的主張融入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制造以及銷售過程,表達自己的意見,實現自我的價值。
第二,從汽車企業之間的關系看,從競爭走向合作共贏會逐漸成為主流。
第三,從汽車企業與新進入者之間的關系看,競爭者的邊界更加模糊。既有傳統汽車制造商,也有汽車新勢力;既有國內互聯網高科技企業,也有高科技背景的國外企業;既有制造型的企業,也有提供服務型的公司。“我們現在也難以判斷未來真正的競爭的取勝者是誰,也許真正的競爭者今天還沒出現。”
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商業模式、新業態的深化發展,智能網聯等領域的新法規和政策也給企業的誠信、合規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策引領方向,企業加速轉型
因此,在紛亂的市場環境之中,唯有政府與企業共同努力,才能使中國汽車走得更加長遠。
其中,作為有力的后盾,政府依然會堅定不移地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陳克龍介紹,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我們研究發布雙積分辦法的修改決定,啟動新能源汽車下鄉,推動實施新能源汽車稅收優惠目錄和產品公告合并改革發布,努力保障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平穩發展。
下一步,黨中央將堅持從產業升級和促進消費雙向發力,聯合相關部門與行業企業一道,推動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推動實施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行動計劃,推動車電分離商業模式的創新發展,持續推進提升公交、出租、物流、環衛等公共領域和一些特定場景的車輛電動化水平,同時針對疫情影響導致的2020年新能源汽車正積分供給不足的問題,工信部也在加強研究,下一步要做一些政策的調整。
同時,也要加強安全監管,組織開展全產業鏈安全隱患排查,加大新能源汽車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力度。
而為了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的產業發展,下一步,工信部還將推動網絡化基礎建設,加快布局5G蜂窩通信基站,部署LTE、V2X的路測技術;完善標準體系,啟動“十四五”標準體系建設,加快車載信息交互,車路協同、網絡安全等相關標準的制定;推動測試示范,聯合修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的管理規范,鼓勵有關地區開展載人載物規模化示范應用,探索新商業模式;同時,接下來還將按照企業主體、問題導向、開放創新、監管有效的原則,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強化精細化、精準化的管理服務。
除此之外,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還補充道,加快破除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攔路虎”,推動建立激勵和保護創新的制度,是促進汽車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我們應深入地推進放管服,放寬市場準入,健全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建立合理有序的市場退出機制,完善市場公平競爭規則,合理保障產業高質量發展。
(萬鋼)
而作為身在行業中的一份子,竺延風認為,當前情況下,最重要的是推動平衡發展,高質量平衡發展更有效、更可持續增長。例如,推動產品技術與市場之間的需求、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供合關系,以及政策供給與市場的平衡。
身為北汽集團的前董事長,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徐和誼,則對產業和市場有著更深刻的體會。
站在從業者與規則制定者的雙重角度,他認為,在突破瓶頸的過程中,“新基建”需要重點關注三個方面。
(徐和誼)
其一,要強化標準引領。尤其是涉及到汽車產業以外的協同配套體系,包括在新能源領域的換電標準,老舊電池的退出,電池的回收利用等法規標準,在智能網聯領域的車端、路側單元的標準,交通道路設施標準等,政產學研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盡快啟動完善相關標準的制定,力求形成全球范圍內行業的主導權。
其二,要強化生態共建。一方面在充換電站,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方面,要在國家頂層設計下支持各類的企業多角度的參與其中,推動更多適用于新四化發展的場景開發。另一方面,要在合作方式、金融支持等方面探索更大力度的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激發模式創新的活力,為新四化變革松綁、賦能。
最后,還要強化場景激活。在新能源化方面,要解決好公司網絡的銜接,系統的互動,無感應支付等關鍵環節,真正為用戶提供無感、邊界充電體驗。
事實上,隨著國家的大力支持,與眾多優秀企業的一同努力,中國也正在從汽車大國成長為汽車強國。其中,一汽紅旗就是最好的代表。
作為民族品牌的領先企業,一汽紅旗的市場表現在近三年取得了飛躍的進步。尤其在今年的特殊情況下,一汽紅旗的銷量規模將突破20萬輛,與去年相比,增長了100%。而2021年的目標繼續挑戰翻番,其更是向著40萬輛的目標前進。
之所以能夠實現“風景這邊獨好”,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雷平表示,是因為紅旗找到了一個品牌建設的模式,這個模式被定義為“11114”建設體系:“1”代表一個中心、一個主線、一個驅動、一個基礎,4是品牌建設的四個方向。
(雷平)
具體來看,就是以客戶為中心,以產品創新為主線,以全價值鏈的數字化轉型為驅動,同時以人才為基礎。
在品牌建設方面,紅旗則遵循著“尊貴化是自主品牌高端化的門檻;中國化是中國民族品牌提振的根基和底氣;年輕化是中國汽車品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戰略保障;國際化是中國民族品牌成功的重要標志”這四個方向,不斷樹立著中國品牌的最高峰。
最后,在國家與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萬鋼表示,我國的汽車產業就一定能夠平穩發展,在新形勢下取得更高質量的發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zhanhui/125707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