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10月22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原“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年會暨高峰論壇”)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本屆供應鏈大會主題為“育新機、謀新篇、開新局——助力構建安全可控汽車產業鏈”,探討“十四五”思路,把控產業形勢,解析全球汽車供應鏈發展動態,助力構建安全可控汽車產業鏈。其中,在10月22日上午舉辦的“推動汽車產業補鏈與強鏈”主題論壇上,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采購中心總經理 閔龍 發表精彩演講。以下內容為現場發言實錄:
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采購中心總經理 閔龍
閔龍:各位領導同仁大家上午好,剛才慶文院長從供應鏈整個補鏈強鏈理論又實際的高度講的非常好、非常深。下面我從長安的現狀給大家講一講。
我來自長安汽車,今年是我的第二次出差,因為本來作為采購總經理應該經常出差,為什么今年是第二次呢?第一次是上個月的北京車展,今天是到西安。今年新冠疫情以來,首先是國內的,影響了主機廠保供,后來國外又有疫情,實際上我們短板非常快的暴露出來,所以我們3月份、4月份一直到現在,國外的芯片很多的傳感器都制約我們的發展,所以都在家里面保障供應。所以說這個供應鏈讓我們認識非常深刻,就是我們中國的汽車工業看著是大,但不強,存在一些短板。
首先感謝汽車工業協會能夠提供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和平臺,讓我們和業界共同探討汽車供應鏈的安全可靠,推動汽車產業鏈的補鏈和強鏈,助力汽車產業鏈的創新和變革,實現中國汽車的強國夢。我給大家分享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構建安全可靠的戰略意義。構建安全可靠的供應鏈是由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從中國汽車工業的現狀看,我們從2010年至今,中國汽車的產銷已經連續9年位居全球首位,汽車產業鏈布局日趨完整,逐漸以大型整車企業為核心,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鏈的集群效應。在今年的3月份,我們中國汽車工業開始復工復產,長安是2月3號復工,2月10號第一輛整車下線,我們發揮了國內和國際雙循環的作用,而高水平的開放加強了國際供應鏈的循環,共同推進了汽車產業鏈的升級。從汽車產業發展機遇看,當前中國已經進入了改革的關鍵期,汽車強國是走向制造強國的重要戰略選擇,汽車強國戰略必須要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汽車企業和品牌存在,要有支撐汽車產業健康和創新發展的健康體系和工業體系,包括我們有自主的品牌產品的競爭力,完善安全可靠的供應鏈。
汽車工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核心技術和供應鏈的競爭,通過提升中國本土零部件企業的開放能力,培育核心技術,成就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零部件企業,進而形成全球領先的供應鏈體系,支撐民主品牌向上。其次構建安全可靠供應鏈是應對全球化事件及國際關系的有效手段。今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迅速席卷全球,得益于國家的有力控制,我國的整車企業率先復工復產,但國外零部件企業尚處于停產階段,引發斷供的風險,我國汽車的產業鏈并沒有完全實現垂直整合的問題,對供應鏈的安全敲響了警鐘,如我們的激光雷達,自適應控制器,包括專用的芯片,受疫情的影響我們產品的交付期都出現斷供,本來船運的現在都要空運。同時疫情讓全球的經濟萎靡,加速產業鏈的遷移,制造業回流對汽車產業鏈的風險帶來了巨大沖擊,為提升中國汽車產業對抗風險的能力,保證產業鏈可持續健康發展,要求我們必須構建自主可控的供應鏈。
第三,構建安全可靠供應鏈是推動新一輪產業變革成功的一個保障。一方面是新四化的發展趨勢明顯,未來的汽車將全面走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為用戶帶來更安全、更節能、更環保的出行體驗。另一方面整合關鍵零部件資源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保障,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在環境感知系統,智能決策,高算力芯片等關鍵零部件,國內企業大多屬于預研階段,自動駕駛的環境感知系統關鍵零部件有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快速的成長,未來有望迅速供貨,但是我們芯片的關鍵技術還掌握在國外企業的手中。在新能源動力方面,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的電池,優質資源主要分布在歐美和日本,工業轉換模塊主要由國際巨頭壟斷,國內的生產IGDP(音)企業比較少。因此構建安全可靠的供應鏈是發展化、智能化、網聯化,實現產業轉型的必然之路。
第二,構建安全可靠的供應鏈的途徑。一是我們政企聯手,完善產業鏈的創新體系,實現快速產業化。創新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也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保障,基于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政企攜手,搭建產學研的創新平臺,突破產業的基礎性前瞻性以及共性技術,輔之以創新管理好服務,良性的政策引導,營造創新的氛圍,支撐整車企業有創新產業鏈的能力,還有國內創新的成果,實行壓實產業化,并盡快轉化為支撐我們產業化發展的核心能力,跨界整合,技術創新提升自我生存的能力,通過強強聯合,尤其是跨界聯合,共同研發共性的技術,攻堅短板問題努力實現國產化,我們要抓住這一輪產業鏈結構性調整的重構機會,通過構建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技術和工業的突破,將產業鏈中一部分舉足輕重的的零部件國產化。擴大開放吸引優勢的資源,發揮集群優勢,在不斷擴大開放的背景下,充分發揮集群的效應,凸顯供應鏈成本以及營商的環境的優勢,一方面是已經進入國內的國際優秀零部件企業能夠長期穩定供貨,另一方面吸引更多國外的優秀企業在華投資建廠,尤其是關鍵零部件企業,以提升中國汽車工業抵抗風險的能力。
這里給大家報告一下長安的實踐模式。
第一,我們在2018年4月,長安汽車對外正式發布了第三次創新創業計劃,兩年多來我們不斷深化戰略邏輯向智能出行的科技公司轉型,向世界一流汽車企業邁進,第三次創業之路我們越走越穩,越走越有信心。今年長安汽車比去年同比大概高了10個百分點,這是在8月,李克強總理來重慶視察的時候說長安頂住了。但是供應鏈的安全性還是不夠。
第二,我們推進了智能網聯的戰略,北斗計劃,在2018年8月,長安汽車發布了北斗天梭計劃,以智能網聯、智能交互、智能駕駛三大領域的技術為支撐,實現智能網聯的營運,分階段打造智能平臺。目前掌握三大領域200多項智能化的技術,實現70余項智能化功能的量產,國內首發。在智能交互領域,國內首發的微信版車在CS75PLUS上亮相,L3級制動駕駛的量產體驗。
第三,我們推進了新能源戰略,香格里拉計劃。17年10月長安發布了香格里拉計劃,致力于成為智能新能源的汽車領導者,18年5月注冊成立了長安新能源科技公司,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和組織提供了人力保障,快速高效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發展,2019年11月長安新能源首輪融資完成,成功吸引四家戰略投資者成為國家第一家實現混改的中央企業,長安新能源自主掌握了整車的集成等核心技術384項,成功推出了12款純電動以及插電混合動力產品,累計銷售了21萬輛。
第四,高效協同,構建廠商利益共同體。發揮集團資源的優勢,圍繞供應鏈的資源成本分析,構建采購關鍵的競爭力,建設價值高效協同的供應生態,共建廠商利益的利益共同體,實現信息資源的及時構想,對供應商實施專項的幫扶,全面提升供應商的能力,與供應商建立聯合實驗室,形成優勢互補專業技術團隊,支撐產業的提速。
第五,融合共享,打造供應鏈合作發展的生態圈。在新能源領域長安與一汽、二汽建立合作關系,共享技術平臺和資源,動力電池領域與零的時代,在充電領域與國家電網共同部署未來的充電生態,實現和推動新能源電驅動系統核心轉換器的國產化。長安汽車與科大訊飛、阿里巴巴、中國移動、華為、百度等企業跨界聯合,構建智能駕駛、智能網聯、立體交通三大產業鏈的生態聯盟,與合作伙伴實現共贏。
建議:
一是推動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營造健康的汽車輿論環境。汽車產業是民族的支柱產業,產業環境在不斷變化,但嶄新的發展機遇也伴隨而生,迎接新的挑戰才能接受新的戰斗。我們建議從國家和政府層面積極調整政策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筑強汽車產業鏈,完善核心零部件的布局,車企之間、零部件之間同呼吸、共命運,攜手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做大做強,營造健康的汽車輿論環境,媒體平臺正確引導對中國品牌更多的認知,展現中國品牌汽車的實力。
二是企業聯合是發展加強核心技術創新與突破,建議政企聯合,在產品研發、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的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產品等方面達成共識,綜合運用財政金融等合作手段,建立健全汽車產業的創新體系,推動和促進汽車行業的創新,同時建立監管體系,通過不斷培育強鏈,從而實現強國戰略。
三是擴大開放的同時自力更生,降低核心零部件的對外依存度。1、主動適應全球汽車鏈產業鏈的調整,在補鏈、固鏈、強鏈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建設以品牌為中心的區域產業鏈,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的發展格局。2、加快國產化的布局,彌補產業的短板,鼓勵中國汽車企業加大核心控制器零部件的開發,建議國家加大汽車產業的發展戰略,前瞻性和基礎性的技術的投入,圍繞關鍵核心零部件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將核心控制器零部件的研發提升至國家戰略。
各位領導、同仁,實現汽車的強國夢的戰略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讓我們秉承開放融合、突破變革、共建平臺、共享資源、共營品牌、共筑未來。希望我們汽車工業一起夢回唐朝、夢回長安。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張碩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zhanhui/13026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