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26日,2020第七屆全球華人汽車精英聯合年會暨“中國擁抱世界”汽車產業創新論壇在上海國際汽車城圓滿落幕。來自美國、歐洲、日本、中國等多家華人汽車團體成員、汽車及零部件企業代表以及汽車行業相關的專家、學者、媒體等近300人歡聚一堂,共襄盛會。
本次活動由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簡稱汽車人才研究會)指導,全德華人機電工程學會、法國華人汽車工程師協會、全英華人汽車工程師協會、奧地利奧中科技交流協會、中國旅法工程師協會、德國華人汽車工程師協會、歐洲華人汽車工程師協會、北美汽車人協會、北美華人汽車工程師協會、北美華人發動機工程師協會、美中汽車交流協會、在日華人汽車工程師協會、全球汽車精英組織等十多家中外華人團體共同主辦,全球汽車精英組織、上海市嘉定區汽車人才研究會和上海蔚擎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承辦。
安亭?上海國際汽車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汽車評價研究院、中國汽車報、北京華汽汽車文化基金會、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政府、上海嘉定工業區管理委員會、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上海)、汽車新能港、恩斯克投資有限公司、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聚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參與協辦或支持。
全球華人汽車精英大聯誼 重磅發布《歐洲汽車藍皮書》(精編版)
本屆活動由歐洲地區協會為主體聯合策劃,凸顯歐洲特色,分全球華人汽車精英聯合年會暨“嘉定之夜”商務酒會、“中國擁抱世界”汽車產業創新論壇兩部分,打造了一場別具一格的,海內外汽車人交流思想、增進友誼、啟迪智慧,謀求全球汽車人才協同發展的年度盛會。
汽車人才研究會副秘書長王宇主持聯合年會,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沈華棣致辭。他表示,嘉定是全國單體城市中汽車產業規模最大、汽車產業鏈最完善、產業集聚度最凸顯的地區之一,他期待全球的優秀汽車人才到嘉定投資、興業,共同推動汽車產業的精彩變革。
汽車人才研究會理事長朱明榮以“直面產業變革 聚焦汽車人才 中國與全球共榮”為題作主旨發言。他指出,人才國際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他倡議全球華人專家通過整合海外華人專家資源、積極搭建和國內交流的通道、擴大國內外產業界朋友圈等方式肩負起建設汽車強國的責任和使命。
朱明榮
受疫情影響,海外華人回國受限。全德華人機電工程學會主席張式程、法國華人汽車工程師協會會長汪善進、全英華人汽車工程師協會主席徐宏明、奧地利奧中科技交流協會會長姜鈞偉作為本次活動的輪值主辦單位代表,通過視頻形式向會議發來祝賀,并就各自組織發展情況、會議籌備、促進中歐汽車產業交流等方面進行了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德、法、英、奧四大協會凝心聚力,為此次活動聯合編撰了《歐洲汽車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又稱《歐洲汽車藍皮書》)。該書從多角度、多層面介紹了歐洲汽車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對中國汽車產業界了解歐洲汽車產業,促進中歐汽車產業交流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該書的精編版在聯合年會首次發布,全文版將在付諸刊印后,正式向行業發布。
全球汽車精英組織主席、春暉資本董事長汪大總在聯合年會上作總結發言,他表示,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與國際化都離不開人才,他呼吁海外華人和汽車海歸繼續心系祖國,實現個人愿景的同時為中國的汽車產業貢獻力量。
此外,活動最后還舉辦了輪值主辦交旗儀式,確定2021年屆聯合年會暨論壇由亞洲地區協會輪值主辦。
精英匯聚 把脈產業與人才發展大趨勢
全球汽車精英組織常務副主席、亞仕龍汽車科技( 上海) 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劉小稚主持“中國擁抱世界”汽車產業創新論壇。本屆論壇圍繞“疫情、變革、新全球化:中國車企國際化應對之道”這一主題,共話車企國際化與人才國際化。
汽車人才研究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汽車產業正處于百年不遇的變革期,面對現狀,要重新思考、重新出發,全力應對“三種交織”的局勢。汽車的新時代比任何一個時期都需要我們重視人才、尊重人才、呵護人才。重視人才就是重視創新的火種,有火種才能用熊熊燃燒的火炬引導企業和產業的轉型升級。
中共嘉定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陸祖芳在致辭中提到,上海嘉定正在以“創新創業活躍、生產方式先進、示范應用領先、跨界交流頻繁、高端人才匯集、產業資本集聚”為發展方向,圍繞“制造中心、創新中心、交流中心、人才中心和數據中心”五大功能定位,努力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分享了新形勢下汽車市場發展趨勢。據他分析,2020車市呈現出“總量累積同比仍有大幅度下降,但恢復遠超出預期”以及“結構性不均衡”兩大特點,目前先導市場正處于第三輪平臺期的谷底,明年有望回升,但漲勢較慢。對于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營銷,他則建議不要開發過多新車型,而是要明確市場定位,并利用市場戰略和策略來挑選細分市場。
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兼理事長王輝耀,分享中國車企與人才成長的國際環境和應對策略。他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人才保有量和流動量最大的國家,雖然受到疫情沖擊,但是留學勢頭仍會繼續,各類國際人才都將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巨大推動力。他對中美關系的未來走勢作出了三種預判,并指出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中國要與世界各國保持緊密的聯系,保持各國“相互依存”的關系。
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李志剛,剖析了當前中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他指出,全球人才競爭的關鍵是人才制度的競爭,立足未來,應努力通過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依靠市場力量形成匯聚國際人才的制度優勢、營造“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生態等舉措,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讓全球人才擁抱中國。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永和,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情況作了分析。他指出,新能源汽車市場最值得關注的,一是歐洲NEV市場快速回歸增長軌道,成為除中國以外新的增長極;二是國內外資企業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比由2018年的4.2%提升至當前的25.8%。據預測,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相對穩定,全年銷量有望達110萬輛以上,至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可達到20%。
辯論研討 獻智汽車產業發展與國際化
此次論壇以圓桌互動和專題辯論兩種形式,分別就“逆全球化”和“軟件定義汽車”兩大具有爭議的熱點話題進行剖析,展開了兩場別開生面、腦力激蕩的互動研討。
在圓桌互動中,主持人劉小稚與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FISITA)技術委員會主席馬芳武、跨國汽車產銷金融服務平臺/全球汽車數字化平臺聯合創始人陳力禾、廣汽研究院院級特聘專家董愚、諾博汽車系統有限公司總裁王遠力、南京楚航科技有限公司CEO楚詠焱,圍繞“疫情對全球汽車產業的沖擊——逆全球化時代來臨?”這一話題進行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觀點碰撞。
圓桌互動
互動中,對話嘉賓就疫情對中德汽車產業交流合作的影響、人才與產品的數字化轉型、如何發揮國際化人才的作用、去中心化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嘉賓一致認為盡管疫情之下,國內外人才與技術交流有所減緩,但從實踐來看,全球化的趨勢不可改變,國內外企業依靠數字化手段進行線上合作與交流,人才的應用與機會也更加多元。國際化人才,包括汽車海歸,仍然大有可為,是推進國內外汽車產業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力量。
臺下參會嘉賓還就國內關鍵性技術的研發、國內外主機廠之間的差異、海外人才如何更好地回國發展等問題與臺上嘉賓進行了互動。
在專題辯論上,在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和全球質量委員會主席沈峰的主持下,國機智駿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胡偉、東風汽車技術中心智能網聯部部長邊寧、騰訊智慧出行戰略設計總經理沈沛、縱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旭陽、地平線(上海)人工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機器人研發總監黃超、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智能駕駛感知系統負責人黃毅等六位嘉賓,就“軟件定義汽車——汽車產業的顛覆者?”這一主題涉及的多個問題輪番展開激烈舌戰。
專題辯論
在辯論中,大家針對“如何看待軟件定義汽車”“硬件與軟件在汽車消費中哪個更被看重”“軟件的商業價值是否被過度放大”“主機廠加大對軟件的控制度,是否會讓供應商的蛋糕越來越少”等問題進行精彩陳詞,“軟件定義了體驗,體驗定義了產品”“毛之不存,皮將焉附?沒有幾百年的硬件開發,就沒有今天來討論軟件定義汽車” “傳感器、控制器等硬件的底層軟件價值被低估,而應用層的軟件被高估”等多個精彩觀點得到了大家認可或贊同。
臺下嘉賓也通過投票站位或聲明自我觀點的方式,參與了辯論、研討。場面活躍,氣氛相當熱烈。
來源:推廣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zhanhui/13051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