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2018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登場第一天,中國元素就已經足夠搶眼。中國電動車品牌拜騰的首款智能電動車在展會開幕前進行全球首秀,受到海外輿論關注。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無論從政策面還是消費層面衡量,中國發展電動車都有獨特優勢。
拜騰電動車的發布,令電動車在本屆CES上的熱度升溫。從傳統車企到互聯網新貴,電動車儼然成為一大新的角逐點。
拜騰的首款電動概念車被定位于“車輪上的智能終端”,寬大屏幕提供用戶可交互內容,用于導航、娛樂,甚至幫助監控乘客健康狀況。此外,該款車型在硬件上已經為5G通信做好準備,并通過人工智能改進其功能。
有外媒評論指出,CES和電動車是天作之合。大型汽車制造商喜歡炫耀各自電池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而體量相對較小但有抱負的創業公司也認為,這是他們的機會。
瑞銀中國汽車行業分析師鞏旻分析指出,電動車之所以可以取代燃油車,主要原因在于過去十年消費電子快速發展,電池成本下降,電動車從生產到制造的全壽命周期接近燃油車,而用電成本低于燃油。因此,從歷史大方向上而言,電動車本身更可能贏得市場。
不止拜騰,一眾車企也爭相在本次展會上展示電動概念車,在電池續航能力及智能化等方面均有新進展。
美國菲斯克公司推出豪華電動車EMotion,配備了先進的智能駕駛系統。該公司聲稱,其固態電池擁有目前全世界最高的能量密度,所搭載的石墨烯電池充電9分鐘可以續航約200公里。韓國起亞汽車公司所推出的全電動概念車,使用高效電池動力傳動系統,搭配名為“主動行人警告系統”的輔助技術。
在分析師眼中,中國在這方面有著獨到優勢。鞏旻指出,政府層面對此予以特別的支持,包括推行雙積分政策等。相較于其他國家,中國消費者對于電動車接受度更高,他們更愿意嘗試新事物。他注意到,中國企業擁有世界超過一半的電池產能,電池價格去年下跌約三成,成本降低將助力電動車普及。而中國對于電動車基礎設施的支持力度也非常高,充電樁的布局增幅顯著。
智能化方面,鞏旻表示,盡管中國的技術不算領先,但存在很多優勢。中國有龐大的智能手機使用者,為智能駕駛提供海量數據基礎。此外,無論是供應商還是互聯網公司,多樣化群體都愿意在這方面進行研發。這些都為中國在智能駕駛方面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優質條件。
來源:上海證券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zhanhui/60925
以上內容轉載自上海證券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