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一個重要拐點。因為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雙積分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實施,將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提出新的挑戰和機遇;同時,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正逐漸在打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和性能也提出了更多高要求。因此,車企、零部件企業以及運營商需要對政策與市場的種種變化做出快速響應。值此新舊交替之際,以“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為主題,電動汽車資源網舉辦了2018首屆中國(成都)新能源汽車高峰論壇。
在成都市與四川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電動汽車資源網的精心籌備下,本屆高峰論壇自推出以來,得到業內的高度重視,2018年1月16日上午9:00,在近千位新能源汽車行業精英的共同見證下,2018首屆中國(成都)新能源汽車高峰論壇正式拉開帷幕。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在國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的背景下,成都市搶抓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不斷加大投入,密集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水平。1月16日上午,成都市副市長劉烈東在會上表示,2017年,全市汽車整車產量突破120萬輛,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00億元。其中,全市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8000輛,實現產值67億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超過4萬輛,其中,2017年內推廣2.2萬輛;累計建成充(換)電站296座,充電樁9658個。按照全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和應用規劃,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將達到10萬輛,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以上,成為全市又一支柱產業。
劉烈東表示,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歷史階段,搶抓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既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更是改善城市環境的必然需要。希望借助此次“2018首屆中國(成都)新能源汽車高峰論壇”的召開,集百家之力,共同推動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示范應用邁上新的臺階。
出席開幕式的還有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推進小組辦公室主任李紅軍,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徐紅兵,成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樺,以及市經信委、市博覽局、市發改委、市投促委、市交委、省科協、市財政局、市商務委、市科技局、市機關事物管理局、市物流辦、市交管局、市車管所、市交投公司、市公交公司、龍泉驛區科經局等省、市、區政府部門和協會相關領導。
2018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將迎來重大變動。本屆高峰論壇首先拋出政策話題,邀請到業內權威專家就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動力電池產業技術路線、智能與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投資機會等發表精彩的主題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理工大學吳鋒教授在會上表示,高性能二次電池是當前國際研究熱點,作為一種高效、可循環使用的能量轉換與存儲方式,它已經成為未來一系列高技術發展中的重大需求,成為可綜合緩解能源、資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要技術途徑,成為電動車輛、規模蓄電的重大應用的關鍵環節。
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陳全世副主任在會上表示,技術路線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國家、政府、企業要選擇正確的路線,才能把事情做好。
他認為,我國在技術路線的制定上沒走錯路。
他表示,在政府財政補貼退坡以后還能順利生存且茁壯成長的企業,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其一,具有新能源汽車領域關鍵技術的自有知識產權;其二,能開發出在市場適銷對路的產品---開發產品要面對市場需求,而不是眼睛盯著國家的補貼額度;其三,有較強的資金運作能力。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王成副主任預測,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量為105-120萬輛,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應該占當年的7%左右,2025年應該是達到700萬輛的當年產量,市場份額占20%。
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創業投資子基金合伙人兼總裁方建華在會上闡述了新能源汽車為什么是未來十幾二十年最具價值的投資。并對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發表個人看法,他認為一是財政預算是有額度限制;二是凈化產業環境的風暴;三是扶優扶強;四是成本下降;五是非補貼因素對新能源汽車的影響。
國際氫能燃料電池協會(籌)副秘書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技術總監王菊在會上表示,燃料電池汽車和純電動不是競爭的關系,從長期發展來講是共同發展、長期共存的,因為兩種技術具有不同的優勢,可以適用于不同的車型和領域。
本屆高峰論壇歷時2天半,由2018首屆中國(成都)新能源汽車高峰論壇、第四屆中國新能源汽車總工技術峰會、第二屆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技術發展高峰論壇、第四屆中國新能源汽車運營商與車企對接采購交流會、首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金融峰會五大主題論壇構成,下設7大分論壇,近70場主題演講,4場互動沙龍。會議同期還將舉行第二屆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年度獎項評選頒獎盛典、中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和暢銷車型展覽會、電動汽車資源網(新能源物流車)運營總裁班成立暨第一期學習分享會。
其中,16日下午與17日上午將有平行論壇,分別為第四屆總工技術峰會、第二屆動力電池論壇和第四屆運營商和車企對接會。
2018年,在補貼退坡與技術門檻再提升的壓力下,企業如何攻克新能源汽車整車、大小三電等零部件技術,實現降成本目標,并充分保證整車的高可靠性呢?在第四屆總工技術峰會與第二屆動力電池論壇上,中汽研、重慶車檢院、清華大學、上海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高科院校的專家教授,一汽客車、奇瑞汽車、浙江萬馬、成都雅駿、陜西通家、上汽大通、南京金龍、遨優動力、中船重工等企業的技術工程師將就“整車、零部件及充電的技術與創新”與“動力電池技術、安全、可靠性、投資、產能與未來”進行研討。
2017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與物流車分別以56萬余臺與近15萬臺的銷量,再創新高。相信隨著雙積分政策等的實施,新能源汽車將快速切入乘用車領域,那么如何讓新能源乘用車走入尋常百姓家?如何加速智能與網聯汽車時代的到來?17日上午,在乘用車論壇上,漢藤汽車、北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長江汽車、吉利新能源、江鈴新能源等乘用車企業將聚焦新能源乘用車的發展方向。
此外,隨著城配市場的快速擴張與智慧綠色物流概念的提出,推廣新能源物流車將成為構建城配新業態與綠色物流的重要抓手。17日下午,在第四屆中國新能源汽車運營商與車企對接采購交流會上,京東、菜鳥、圓通、八匹馬、傳化慧聯、熊貓新能源、貨拉拉等全國知名的運營和物流企業高層將重點探討如何借力新能源物流車政策利好,抓住萬億級城配市場風口,構建新能源物流車運營生態系統。
首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金融峰會作為本屆高峰論壇的一大創新點和亮點。18日上午,包括猛獅新能源、中電投融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臺灣富邦華、國網英大保險、東本供應鏈金融、華西證券、豪沃汽車金融公司等在內的投融機構,以及整車廠、零部件企業、運營商在內的眾多產業鏈上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將共同探討新能源汽車產融結合的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經大眾評審與專家組評定,17日晚上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年度獎項評選之“金熊貓獎”頒獎盛典將正式揭曉大獎得主。參加評選的近140家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運營服務商以及金融機構,到底誰能問鼎,讓我們靜待17日晚的結果。
此外,在會場前有近30家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及檢測設備等企業帶來精品展示,分別為遨優動力、新太行、中航鋰電、藍海華騰、蘇州綠控、福工動力、合普動力、深圳市創容新能源、依思普林、勝業電氣、奇石樂、博悅電子、四川永貴、容一電動、宏發電力電器、英洛華、力工新能源、博古特機電、三友聯眾、博鉞電子、朗高電機、超思維、愛迪特斯等企業;車展區更有50余臺暢銷新能源汽車可供嘉賓試乘試駕。以會帶展一直都是電動汽車資源網的辦會特色,通過產品的展示和現場的交流,達到車企和零部件企業、車企和運營商、三電企業和零部件企業零距離接觸的效果,為雙方的合作、技術交流增添助力,同時也推動了新能源產業鏈的發展,讓整條鏈路完善、暢通。
2018首屆中國(成都)新能源汽車高峰論壇由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成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電子科技大學主辦,成都市龍泉驛區科經局、成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汽車產業投資服務局、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促進會(CDEVAPA)、電動汽車資源網、四川汽車工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承辦,重慶車輛檢測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雅駿新能源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國能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環球車享成都汽車租賃有限公司協辦,并得到成都市博覽局、成都市貿促會以及各大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大力支持。通過各方的努力,組委會力爭將2018首屆中國(成都)新能源汽車高峰論壇打造為年度最代表性和最具影響力的盛會,成為行業標桿。
作為國內一家深耕新能源汽車行業近十年的互聯網大數據平臺,電動汽車資源網立足于成為產業鏈專家型和為第三方用戶提供看車、選車的一站式解決方案的平臺。未來,電動汽車資源網將繼續發揮平臺的傳播和資源整合優勢,和大家攜手并進,譜寫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華章。
來源:電動汽車資源網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zhanhui/61296
以上內容轉載自電動汽車資源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