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第九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9)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在下午的智慧出行論壇上,Gofun出行CEO譚奕發表了主題演講——《共享出行的發展趨勢與技術創新》。
譚奕表示,智能出行這個行業發展早期需要的是共生,最終要實現的是出行合一。“未來,誰能擁有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和所有的用戶數線下運營的能力,誰就掌握了整個出行行業。”譚奕坦言。
以下為Gofun出行CEO譚奕演講實錄(略有刪減):
這個行業屬于發展早期,同行需要共生。為什么叫共生?因為現在這個行業不存在競爭。為什么在這個行業里大家叫友商不叫競爭對手?因為市場太大了,需要教育和培訓。如果沒有這么多友商進入到這個行業里面來,單靠一兩家都是很難把它推進的。
第一個觀點:中國更適合共享汽車的發展
我個人對歐洲北美市場都比較熟,我在英國讀書,在日本又工作過一年,在美國工作過兩年,些經驗讓我對全球化發展有一些概念。這兩年做分時租賃,我自己親自跑過的城市不少于65個。我也參加很多國際上的論壇在上海、深圳跟國外的汽車制造業做交流,我們也看到了戴姆勒這種國外的分時租賃品牌。
我想跟大家講一下中國市場的情況,中國出行狀況,尤其是中國的資源狀況注定了未來短途代步出行方式,自助式的出行方式會是其中之一,在這之前市場是巨大的空間。
之前為什么這個風口沒有到來?首先是發展模式不太成熟,其次是價格依然是這個行業最敏感的問題。這個市場里面目前還是優先滿足對價格細分市場非常敏感的人群,如果定價太高人群就沒了,所以還是早先進入的時候用比較經濟型的車型價格,才能夠找到進入市場的隙縫。曾經在滴滴很火的時候,其實共享汽車的市場,包括很多中間的自駕市場并沒有發展起來,因為快車和拼車的價格太低了。你定什么價,投什么樣的車才能滿足這個巨大的市場,是在這個行業需要考慮的。我不認為任何外資品牌做的共享模式能贏得世界,在中國做的最好一定就是世界做的最好的。
第二個觀點:這個行業不可能多寡頭割據
我想,出行最終是要合一的。現在的出行都不夠智能,未來誰能擁有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所有的用戶數線下運營的能力,誰就掌握了整個出行行業。最終會合在一條路上形成一個大腦,會指揮很多的軀干。這個市場之所以有大筆的錢投入,就是因為未來太美好了。
第三個觀點:為越接近成功運營的本質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這兩個石頭中間一個深坑,從戰略布局、車輛管理,APP的實用性,硬件的穩定性、用戶行為干預,這幾個都是非常影響運營本質的核心點,把五個點拿出來任何一個點都受不了或者直接掉在深坑里面。
同樣那么多的玩家在同一個城市里面,為什么有的人車一次都不動,每一次能動半次?那就和你的布局戰略思維有關系。
最后談到用戶干預行為,我問摩拜一個問題,共享單車最大的問題是什么?能不能盈利?賬面上怎么算都是盈利的,但是它折在用戶行為干預上,他用車就是把鎖解掉自己用,這是不可抗力,共享汽車也有不可抗力,比如說物證駕駛,比如說他對車的衛生搞的很臟,這些你如果不去干預他,你還有運營效率,還有很好的運營口碑嗎?如果你不解決所有的點而不是單一的一個點都不可能邁過這個坎。
第四個觀點:集中所有的要素才能成功
它必須所有的要素滿足才能夠成功。我在快銷行業干了20年,我之前干快銷行業,外國的老板來檢查我們總是很緊張,檢查結果不好可能我們就被開除了。如果你的銷售不好,你就去接受培訓。
現在這個出行行業不是,舉例,洗車,這不是你花錢去清洗干凈就可以。而要先做到,找到它,確定它清洗,確定它在下幾次流轉過程當中其他的用戶能夠維護它。所以我講,整個行業不是單點突破解決問題的問題,它是一個系統性多要素同時解決才能夠去成功的行業特點。
這個行業中,把下面列的所有要素都集齊才能成功。錢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不盈利就堅持不下去。我想給大家點希望,今年通過一年運營效率的提升,我們單車模型是盈利的。大家要有信心,這個行業如果不盈利就不應該做,凡是不盈利的生意都不可能持續發展。
從共享汽車到汽車共享,我覺得分幾步,未來一定會走到從現在B2C的模式走到C2C的模式。這個行業可期的未來,是把閑置資產和個人車輛對接。何以從規模、模式、技術上繼續實現突破創新是行業需要考慮的,一旦實現突破,創新的速度就是飛快的。
最后一個觀點,最終誰的車輛管理的越多,管理的越好,就掌握了出行行業成為那個大腦。兩個未來的技術,一個是幫我們推行認證,實現真正的共享;第二個是解決用戶的便利性。
在做好基礎運營的管理基礎上,技術永遠是驅動共享汽車的發展核心要素。技術的改進和實施越到位,贏的效率越高,成本越低,才越能實現高速的發展,謝謝。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安小曼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zhanhui/8403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