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迷奸一区,国产小仙女视频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app,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97精品 ,天天干天天骚天天色,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不卡一区二区,www.szjiaye.cn,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1. 首頁
  2. 資訊
  3. 政策
  4. 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綱要(2009-2012年)

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綱要(2009-2012年)

江蘇省政府 辦公廳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省發展改革委編制的《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綱要(2009-2012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二○一○年四月七日

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綱要

(2009-2012年)

  為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進程,提升我省汽車產業綜合競爭力,實現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根據加快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發展創新型經濟的戰略部署,結合《江蘇省新能源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和《江蘇省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特制定本規劃綱要。規劃期為2009-2012年。

  一、發展背景和現狀

  (一)產業界定與特點

  新能源汽車是以電、氫、二甲醚等非常規車用燃料為動力來源,采用先進的動力控制技術、驅動技術和新型結構的汽車。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BEV,也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以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儲能器、二甲醚)汽車等。

  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以新能源汽車整車研發、制造為主干,新能源車用發動機、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車用附件(電轉向、電空調、電制動等)關鍵部件為支撐,高強度輕質車用材料、電池專用材料等為配套,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為延伸,制造業為主、服務業為輔,相互配合、彼此促進的新興產業。

  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汽車技術、能源技術以及電子控制技術發展的結果,不僅具有技術水平高、投資規模大的特點,還具有技術領域廣、帶動范圍大、社會影響深的特點。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可以推進機電能源技術協同發展,加速汽車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

  (二)發展背景與趨勢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速,汽車工業快速發展,國際原油供求矛盾逐步加深,全球氣候變暖日益明顯。在此背景下,以節能減排為重要目標的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并逐步形成以能源、機電新技術為支撐,多種新能源為動力,涵蓋新能源汽車整車、配套部件、專用儲能材料及相關服務等領域,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呈現快速突破、競相發展的態勢。

  從全球來看,汽車大國持續推進新能源汽車研發應用,市場領導地位基本確立。美日德英法等汽車大國在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技術和整車設計、試驗方面已形成一定積累,在技術保障、基礎設施(比如燃料加注站、電池充電站等)方面也相繼進行了區域性市場化實驗。目前,全球正常運行的100多輛燃料電池汽車、約6萬輛純電動汽車、150多萬輛混合動力汽車,基本集中在發達國家。

  從國內來看,新能源汽車技術及產品研發加速推進,示范應用開始起步。一是技術創新步伐加快。通過原始創新(包括自主開發、聯合開發和委托開發)、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集成創新,新能源汽車產品逐步面世,動力電池等領域單項技術的國際差距日漸縮小。二是示范應用開始起步。國務院發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至2011年形成50萬輛純電動、充電式混合動力和普通型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財政部、科技部聯合部署,在全國13個城市啟動示范應用并提供財政支持。三是基地建設積極推進。吉林省提出主要依托一汽集團加大研發投入,至2012年建成1000輛混合動力客車和1.1萬輛混合動力轎車基地。湖北省規劃在未來10年內培育8-10家整車企業和一批零部件企業,至2020年形成60萬輛整車產能、800億元產值,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達50%,全省80%的公用車和40%的社會車輛使用”新動力汽車”。山東省出臺了《關于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至2011年形成5萬輛產能,占當年新車的5%,至2015年形成30萬輛產能,并且培育5家骨干企業。客觀分析,國內大批量生產所需的技術儲備、市場化應用所需的基礎設施尚不具備,總體上正處在以研發、試制、示范為主的初級發展階段。

  (三)發展現狀與挑戰

  我省新能源汽車整車加速研發試制,動力電池等關鍵部件相對領先。據最新調查,全省現有新能源汽車企業31家,2008年新能源汽車領域(包括整車和關鍵部件)銷售收入67.66億元。一是整車研發開始啟動。現有整車研發制造企業9家,正在研制開發新能源(純電動)汽車11款,按研發階段劃分為:概念設計1款、功能設計2款、樣品試制7款、小批量生產1款。南京依維柯純電動電力行業專用服務車已取得新能源輕型客車產品公告,并實現小批量生產和商業運用。二是部件研發取得成果。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研發制造企業14家(包括兼營的2家整車企業),注冊資本7.58億元,2008年主營收入48.56億元,從業人員7118人,7家企業進入”小規模生產”研發階段。現有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研發制造企業5家,注冊資本0.76億元,2008年主營收入10.88億元,從業人員3897人,現已全部進入”小規模生產”研發階段。電空調、電轉向、電制動等電附件研發制造企業6家(包括兼營的1家整車企業),注冊資本2.61億元,2008年主營收入8.22億元,從業人員2666人,分別有2家企業進入”樣品試制”和”小規模生產”研發階段。全省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領域獲得發明專利47件,已申請發明專利69件。三是示范應用醞釀推進。蘇州、常州、南通等市依托本地新能源汽車研發基礎,結合節能減排實踐,正積極醞釀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

  從當前情況看,我省新能源汽車發展仍然面臨瓶頸約束。一是企業規模較小。25家關鍵部件企業注冊資本不足11億元,戶均4400萬元。二是研發能力不足。25家關鍵部件企業現有科研人員540人(其中擁有博士學位的42人),僅占企業員工總數的3.9%;2008年研發支出1.29億元,僅占當年主營收入的1.9%;23家各類研發機構中,國家級5家,省級11家,全部集中在關鍵部件領域。三是質量不夠穩定。由于研發起步較遲,材料供應滯后,工藝裝備有待優化,動力電池等部件和整車產品質量尚不穩定。此外,成本高、價格高,即期市場需求小,影響了產業發展。

  二、發展思路、發展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發展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展創新型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為目標,以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應用示范為契機,以重點整車和關鍵零部件為重點,加強研發創新,加速更新改造,加大示范應用,努力培育一批整車制造和配套產業自主品牌,推動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主要目標

  積極推進整車產品規模化、重要部件本地化、關鍵技術自主化、產品應用多樣化,至2012年,初步建立以骨干企業為主體、品牌產品為支撐的研發、制造、售后服務體系,初步形成部分類別重點整車和重要部件國內領先優勢。

  產業初具規模。至2012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銷售收入力爭突破200億元,整車生產能力達6萬輛,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量的比重達5%左右。

  結構比較協調。至2012年,新能源汽車整車協同發展,乘用車達5萬輛,客車達1萬輛。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輔件等關鍵部件和電解液、儲氫材料等專用材料加速發展,銷售收入達100億元,實現三年翻一番。

  創新取得突破。以企業為主體,加快建設各類研發平臺,力爭至2012年,各類新能源汽車研發機構達40個(其中國家級和省級研發機構達20個),科研人員達1000人,授予發明專利累計達100項。

  市場加速拓展。充分利用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政策機遇,既拓展國際市場,又開拓國內特別是省內市場,積極引導消費傾向,努力擴大公眾消費需求,為產業持續發展創造必備的市場條件。

  至2015年,初步形成比較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應用、服務體系,形成15萬輛整車生產能力和具有國內一流技術與明顯競爭力的關鍵部件產業體系。

  (三)發展原則

  堅持原始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集成創新相結合。把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放在突出位置,以現有新能源汽車骨干企業為基礎,大力支持自主研發、聯合開發,積極支持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推動集成創新,積極探索和實施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術創新機制和激勵措施,逐步形成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

  堅持整車發展與關鍵部件技術突破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積極推動和加強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關鍵部件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以整車帶動部件,以部件促進整車,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堅持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與配套設施完善相結合。積極爭取符合條件的城市列入國家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結合城市規劃調整和新城區、開發區建設,布局和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加氣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為新能源汽車進入公眾消費市場創造良好環境。

  堅持企業自主發展與政府政策扶持相結合。積極落實新能源汽車的政府采購和補貼政策,加快實施《江蘇省新能源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江蘇省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享受貸款貼息、投資補助和研發支持。

  三、重點任務

  (一)發展重點產品

  以城市公共交通為重點,加快開發新能源客車。以國家示范推廣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為契機,充分利用現有客車企業研發制造基礎,加快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純電動、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天然氣大中型客車,完善制造工藝,形成中等規模批量生產供應能力。

  以家庭和出租行業為重點,加快開發新能源乘用車。主要依托現有企業,加強自主研發、合作開發,充分利用上汽集團、東風汽車公司等大型企業集團整體優勢和研發成果,加快發展純電動乘用車。積極支持有關企業爭取國家認可新能源汽車生產資格,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在全省主要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實現出租汽車”新能源化”。

  以各類園區用車為重點,加快開發新能源專用車。根據風景區、開發區、高校園區和工業園區的特點,積極研發新能源觀光客車和區內短途交通客車。圍繞市政、郵政、電力等特種公用行業需要,加快發展純電動、混合動力輕型商務專用車。積極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純電動微型車以及其他特定場地新能源專用車。圍繞節能減排、降低噪音,以各類景區、園區為重點,率先示范應用新能源專用車。

  以增強產業競爭力為目標,加速發展配套產品。充分利用關鍵部件發展基礎,堅持一手抓整車研發,一手抓部件提升,提高本土配套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圍繞近期發展混合動力車、長遠發展純電動車的目標,積極培育壯大骨干企業,突出發展高性能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形成2-3個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小巨人”企業。促進驅動電機骨干企業做大做強,支持傳統電機企業轉型,逐步確立行業領導地位。以電轉向、電空調為重點,加速發展車用附件。積極發展電池陰極、陽極、電解液和第2代儲氫合金等專用材料,促進發展電池制造專用裝備。

  (二)開發關鍵技術

  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力度,增加技術積累。圍繞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需求,重點開發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技術、驅動電機及系統控制技術、整車電控技術、整車匹配技術、車載充電技術、電空調技術、電轉向技術、電制動技術,積極開發發動機技術、動力耦合技術、自動變速箱技術。動力電池領域,重點開發電池分選和一致性技術、電池包可靠性和耐久性設計技術、電池成組連接技術和電管理、熱管理、充放電、安全防護技術。驅動電機領域,重點開發熱管理技術、電磁兼容技術、抗震降噪技術、可靠性設計技術和傳感、集成控制技術。

  完善技術創新組織方式,提高研發效率。堅持開放式創新,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強產學研結合,整合優勢資源,共同組建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前瞻性技術研發機構。依托骨干企業加速組建和提升一批省級以上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博士后工作站,提升和發展南汽研究院,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技術創新平臺體系。加快”走出去”步伐,通過收購兼并海外研發型企業、研發機構和研發團隊,建立海外研發基地,實現研發目標自主確定、研發過程自主控制、研發成果自主支配。加快標準化步伐,引導和支持企業、行業技術平臺參與國家標準制訂,加快推進動力電池等關鍵部件標準化。創新人才流動機制,大力引進和培養領軍人才,積極引導和形成優秀團隊,推進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變頻驅動、電動空調、汽車電子等關鍵部件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研究。

  (三)打造特色基地

  培育整車基地。充分利用大企業、大集團整體優勢,依托現有基礎,在南京、鹽城、徐州等地加快培育主要面向家庭、出租行業和特定場地、具有小批量生產能力的新能源乘用車產業基地。充分發揮現有客車企業優勢,在鹽城、常州、揚州、蘇州等地加快培育主要面向城市公交和公益行業、具有中等批量生產能力的大、中型及輕型新能源客車。

  發展部件基地。進一步增強春蘭清潔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州清華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研究院等動力電池研發機構能力,進一步做大做強骨干企業。在泰州、常州、蘇州等地建設具有較大產業規模、較高技術水平的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特色產業基地。積極引導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加快轉型,促進骨干企業加速發展。在南京、常州、鎮江、泰州、蘇州等地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產業規模、較強競爭能力的驅動電機、電控系統、車用附件等關鍵部件、專用材料特色產業基地。以現有車用發動機企業為基礎,積極開發新能源車用發動機。

  (四)培育優勢企業

  培育龍頭型企業。選擇少數資產規模大、技術積累多、從業經歷長的整車企業和動力電池等關鍵部件企業,引導要素集聚,加快發展步伐,壯大企業規模。至2012年,力爭1家整車企業銷售收入達20億元,2家整車企業和5家企業動力電池等關鍵部件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

  培育成長型企業。積極引導和支持能源、汽車行業科研開發機構特別是高層次領軍人才及高水平研發團隊,直接參與產品研發、項目投資和企業經營,重點在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附件等重要部件和專用材料領域,培育一批以先進技術為支撐、資本與技術緊密結合,具有高速成長能力和鮮明專業特色的成長型企業。

  (五)完善服務體系

  加強檢測評價,構建新能源汽車服務平臺。企業加快完善檢驗檢測手段,質監部門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部件的檢測評價平臺,完善新能源汽車產品標準體系,制定有關產品質量要求,保證新能源汽車質量合格、產品安全。積極推進豐田(常熟)試車場和中汽鹽城試車場項目,完善項目設計,適應新能源汽車試驗、驗證需求。

  加快推廣應用,構建新能源汽車市場平臺。以城市規模大、人口密度高、車輛增長快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徐州等大城市,游客流量大、環境要求高的揚州等旅游城市或城鎮為重點,積極創造條件,盡早進入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與示范城市。以發展城市混合動力、純電動和代用燃料公交車、出租車為重點,加快布局和建設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充電站、加氣站等公共基礎設施,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服務系統,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普及進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由省政府領導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公安廳、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環保廳、國土資源廳、質監局、旅游局等部門參加,建立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協調小組,負責研究相關配套政策,協調集成各方面資源,合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

  (二)注重規劃引導

  各地區要針對市場需求狀況和產業發展現狀與特點,加強規劃引導,鼓勵企業揚長避短、差異化競爭,促進產業協調健康發展。

  (三)嚴格目標考核

  各地區、省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本規劃綱要的要求,結合各自職責,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加強監督考核,確保取得實效。

  (四)落實配套政策

  新能源汽車享受省有關部門制定的新能源、汽車、環保(節能)等產業扶持政策。對我省尚未取得國家新能源汽車準入條件的企業,有關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國家認可生產資格,列入《全國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環保廳、國土資源廳、旅游局等部門研究提出相關配套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增強產業配套能力,延伸產業鏈。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等部門對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研發與創新平臺建設予以重點支持。省財政廳對新能源汽車購置、運營費用和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予以支持,對授予的發明專利實行一次性獎勵。借鑒兄弟省市做法,由省財政廳、科技廳、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經濟和信息化委等部門研究制訂《江蘇省新能源汽車資金補貼及優惠辦法》,對新能源汽車研發、示范運營的車輛購置和配套設施建設給予補助,對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在購置、使用、維護等環節給予政策優惠。經爭取被列為國家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的市,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安排專項資金,扶持新能源汽車研發和應用示范。

  (五)加快推廣應用

  由省財政廳、科技廳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盡早申請將我省符合條件的市列為國家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城市。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列入省節能產品補助清單和省自主創新產品目錄,鼓勵城市公務用車、公用事業用車優先采用混合動力等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進行汽車采購時,在技術、服務等指標滿足采購需要的前提下,優先采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品。從2010年起,重點旅游城市和重點景區的客運車輛、城市公交車輛要逐步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按照財政部等十部門印發的《汽車以舊換新實施辦法》(財建〔2009〕333號),鼓勵車主”以舊換新”改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對僅在公眾道路以外的場地(指公園、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區、工業園區、港區、旅游景區和高等院校等特定范圍內)運營的新能源汽車,經特種設備管理部門指定的檢測機構檢測合格,持《生產許可證》、《產品出廠合格證》,可到質監部門依法注冊登記,并核發區內機動車輛牌照。對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用地給予優先保障。新能源汽車充電站運營用電價格由省電力公司會同省物價局研究確定,按非普工業電價執行。支持新能源汽車公司示范運行,在有條件的市設立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公司,由政府給予一定財政補貼,鼓勵地方政府投資機構和公交公司、出租車公司入股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公司。

來源:江蘇省政府

作者:辦公廳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zhengce/21219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收藏
60
  • 分享到:
發表評論
新聞推薦
第一電動網官方微信

反饋和建議 在線回復

您的詢價信息
已經成功提交我們稍后會聯系您進行報價!

第一電動網
Hello world!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信县| 大名县| 南丹县| 乌审旗| 嘉祥县| 万全县| 华阴市| 当雄县| 宜兰市| 于都县| 开平市| 库尔勒市| 临桂县| 曲松县| 新疆| 栾城县| 华安县| 长治市| 仁怀市| 萨嘎县| 徐州市| 广河县| 曲沃县| 尉氏县| 河池市| 英吉沙县| 江门市| 齐河县| 门头沟区| 北碚区| 浦县| 弋阳县| 读书| 东丰县| 吉林省| 台江县| 浦城县| 黔东| 甘谷县| 靖远县| 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