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迷奸一区,国产小仙女视频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app,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97精品 ,天天干天天骚天天色,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不卡一区二区,www.szjiaye.cn,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1. 首頁
  2. 資訊
  3. 政策
  4. 江西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 “十二五”發展規劃

江西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 “十二五”發展規劃

江西省政府

  前 言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是體現國家競爭力的標志性產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基于驅動技術的重大升級和轉型,是汽車產業應對能源安全、氣候變化和產業結構升級問題的重要突破口,是推動世界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新興產業之一。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產銷國,在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內我國汽車產銷量將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的勢頭,預計到2020年汽車保有量將超過2億輛,按當前汽車燃油經濟性水平估計,車用燃油年消耗量將突破4億噸,由此帶來的能源安全和環境問題將更加突出。大力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加快推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進程,既是有效應對能源和環境挑戰,實現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把握戰略機遇,縮短與先進國家差距,實現汽車產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舉措。《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也明確指出:以環湖中心城市為重點,重點開發乘用車、商用車、特種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以及小型高速柴油機、汽油發動機、變速器、柴油車超低排放后處理裝置。為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節能減排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要求,按照《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江西省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實施意見》等相關精神,特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11-2015年。

  一、發展現狀和現實基礎

  (一)基本概況

  汽車工業作為江西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到目前為止,全行業從業人數6萬人,汽車、專用汽車(民用改裝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200多家。全省汽車行業主要整車生產企業有:江鈴汽車集團公司(江鈴控股有限公司、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江鈴集團晶馬汽車有限公司、江西江鈴汽車集團改裝車有限公司、江西江鈴專用車輛廠、南昌江鈴新動力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江西消防車輛制造有限公司、安源客車制造有限公司、江西博能上饒客車有限公司、江西凱馬百路佳客車有限公司等。 ”十一五”期間,我省汽車工業固定資產累計投資達420億元,新產品開發2000余項;2010年全行業已完成主營收入515億元,工業增加值139億元,利稅55億元,同比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2.2%、29%和23.7%,超額完成了”十一五”發展目標。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

  江鈴汽車集團公司、昌河汽車公司、安源客車公司、百路佳客車公司、上饒客車公司等汽車生產企業和南昌大學先后都開始了新能源汽車的研究開發。南昌大學和江鈴汽車集團公司聯合組建”江西省汽車電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推動汽車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產業化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工作; 2010年1月,南昌市成立了”南昌市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產業聯盟”。

  江鈴汽車集團公司利用已有輕型客車、輕型卡車、轎車的基礎,已經搭建了純電動汽車研發及產業化平臺。分別與南昌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萬向集團等單位合作,有效發揮合作雙方的優勢,已開發出全順電動服務車、陸風風華電動轎車、電動高爾夫等多款產品,其中,江鈴全順牌JX5041XEV-LI型純電動服務車、JX5033XGCEV匹卡純電動工程車、陸風牌JX7002純電動轎車、JX7152混合動力轎車已列入國家《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同時純電動服務車、純電動工程車、純電動轎車均列入了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

  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與南昌大學、中山大學等單位合作研發鉛酸蓄電池、磷酸鐵鋰電池等多種純電動汽車,并已試制出樣車,已完成認證試驗,公司正在申報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相關工作。

  南昌福瑞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的純電動汽車研發的公司,已完成多款電動車的開發。其中全地域電動車、電動QQ轎車、電動微型單排卡車、電動微型雙排卡車已經通過美國交通部的DOT論證,全地域電動車、電動微型單排卡車、電動微型雙排卡車已經出口美國。電動微型單排卡車也已經完成國家檢測中心的全部檢測試驗,已列入國家《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和推薦車型目錄。福瑞德公司還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研發了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電動汽車整車智能控制系統。

  安源客車制造有限公司與株洲南車時代、杭州萬向集團、寶琪高新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已開發出PK6112AGH混合動力城市客車,并已列入國家《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

  江西凱馬百路佳客車有限公司與杭州萬向集團、中信國安集團公司、上海奧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已經完成輕混、重混的并聯模式的油電混合動力城市客車、磷酸鐵鋰電池純電動大型城市客車及中型客車的研發。

  江西博能上饒客車有限公司與上海中科深江電動車輛有限公司聯合開發新能源汽車,成立了專門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團隊,設計開發了純電動客車,并已通過了新能源企業準入現場審查和技術審查。

  江西鴻翔電動車輛制造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場)廠內專用電動車輛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產品有電動觀光車、巡邏車、清運車、自卸式運載車、高爾夫球車等。公司與上海同濟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高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產品現已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的檢驗,取得了《國家特種設備生產許可證》。

  目前我省新能源汽車研發已在鋰電池、電動汽車電源管理系統、電機控制系統、超級電容系統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在動力電池方面:

  江西理工大學利用在材料、礦業、冶金、機電等方面的特色和優勢,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動力電池及其材料的科研平臺,自主研發了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具有動力鋰離子電池的開發基礎,在動力電池材料及動力電池設計領域有一定的研究基礎。

  宜春市、新余市都開辟了鋰電產業基地,其中宜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鋰電產業園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國家鋰電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該基地目前正在大力推進鋰電產業的發展,加大鋰電池生產的研發,并盡快實現規模化生產。

  我省動力電池產品主要以鋰離子電池及正極材料為主,具體生產企業及產品主要有:

  江西江特鋰電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富鋰錳基和三元正極材料,已建立一條生產線,正在新建年產1200噸富鋰錳基生產線和擴產三元正極材料的生產線。

  江西中投新能源有限公司:制造鋰聚合物動力電池的生產商,主導產品鋰電動自行車電池、鋰動力電動摩托車電池均成為全國鋰動力電池市場的前列。2010年3月已成功開發出鋰動力汽車電池。

  孚能科技(贛州)有限公司:與美國法拉塞斯能源公司合作,主要生產錳酸鋰汽車動力電池及相關產品。已建立了日產635MWh的18650型鋰離子電池全自動生產線和日產2000顆30Ah汽車動力電池的半自動生產線。

  江西科慧電池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鋰離子動力電池及上下游產業等研發、制造、銷售。

  江西美亞能源股份公司:已形成年產4000萬安時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生產線,配套用于電動汽車和電動自行車。

  江西福斯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宜春市新建了鋰離子電池生產線,配套用于移動通訊、電動工具、筆記本電腦。

  江西金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在鉛山工業園建成1條日產500只26650圓柱形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生產線,主要配套用于電動工具。

  吉安市優特利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年產6000萬顆鋰離子電池生產線,配套用于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并開發出車用動力電池。

  江西聯威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在新建錳酸鋰和磷酸亞鐵鋰動力電池生產線,配套用于電動汽車和電動自行車。

  贛鋒鋰業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金屬鋰生產供應商之一,產品包括碳酸鋰、丁基鋰在內的共25個品種。

  江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國家主要的碳酸鋰、氫氧化鋰生產企業,已達到年產3000噸碳酸鋰生產能力。

  江西金鋰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磷酸鐵鋰電池材料生產項目已于2010年3月底正式開工建設,建成后年產能達到6000噸。

  節能汽車方面:

  近年來,通過嚴格執行國家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應用先進內燃機、高效變速器、輕量化和優化設計等節能技術,我省汽車產品的平均油耗明顯降低。

  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北斗星、浪迪、利亞納系列多種車型入選《”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推廣目錄》,開發生產的K系列小型高效節能發動機,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江鈴汽車集團公司柴油發動機已形成4JB1、VM、PUMA三個產品系列,技術水平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隨著國內外市場對鋰電汽車需求的大增,車用鋰電池的需求也必將大增。因此,我省應加大鋰電池生產的研發,并盡快實現規模化生產,形成從鋰礦原料→碳酸鋰→鋰電池材料→鋰電池→鋰電汽車的完整的產業鏈條,創立我省又一個支柱性高新技術產業。

  (二)擁有的優勢

  1、關鍵技術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我省有關大學、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如永磁電機、動力電池、正極材料和整車控制系統等)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突破,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形成了一定的技術儲備。相關企業已研制出樣機(品),并成功應用于整車的開發。

  2、具有豐富的資源優勢

  就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而言,我省有著豐富的資源優勢。我省鋰礦資源豐富,宜春鉭鈮礦是世界上最大的鋰礦山,可開采氧化鋰的儲量為110萬噸,占全國的31%,世界的12%,居礦石鋰礦的世界首位;贛州市也具有一定的鋰資源優勢,位于寧都的鋰資源主要產出偉晶巖脈型鋰輝石,該礦山現已探明4 2 0萬噸鋰輝石儲量,氧化鋰儲量4.2萬噸;可為生產鋰離子動力電池提供堅實的資源支撐。我省稀土、有色金屬資源豐富,贛南地區是我國乃至世界重要的中、重稀土和有色金屬生產基地,可為汽車用高性能永磁驅動電機提供優質的原料資源。

  3、基本形成了實力較強的企業群體

  汽車工業是我省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江鈴和昌河兩大企業(集團)在國內具有一定實力和影響力,依托這些傳統骨干企業推進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具有堅實基礎。近幾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大力鼓勵發展下,全省各地已有一批有實力、有技術、成長性強的高科技企業積極開展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的研發和生產,支持這些企業推進產業裂變和擴張具有廣闊前景。

  4、有較為優越的發展環境

  國家在節能及新能源汽車上的政策導向,南昌市成為全國首批13個示范推廣新能源汽車的試點城市,進一步激發了我省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的積極性,我省地方政府相應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形成了較為優越的發展環境,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的應用與推廣。

  (三) 存在的主要問題

  1、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我省新能源汽車的專有技術水平在國內處于平均偏上水平,還沒有建立領先優勢。研制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還比較低,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的開發基本還停留在研發階段:個別電池企業具備了生產大容量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技術,但仍未實現商業化生產;驅動電機也僅處于樣機試產的起步階段,已產樣機。

  2、企業投入規模不大。省內新能源汽車還處在制作”樣車”、”樣品”的階段,要使其成為廣大用戶滿意的主流商品,無論整車還是零部件都還須做大量后續開發工作。新能源汽車產業投入規模不大。

  3、研發體系建設尚不夠完善。行業科技力量整體而言比較薄弱,科研條件較差,科技水平較低,沒有建立面向全行業的服務平臺,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聚集效應和服務功能未能形成,難以適應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4、鋰資源開發成本較高,大容量動力電池有待發展。宜春鋰資源雖然豐富,但鋰云母提取碳酸鋰工藝還不成熟,生產成本較高,影響了鋰資源的規模化開發和利用。在動力電池開發方面,目前我省鋰電池生產企業主要生產單體10安時以下的動力電池,單體50安時以上的動力電池生產仍是空白,與其它動力電池發展速度較快的省份相比仍有差距,技術上的短板也限制我省高端動力電池發展。

  5、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有待扶持和培育。一是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缺失,二是新能源汽車商業運行模式有待探索與創新(關鍵是解決動力電池成本、壽命、二次污染問題及車輛的售后服務),三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在車輛開發、制造、購買、使用環節政策補貼及稅收減免等應明確并公示。

  6、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導作用有待加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導不應該是國家相關優惠政策的簡單疊加,而應從地方的實際出發,找準突破口,全方位、多渠道給予政策支持。

  (四)發展趨勢

  1、國際新能源汽車現狀和趨勢

    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技術高度重視,從汽車技術變革和產業升級的戰略出發,頒布制定了優惠的政策措施,積極促進本國新能源汽車工業發展,以期提升本國汽車工業國際競爭力、在全球汽車工業新一輪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據不完全統計,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發達國家每年用于新能源汽車的科研開發和產業化發展的資金不低于10億美元,累計投入已達100多億美元。

  在政策的激勵和引導下,全球各主要汽車生產廠家都加快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步伐。目前,”低排放”的混合動力汽車已進入大規模產業化階段,在全球的累計銷量已超過100萬輛,在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零排放”純電動汽車的批量生產時間已提前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拉動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在動力電池領域,新能源車動力電池應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大、自放電少、使用壽命長及安全性好等特性。鉛酸蓄電池的性能可靠,價格低廉,技術較成熟,目前在電動自行車領域應用廣泛;但其質量重,過充電、過放電性能差,易自放電,比能量、能量密度和壽命不夠理想,快速充電困難,已逐步被其它高能蓄電池所取代。目前技術較成熟、應用較廣泛、商業化較成功的是混合動力車用的鎳氫電池, 各國研發的重點是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則因可以做到完全零排放,而被視作遠期目標。

  鋰離子電池具有重量輕、儲能大、功率大、壽命長、自放電系數小、溫度適應范圍較寬等優點,正逐漸取代鉛酸和鎳氫電池,成為純電動汽車中的主要品種。

  2、國內新能源汽車現狀和趨勢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九五”至”十一五”期間,按照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部署,結合汽車技術發展趨勢,開展了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三種整車和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研發,展開了應用示范,瞄準汽車新型能源動力系統技術,遠近結合、梯度推進,建立了整車牽頭,動力系統平臺為核心,關鍵零部件和共性技術為基礎的技術創新體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取得了重大進展,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技術平臺初步建立,產學研結合日益緊密,技術平臺核心作用逐步體現,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性能進一步優化,整車、平臺、零部件系統開發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整車示范逐步深入,帶動了零部件產業體系的建立。從而迅速推動了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其中,混合動力汽車已初步具備了產業化生產能力,進入了小批量商業示范應用;純電動汽車有效開拓了特定區域的市場;燃料電池汽車重要技術性能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把握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良好機遇,積極探索產業發展規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強化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著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搶占經濟和科技競爭制高點,推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堅持”突出重點,創新驅動,加快應用,協調發展”,推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鋰離子動力電池和相關配套體系,實現我省汽車產業跨越式發展。

  加強自主創新,掌握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增強產業自主發展能力;以試點示范為突破口,發揮政策法規對市場的引導作用,逐步擴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應用范圍和應用規模;加快培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完善產業布局,推進充電設施、電池回收利用、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的協同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推動產業轉型與加快技術升級相結合。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含低速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加快推動汽車工業轉型。同時,堅持統籌兼顧,大力發展節能汽車及節能高效發動機。

  堅持開放與加快自主發展相結合,通過與國內外大集團的戰略合作,以及國內各省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的合作,實現資源上的優勢互補和共享、技術上的借鑒與融合。

  堅持政策引導與市場推動相結合。在產業培育期,采取財稅等一攬子扶持政策,聚集科技和產業資源,引導市場消費,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開發、生產和應用。進入產業成熟期后,將主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以市場為導向配置資源。

  堅持產業鏈培育與應用環境建設相結合。以整車為龍頭,培育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及其關鍵材料和元器件、先進內燃機、高效變速器、汽車電子等產業鏈的發展;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保障,營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車應用推廣的使用環境,形成完善的社會配套體系,系統推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三、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

  (一)戰略定位

  1、產品發展方向

  以純電動汽車(含低速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節能汽車及高效節能發動機為重點,實現部分新能源汽車經示范運行考核后,達到批量生產的條件。實現低速電動車大規模化生產。大力推進高能效、低排放節能汽車發展,實現節能汽車產業規模化,不斷提高節能汽車的節能水平,努力擴大節能汽車在銷量中的占有率。大力推進配套零部件的發展,積極研發生產永磁電機、鋰電池、超級電容和整車控制系統,帶動鋰電池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產品的生產,提升鋰礦礦產采選冶水平,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

  2、技術發展方向

  選擇制約我省汽車產業發展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等重點項目進行集中攻關,在純電動汽車開發及關鍵技術研究、混合動力城市客車的研制開發和相關汽車關鍵零部件研究開發等方面開展技術攻關,力爭實現階段性突破,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研究更高效率的純電動汽車驅動及其控制系統,包括:驅動電機、控制器、傳動系統及動力總成控制技術、純電動汽車的結構設計、系統裝配設計、試驗設計及可靠性驗證等。開發基于純電動汽車專用底盤的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的新型電動汽車。

  開發純電動汽車驅動及其控制系統、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和新能源汽車共性技術發展的前沿技術;開發并掌握相關的系統設計、結構設計、裝配設計、試驗設計等關鍵技術。

  通過技術攻關,改進生產技術,最大化的利用好本地的鋰礦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附加值;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改善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為我國鋰電正極材料的發展提供優質的原料保障,為電池廠家提供優質的鋰電池正極材料;為電動車企業提供安全、優質的動力電池。最終達到優化產業結構,打通上下游產業鏈。

  (二)發展目標

  到2015年,全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主營收入達 1000億元,工業增加值 300億元,利稅總額150億元。

  1、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

  全面突破和掌握高效動力總成、汽車輕量化、低阻零部件等先進節能技術。掌握柴油機高壓共軌,汽油機缸內直噴、稀薄燃燒、渦輪增壓等高效內燃機技術;六檔及以上手動和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技術;高強度鋼、輕質合金材料、塑料復合材料等材料應用和激光拼焊等先進成型技術;掌握以動力電池及混合動力驅動的新能源汽車的整車及關鍵零部件最新設計制造技術;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有一個明顯提高,部分產品要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到2015年,初步建立以骨干企業為核心的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部分核心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形成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3萬輛,低速電動車30萬輛、年產節能汽車55萬輛的綜合生產能力。力爭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實現銷售收入150億元,低速電動汽車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節能汽車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

  2、動力電池發展目標

  充分利用我省的鋰云母資源,以資源為依托、不斷延伸資源深加工的產業鏈,在鋰云母提取鋰及其深加工、新型動力電池正極材料、高容量大功率動力電池三大領域有新的突破,并逐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附加值,使資源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又以產業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使資源型產業向資源和科技型產業轉變,從而形成有競爭力的產業,推動我省新能源動力鋰電池產業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到2015年,形成年產動力電池10億安時,含鋰正極材料1.2萬噸,鎳氫電池負極材料稀土貯氫合金粉2萬噸,碳酸鋰1.2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力爭到2015年,動力電池及材料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

  3、其他相關配套產品發展目標

  通過自主創新,掌握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的優化設計技術、規模生產工藝和成本控制技術,并實現產業化。

  到2015年,形成年產電子控制系統1萬臺套,高性能永磁驅動電機2萬臺套的生產能力。穩步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逐步形成與市場規模相適應的基礎設施體系。力爭到2015年,零部件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

  四、區域布局和產業重點

  根據產業政策積極引導地方和社會投資,既要鼓勵積極性高、具備一定條件的企業從事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又要防止一哄而起,避免低水平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

  1、重點發展地區:南昌、宜春、新余、景德鎮、上饒、贛州。

  南昌:以江鈴汽車集團為核心,大力發展節能型輕型汽車、商務車以及MPV多功能用途車、轎車等乘用車,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以凱馬百路佳客車公司為重點,加快客車產品的升級換代,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性能、質量和檔次,重點發展純電動客車和混合動力客車。以南昌小藍經濟開發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為依托,進一步做大做強節能高效發動機、變速器、傳動系統、制動系統、懸掛系統、汽車總線控制系統中的零部件產業。整車重點抓好江鈴汽車集團公司年產1.5萬輛各類新能源汽車項目,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南昌福瑞德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千輛電動汽車項目,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江西凱馬百路佳客車有限公司年產1千輛新能源客車項目,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關鍵零部件重點抓好格特拉克(江西)傳動系統有限公司年產55萬套雙離合器變速箱項目,實現銷售收入47億元;南昌福瑞德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萬套電動汽車專用自動變下速箱項目,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江西直方數控動力有限公司年產20萬套柴油發動機電控單體泵,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江西江鎢浩運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鎳氫電池儲氫合金粉項目,實現銷售收入9億元。到2015年南昌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銷售收入達270億元(其中出口創匯5億元),工業增加值80億元,利稅總額40億元。

  宜春:以國家鋰電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為平臺,大力發展正極材料、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等,形成較為完整的鋰電產業鏈。力爭在宜春建立起年產35-50萬組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鋰云母的產能達到16萬噸以上,形成年產6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17萬噸左右的鋰離子電池, 10萬組以上大、中、小型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組的生產能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電動汽車產品;同時抓好國家級鋰電技術研發及檢測中心建設項目、鋰離子電池磁隔膜生產項目、光伏照明鋰離子儲能電池項目、電動車用驅動電機生產項目、鋰電池循環綜合利用項目、 充電站、充電樁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重點項目主要包括: 宜春鉭鈮礦總采選能力達到7000噸/日擴能改造,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江特鋰電池材料有限公司富鋰錳基正極材料項目年產4000噸富鋰錳基正極材料、1000噸三元正極材料, 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江西福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年產5億AH鋰離子電池,實現銷售收入250億元;江西聯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年產1億AH動力型鋰離子電池,實現銷售收入710億元;宜春合縱鋰業科技有限公司鋰云母固氟重構低成本提取電池級碳酸鋰產業項目,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北京神州巨電有限公司建設年產1億AH動力固態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產業基地,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江西本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碳酸鋰10800噸、硫酸銣2000噸、硫酸銫280噸項目,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國家電網江西分公司建設500個充電樁、5個中型電動汽車充電站等項目,實現銷售收入1億元。力爭至2015年,宜春市的鋰能產業初具規模,形成鋰云母采選-->碳酸鋰-->鋰電池材料-->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鋰電汽車的完整的鋰能產業鏈條,實現銷售收入130億元,工增加值39億元,利稅總額20億元。

  新余:按照”掌控上游、突破中游、集聚下游”的發展路徑,重點發展鋰電產業,特別是電池級碳酸鋰的生產。打造動力與儲能電池包括電池材料、成品電池、應用產品及其配套產品的完整產業鏈。以江西江鋰新材料公司、贛鋒鋰業公司為依托,進一步提高碳酸鋰等鋰鹽的產業化和規模化水平,做大電池級碳酸鋰等鋰鹽的生產規模,力爭產能規模占到全國的40%以上,提高產業發展的掌控領引能力。發揮碳酸鋰等鋰鹽的產業優勢,發展鋰電池材料、鋰電池、鋰制品,拓展產業發展空間。通過招商引資發展電動車、電動工具等產品,提高下游產品的產業化、規模化和商業化水平。重點抓好江西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年產30000噸電池級碳酸鋰6000噸碳酸鋰、3600噸氯化鋰項目,實現銷售收入4億元;江西金鋰科技有限公司年產6000噸磷酸鐵鋰項目,實現銷售收入102億元;江西江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05000噸鋰鹽項目,實現銷售收入102.5億元。;江西龍氏新能源有限公司年產4億AH磷酸鐵鋰電池項目,實現銷售收入40億元;到2015年,新余市新能源汽車鋰電材料及新能源汽車銷售收入達120億元,工業增加值36億元,利稅總額18億元。

  景德鎮:以昌河汽車公司為核心,重點發展轎車、多功能車、節能微型車等乘用車、商用車以及小排量高效節能發動機,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以昌河汽車重組為契機,加快YV5等新車型的研發生產及項目建設,發展汽車產業園,擴大汽車發動機生產規模,構建新型汽車生產基地,力爭到”十二五”末期汽車產量達50萬臺,汽車發動機產量達30萬臺。同時,推進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建設,全力打造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重點抓好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年產5000輛純電動汽車項目,實現銷售收入7億元;55萬輛節能汽車項目,實現銷售收入248億元;35萬臺節能發動機項目,實現銷售收入32億元;到2015年,景德鎮市節能汽車銷售收入達280億元,工業增加值70億元,利稅總額42億元。

  上饒:依托上饒客車廠的優勢,豐富客車產品品種,拓寬產品市場。重點發展純電動客車(含增程式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低速電動車等新能源客車,引進戰略投資者,提升上饒客車的核心競爭力。重點抓好江西博能上饒客車有限公司年產1500輛新能源大中型客車及年產20000輛低速電動車項目的建設。銷售收入達50億元,工業增加值13億元,利稅總額8億元。

  贛州: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大力發展動力鋰電池和新能源汽車(低速電動車)。重點抓好贛州晶泰鋰業有限公司年產2500噸碳酸鋰項目,實現銷售收入1.3億元;江西西部資源鋰業有限公司年采選40萬噸鋰輝石、5000噸碳酸鋰、2000噸鋰電池正極材料,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中礦(贛州)國際鈷業有限公司年產200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磷酸亞鐵鋰生產線,實現銷售收入0.3億元;孚能科技(贛州)有限公司年產2億AH鋰離子動力電池,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江西科慧電池新能源有限公司年產3.6億AH圓柱鋰離子動力電池,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江西鴻翔電動車輛制造有限公司年產30000輛低速電動汽車項目,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 到2015年,贛州市新能源汽車鋰電材料及低速電動汽車銷售收入達110億元,工業增加值33億元,利稅總額17億元。

  (二)產業重點

  1、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以純電動汽車(含低速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作為重點技術研發對象,研究整車分布式控制系統,掌握基于新型電機集成驅動的底盤動力學控制、整車控制系統、智能交通、車網融合(V2G)等前沿技術;研究電動汽車制動能量回收的分析與控制系統,優化產品性能,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實用性,逐步實現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

  節能汽車:為我省汽車產業發展主導方向,重點發展高能效、低排放節能發動機和節能汽車,通過優化產品設計,強化系統匹配,研究和應用節能、減排新技術,實現產品技術升級,使發動機及整車產品在保證優秀的綜合性能的前提下不斷降低能耗和排放指標。同時,通過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加大技改投入,系統優化產品生產線,實現高效的規模化生產。

  2、動力電池

  重點突破動力電池核心技術,提高電池性能和壽命,降低成本。開發新型正極材料和高容量合金負極材料,加強電池管理可靠性研究和輕量化設計,提高電池比能量;改進電極材料循環性能,開發長壽命電池體系;提升電池體系低成本制備技術,推進電池零配件和系統組合件的標準化和規模化,進一步降低成本。重點開展電池優化設計、工藝創新和裝備改進,提高電池及關鍵材料的生產一致性;開發電池充放電壓控制和熱控制等新技術,提高電池安全性;充分利用我省豐富的鋰資源和裝備制造業優勢,加快推進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和生產裝備自主化。重點支持具有技術基礎和發展潛力的企業,自主研發和生產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質等關鍵材料。同時,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裝備制造企業,自主研制動力電池及關鍵材料的生產、控制與檢測裝備,打破國外壟斷。

  依托動力電池研究試驗和產業化基地,建立動力電池技術發展體系,開展下一代高質量動力電池及高比能動力電池新材料、新體系的前瞻性研究,以及新結構、新工藝等應用技術研究,取得核心知識產權。

  3、關鍵零部件

  建立和完善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自主研發能力。重點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自主研發驅動電機硅鋼片、高性能絕緣材料和永磁材料等核心零部件技術,以及相關檢測、制造裝備。突破電動化總成控制系統(電動空調、電動轉向、制動能量回饋控制系統)技術。研制生產高效電力驅動傳動系統,并逐步形成產業化。

  五、發展舉措和政策建議

  (一)發展舉措

  1、建設產業創新體系,提升創新能力

  全面構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共性技術研發平臺。集中全行業科技資源,共同開展系統集成、動力總成、電磁兼容、高壓安全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加快建立先進的整車設計與開發流程。重點支持骨干整車企業聯合開發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共用車型平臺,以及先進汽車節能共性技術平臺,全面提升我省汽車工業整體水平。

  建立有效的共性技術平臺共享機制。根據”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則,加強產學研協作針對不同類型共性技術平臺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共享模式,建立全行業共享的技術平臺和產品開發數據庫,打破目前相互封閉、重復分散的格局。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實現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大規模產業化為專項主要目標,突破和掌握一批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品。支持建立四個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相關的省級工程(技術)中心:江西省新能源汽車研究與試驗工程(技術)中心、江西省新能源動力電池工程(技術)中心、江西省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工程(技術)中心、江西省新能源汽車控制與安全工程技術中心。

  組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由企業、大學、科研機構或其他組織機構,以企業的發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為基礎,以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為目標,以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契約為保障,形成聯合開發、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技術創新合作組織。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構建是加強產學研結合,促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提高產學研結合的組織化程度,在戰略層面建立持續穩定、有法律保障的合作關系;有利于整合產業技術創新資源,引導創新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有利于保障科研與生產緊密銜接,實現創新成果的快速產業化;有利于促進技術集成創新,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結合我省實際,現階段應引導和支持組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可以聚集簽約各方的科技資源,加強產學研的緊密結合,共同致力于解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關鍵技術的創新開發和產業化問題,增強我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2、加大技術改造

  實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專項。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改造。積極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和上下游配套制造企業,打造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完整的電動汽車產業鏈,形成要素集聚、規模集中、配套齊全的電動汽車產業集群。吸引和支持境內外整車生產企業和零部件廠商來贛投資建廠。

  3、實施人才和知識產權戰略

  加強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以專項工程為依托,培養一批知名的領軍人才。加強電化學、新材料、汽車電子、車輛工程、機電一體化等相關學科建設,培養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及管理人才。培養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實施人才引進計劃,鼓勵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從國外引進專業人才。加快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積極培養和引進新能源汽車高端領軍人才和專業研發人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廣泛開展技術培訓,提高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

  部門合作、統籌規劃、系統設計,構建全產業鏈的專利體系。加強知識產權的應用和保護,激勵原創性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改進高校和科研機構知識產權的評價使用制度,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評估交易辦法,加大對創新成果的獎勵力度。

  4、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為節能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動力和條件。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制定產業發展指導目錄,開展產業統計監測調查,加強與相關規劃和政策的銜接。加強對各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導,優化區域布局、發揮比較優勢,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協調發展格局。各地區要根據總體部署,從當地實際出發,突出發展重點,避免盲目發展和重復建設。

  (二)政策建議

  1、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在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的基礎上,省財政安排專項配套資金,重點支持省產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和以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的節能汽車推廣,包括用于支持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建設充電設施、開展電池回收。

  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新能源汽車產業,設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應用推廣專項資金,用于扶持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與產業化、示范應用及建設配套服務設施的補助。鼓勵社會資金通過參股或債權等多種方式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發行企業(公司)債券等,充分發揮現有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功能。

  2、落實稅收激勵政策

  在全面落實現行各項促進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支持高技術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稅收政策的基礎上,結合稅制改革方向和稅種特征,針對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特點,研究完善鼓勵創新、引導投資和消費的稅收支持政策。對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生產、研發給予稅收減免,以提高企業研發和生產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積極性。對消費者購買純電動汽車、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減半征收節能汽車車輛購置稅和消費稅。

  3、完善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

  各級地方政府應根據本地情況,對新能源汽車免除現行的限號行駛、牌照拍賣等限制政策,制定實行新能源汽車過路過橋費、停車費減免,充電費優惠等扶持政策。

  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制定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總體發展規劃,制定充電設施設計和建設規范,推進標準化。逐步建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配套服務設施。有條件的地區應做好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建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服務網絡。南昌市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與示范應用推廣為契機,在公交、出租、公務等公共領域推廣應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和電池交換站,建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維修服務網絡,逐步完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通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示范應用推廣,推進新能源汽車的自主研發和產業化,促進汽車產業結構的優化與調整,實現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

  4、建立動力電池回收和資源利用管理制度

  執行國家相關政策,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設定動力電池回收及再生企業準入條件,明確動力電池收集、存儲、運輸、再生處理等環節的管理要求。研究制定促進電池再生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和環保水平的優惠政策。完善行業準入等相關管理辦法,合理利用鋰、稀土等戰略性資源。

  5、公共機構采購公務用車向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傾斜

  將符合條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品列入有關節能環保和自主創新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目錄),享受國家關于自主創新產品、節能產品等政府優先采購的扶持政策。各級政府及公共機構,實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強制性采購,逐步擴大采購規模,至2015年新能源汽車采購比例不低于10%,節能汽車不低于50%。

來源:江西省政府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zhengce/21457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收藏
0
  • 分享到:
發表評論
新聞推薦
第一電動網官方微信

反饋和建議 在線回復

您的詢價信息
已經成功提交我們稍后會聯系您進行報價!

第一電動網
Hello world!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银川市| 惠水县| 轮台县| 台北市| 太湖县| 锡林郭勒盟| 亳州市| 乐都县| 鄂伦春自治旗| 教育| 九龙县| 射阳县| 竹北市| 乌海市| 行唐县| 容城县| 鄂温| 静安区| 高青县| 赤壁市| 聂荣县| 察哈| 兴山县| 临清市| 荆门市| 通州市| 岱山县| 阳东县| 凌海市| 平塘县| 抚顺县| 都江堰市| 团风县| 台北县| 离岛区| 积石山| 巴林右旗| 丽水市| 四会市| 光泽县| 霍林郭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