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迷奸一区,国产小仙女视频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app,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97精品 ,天天干天天骚天天色,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不卡一区二区,www.szjiaye.cn,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1. 首頁
  2. 資訊
  3. 政策
  4. 廣州交通發展白皮書(征求意見稿)

廣州交通發展白皮書(征求意見稿)

廣州市政府

廣州交通發展白皮書

White Paper of Guangzhou Transport Development

(征求意見稿)

廣州市交通運輸研究所

二〇一二年九月

  前言

  在成功舉辦”兩個亞運”以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后,廣州交通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門戶型綜合交通大格局已初具規模,城市交通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交通信息化管理覆蓋范圍逐步擴大,為廣州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近年來廣州市中小客車保有量年均增長率達19%,道路資源難以滿足機動車新增需求,帶來一系列交通問題。為了全面深入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加快新型城市化、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落實”低碳經濟、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發展理念,廣州交通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新形勢下進一步提升我市綜合交通服務水平,市交委組織我所編制了《廣州交通發展白皮書》,擬通過制定符合我市實際的系統化交通政策,積極推動廣州交通科學發展。

  《廣州交通發展白皮書》在對我市交通全面摸查現狀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城市及交通發展成就,從交通資源適應性角度分析目前交通發展存在的問題與癥結,查擺與世界先進城市發展的差距,明確了未來發展目標,重點針對城市對外及內部交通系統建設、交通需求管理、公共交通服務、智能交通及交通環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發展策略及行動,進一步促進區域交通一體化,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交通資源,有效提升交通運行效率,以交通發展有力支持城市發展。

  第一篇家底篇

  第一章 對外交通資源

  第1 條 白云國際機場為中國國內完善、輻射全球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之一,目前已建成一期工程占地面積約15 平方公里,航站樓6 個指廊以及2 條跑道投入運營。至2011 年末,已開通國際航線103 條,基本覆蓋世界各大洲主要城市,國內航線120 條 ,基本覆蓋全國大中城市。

  第2 條 廣州鐵路樞紐是全國四大鐵路客運樞紐之一,現已形成銜接京廣、廣深、廣茂、武廣高速、廣珠城際以及廣深港專線六大干線的雙人字形樞紐,以廣州南站、廣州站、廣州東站為主,廣州北站為輔的”三主一輔”的客運樞紐和7個樞紐貨運站的格局。至2011 年末,廣州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468 公里 。

  第3 條 廣州港是我國沿海主要港口和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并將逐步發展成為華南地區集裝箱運輸的干線港,現已形成以南沙港區為龍頭,以新沙、黃埔等港區為輔助的廣州港發展新格局,并成為全球首批國際衛生港口和國家保稅港區。至2011 年末,廣州港擁有萬噸以上泊位65 個 ,出海航道約153公里,其它航道約167 公里 。

  第4 條 至2011 年末,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9015 公里 ,公路網密度達到1.2 公里/平方公里,所有行政村和300 人以上自然村實現了通水泥路。其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617 公里 ,形成了”環+放射”狀高等級路網體系,基本覆蓋了我市各行政區域(含縣級市),并有效連通周邊城市。

  第二章 市內交通資源

  第5 條 至2011 年末,市區(十區)城市道路總里程達7072 公里,道路總面積約10032 萬平方米 。

  第6 條 至2011 年末,全市已開通城市軌道1-5、8 號線、珠江新城APM線及廣佛線共8 條線路,通車總里程達236 公里(含廣佛線佛山段) ,運營車輛數239 列。

  第7 條 至2011 年末,全市公交線路約850 條,線網總長度14574 公里 ,其中新七區674 條。市區公交專用道總里程約202 公里(包含中山大道BRT)。水上客運航線13 條(其中輪渡線10 條,水巴1 條,車渡線2 條),總航程約16 公里,配船總數29 艘 。

  第8 條 至2011 年末,全市共有路外停車場3153 個,泊位約49.4 萬個;露天臨時停車泊位7.0 萬個泊位;路邊停車泊位2.9 萬個 。加上非營業性泊位,全市停車泊位總數約80 萬個。

  第三章 機動化發展狀況

  第9 條 至2011 年末,全市機動車保有量232.5 萬輛,其中小客車157.3萬輛 。

  第10 條 至2011 年末,全市公共汽電車保有量達11744 輛 ,其中新七區10019 輛,三區兩市1725 輛 。

  第11 條 至2011 年末,全市出租車達19294 輛 ,其中,新七區17671 輛;三區兩市1623 輛。

  第12 條 至2011 年末,全市摩托車累計45.4 萬輛 ,較上年53.5 萬輛,降幅約15%。近7 年廣州市摩托車數量持續下降。

  第13 條 至2011 年末,全市各類型貨車總量約為24.1 萬輛 ,約占全市機動車總量的10%。

  第四章 交通運輸服務能力

  第14 條 2011 年白云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4504.4 萬人次,國內排名第二;鐵路客運量為10487 萬人次,公路客運量51107 萬人次 ,居國內領先水平。

  第15 條 2011 年白云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達118 萬噸 ,位居國內第三。廣州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到4.48 億噸和1442.1 萬標箱 ,均位居國內第四,分別居世界第六和第七位。鐵路貨運量為6464 萬噸,公路貨運量為45448 萬噸 ,公路貨運依然是對外貨運輸的主體。

  第16 條 2011 年全市公共交通客運量達50.2 億人次,其中軌道交通客運量16.4 億人次,公共汽電車客運量25.3 億人次,出租車客運量8.3 億人次 ,水上公交客運量0.2 億人次 。

  第17 條 2011 年市區個體機動交通出行比例較去年的40%持平,市區公共交通與個體交通比例基本維持在6:4 的水平 。近5 年廣州市區個體交通機動化出行比例總體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第五章 交通運行及環境狀況

  第18 條 2011 年核心區晚高峰廣州道路全網平均車速約24.1 公里/小時,主次干道平均車速22.9 公里/小時,其中平均車速低于20 公里/小時的主干道占27% ,主要分布在老城區、天河核心區和城區主要進出通道。核心區內經常發生交通擁堵的路段或交叉口約120 個,由點到面蔓延。

  第19 條 2011 年城市軌道日均客運量449 萬人次,最高日客運量達到660萬人次 ,全網客流密度約1.90 萬人次/公里,高于北京的1.60 和上海的1.27,居全國最高。一、二、三、五號線在高峰期間客流需求較大,運力相對不足,車廂比較擁擠。

  第20 條 中心城區公交車晚高峰的運行速度為17 公里/小時 (其中BRT通道運營車速達到25 公里/小時 ),BRT 通道開通之后,沿線的公交運行服務比之以前改善顯著。

  第21 條 機動車保有量和出行量的快速增長所帶來的大氣污染壓力越來越大,機動車排氣污染已成為影響廣州市空氣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廣州市機動車排放已成為PM2.5 的主要來源之一,中心城區機動車排放PM2.5 占大氣總量的比例高達38%。

  第二篇問題篇

  第六章 交通發展存在的問題

  第22 條 大交通管理體制仍需完善。交通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環節、各方式有效銜接、協調一致。目前我市交通工作實行切塊分散管理,各部門受職能局限容易產生管理本位和缺位,不利于對城市交通平衡發展、綜合管理實現有效統籌,交通資源難以得到充分利用和整合。

  第23 條 交通基礎設施與城市空間布局不夠協調。部分重點發展區域目前仍無城市軌道可達;部分區域配套交通設施不足,存在滯后于地區發展、設施配套落后的問題;缺乏有效的交通影響評價制度,中心城區部分新建、改建項目未能充分考慮交通承載能力;部分用地功能布局有待優化,中心城區分布著大量吸引貨車交通的批發市場。

  第24 條 戰略性基礎設施輻射能力亟待增強??崭奂枭⒕W絡通道不夠完善,貨郵吞吐量僅約香港、上海的29%、33%;海港港口集疏運通道能力、航道基礎設施通行能力有待提升,水鐵、公鐵聯運發展需要大力發展;鐵路樞紐旅客發送能力飽和,春運”一票難求”仍突出;高速公路網密度約7 公里/百平方公里,是上海的58%(12 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網絡還不完善,一體化對接任務艱巨。

  第25 條 公共交通吸引力仍需進一步提高。中心城區公交車晚高峰的運行速度低于社會車輛的運行速度,難以與個體機動車形成有力競爭。軌道交通線網密度不高,僅為31.7 米/平方公里,遠低于上海71.6、香港196 及新加坡207。與香港、東京相比(均在80%以上),機動化出行中市區公共交通比例較低。

  第26 條 道路資源難以滿足機動車新增需求。近五年廣州市中小客車年均增長率達19%,與此同時城市道路里程年均增長率僅約2%,僅為中小客車增長率的1/10。廣州市試行了中小客車總量調控措施,但對中小客車存量尚無相應綜合管理措施。

  第三篇目標篇

  第七章 發展戰略與目標

  第一節 發展戰略

  第27 條 交通發展戰略:建管并重,凸顯一體化與差異化戰略。1、一體化:其內涵為整合,通過交通與土地、各交通系統之間、交通系統內部的整合,實現交通資源配置的最優化。2、差異化:表現為交通發展方式上的差異化。通過收費差異化措施,調節交通供需的空間分布不均衡性;通過交通方式定位和地區模式差異化管理,實現有限資源的最佳配置和合理使用,提升交通系統的整體服務水平,促進城市和交通的可持續發展。

  第28 條 戰略任務:”一體、兩優、三強化”。1、一體:完善區域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加強城市對外輻射功能,促進城鄉一體化、區域一體化發展,提高廣州市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2、兩優:優化內部交通基礎設施結構,構筑城市立體交通網絡;優化城市規劃建設與交通設施配置,提高城市土地利用與交通設施供給的匹配性。3、三強化:強化公交優先政策、強化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強化智能交通服務水平。

  第二節 發展目標

  第29 條 近期(2015 年)初步構建以”開放、暢達、低碳、智慧、公平、安全”為特征的現代化服務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升交通運行效率,體現”低碳經濟、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發展理念?!_放,形成與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戰略定位相適應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獣尺_,形成與區域發展相適應,溝通內外、連接城鄉的城市客貨運輸網絡,各種交通方式運作高效。至2016 年,力爭中心城區干道平均車速不低于25 公里/小時?!吞?,轉變交通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倡導綠色低碳交通出行。至2015 年,機動車尾氣排放合格率≥95%;交通噪聲≤65 分貝?!腔郏瑯嫿ㄒ晕锫摼W等高新技術為核心的信息化應用系統,完善以廣州交通信息指揮中心為核心的智能交通管理和應用體系,實現交通行業管理信息智能化。————公平,合理利用資源,交通投入向服務大眾的公共交通傾斜,使社會公眾平等地分享有限的交通資源。至2016 年末,中心城區機動化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擔率達70%?!踩∪煌ò踩芾頇C制,完善交通安全設施,加強安全教育,降低交通事故率。至2015 年,城市交通年事故率≤8 次/萬車;城市交通年死亡率≤3 人/萬車。

  第30 條 中期(2020 年)構建集約化高效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完善立體交通設施,以深化管理手段提升交通品質,以豐富交通內涵強化城市功能?!獏^域合作,打造1 個中心,即建設廣州國際客貨樞紐中心;完善2 套機制,即完善區域設施建設協調機制,完善客運服務管理整合機制;搭建3 個平臺,即構建區域公共交通運營平臺、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珠三角交通信息服務平臺?!獙ν饨煌?,建立內外通暢、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高效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到2020 年,空港客貨運量分別實現8500 萬人次和400 萬噸吞吐規模,海港貨運吞吐能力6.3 億噸、集裝箱2600 萬TEU?!青l發展,建設城鄉一體化的對外聯絡通道。到2020 年,城市軌道總里程力爭達到800 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1200 公里。————公交服務,繼續加大常規公交覆蓋范圍,全面覆蓋市區、外圍鄉鎮和農村地區;積極改善城市軌道、出租車、水上巴士服務質量。到2020 年末,中心城區機動化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75%。————交通管理,強化”政策引導、規劃調控、經濟調節、科技管理、法律規范”,促進交通、土地動態平衡,引導小汽車合理發展與使用,實現交通集約高效發展。

  第31 條 遠期(2030 年)構建國際化開放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內外聯動,對內立足珠三角,服務全國社會經濟發展,對外輻射全球,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戰略合作。————對外交通,構建多層次綜合樞紐體系,打造”對內、對外”兩個輻射扇面,對外形成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樞紐港,對內構建輻射全國的陸路快速客貨運輸體系?!獌炔拷煌?,形成交通與城市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交通與土地利用有效融合的可持續發展局面,各種交通網絡布局合理,各種運輸方式緊密銜接,各種服務設施配置合理?!煌ㄟ\行,對外客貨運力充足,形成航空、鐵路、公路、水運等多方式協同的一體化運輸體系;內部形成以公共交通為主導、物流配送體系完善的城市客貨運輸系統,各運輸方式服務系統協調、各職能部門管理協同高效;交通管理方面,利用科技手段,形成高效、安全、低碳運行的交通運行環境。

  第四篇措施篇

  第八章 加大交通設施規劃建設力度

  第一節 加強空港建設

  第32 條 拓展白云國際機場空港航線網絡,優化國內航線設置,積極拓展國際客貨運航線;加快白云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建設,建設第三跑道和滑行道系統、以及配套的燈光系統、飛機維修基地;重點建設2 號航站樓主樓、候機指廊、停車樓、站坪及其他附屬設施。

  第33 條 加快完善機場集疏運體系,規劃建設白云國際機場和火車北站組合樞紐,完善航空與城區內主要道路網絡,以及與珠三角城際軌道、城市軌道交通的銜接,加快建設配套公路長途客運站,實現白云國際機場成為集航空、鐵路、城際軌道、公路客運、城市軌道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第34 條 遠期建設機場遠距離停車場,完成T3 航站樓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研究規劃廣州第二機場及通用機場。

  第二節 推進海港發展

  第35 條 提升廣州港作為國家主樞紐港口和泛珠三角對外貿易口岸作用,近期建設成為亞太地區綜合性樞紐港和國際集裝箱運輸干線港,遠期發展為廣州國際航運中心。

  第36 條 大力推進廣州港設施建設,積極發展南沙港區和新沙港區,建設相關功能碼頭,通過深水航道拓寬,提升航道通行能力,加大港口貨物吞吐能力。

  第37 條 加快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大力發展海鐵聯運和水水中轉,提高港區國際中轉和內河轉關能力,推進鐵路疏港通道和公路疏港通道的建設,擴展港口腹地輻射能力。

  第38 條 優化提升廣州港服務功能,結合廣州旅游產業發展,建設國際郵輪碼頭和大型游艇基地,大力開辟國際郵輪業務,打造國際郵輪母港。積極拓展國際海運網絡,吸引國際班輪公司加密航線。

  第39 條 遠期順應國際港口發展趨勢,全面提升港口軟環境和服務功能,大力發展港口現代物流和現代航運服務業務,并加強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在航運、物流組織服務上的合作和對接。

  第三節 提升鐵路輻射

  第40 條 鞏固廣州作為全國四大鐵路客運中心地位,加快建設東部新塘樞紐中心,統籌推進廣州火車站的整體改造,形成廣州南站、廣州東站、廣州站為主,廣州北站、新塘站為輔的”三主兩輔”格局;進一步完善國家鐵路網絡,加大輻射湖南、廣西、貴州等泛珠三角地區的能力;提升鐵路貨運運能,完成鐵路電氣化改造,逐步形成客貨列車基本分線運行、機動靈活的鐵路運輸系統。

  第41 條 大力推進城際軌道交通建設,加快推進廣州與其周邊城市軌道線路建設,盡快形成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城際軌道線網絡體系,構建鐵路網、城際軌道網、地鐵網的立體化交通運輸體系。

  第四節 完善公路網絡

  第42 條 構筑區域高速公路網絡體系,加快推進廣州與周邊城市道路、橋梁建設,加強廣州與深莞惠及珠中江經濟圈的聯系,并增強廣州對粵北及以遠區域的輻射帶動能力,形成”三環十五射”高速公路網骨架系統,促進廣州成為華南地區高速公路網絡中心、公路客貨運輸樞紐中心。

  第43 條 加快國道、省道的快速化改造,加強中心城區與增城、從化的聯系;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機制,逐步完善配套安全設施,提升農村公路服務水平。

  第五節 構建客貨運輸樞紐體系

  第44 條 適應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定位,以”區域共享”和”珠三角一體化”為發展導向,形成以空港、海港為龍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高效的現代綜合運輸樞紐體系。

  第45 條 構建廣州客運、貨運三級樞紐體系,實現城市對外交通與內部交通的高效銜接轉換,強化貨運樞紐與產業布局協調發展。

  第六節 升級城市道路網絡

  第46 條 加快完善重點發展區域骨架路網系統,形成全市域”四環、十九射、七聯絡”高快速路主骨架,加強城市內部道路與對外通道的銜接,提高路網層次性、通達性。

  第47 條 完善外圍區域路網規劃,重點加快東部山水新城、南沙濱海新城等區域內部道路與對外通道的建設,并加強市域各產業功能區之間的快速聯系。

  第48 條 完善中心城區路網結構。打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段,改造重要交通節點,提升路網承載能力,提高路網高峰時段整體運行效率。

  第七節 加快公共交通建設

  第49 條 持續加大軌道交通網絡建設力度,探索新型公交系統,積極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公交汽電車為主體,出租車、水上巴士等為補充的多模式、多層次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發揮軌道交通對城市空間拓展的引導作用,以及對中心城區客流疏解作用。

  第50 條 積極探索公共交通用地開發與投融資建設新模式。參照香港等地區地鐵開發成功經驗,制定公共交通與土地利用協調發展的相關政策,提高土地節約與集約利用程度,吸引、鼓勵各方力量參與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第51 條 依托軌道交通發展,加強軌道與銜接設施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推進城市交通樞紐的一體化發展,全面優化城市客運交通系統。

  第52 條 結合城市空間格局、路網系統及公交網絡布局的變化,完善公交站場規劃布局,保障新開發區域公交站場建設用地,滿足城市公交可持續發展需求;積極推進公交港灣站建設,新建及改擴建城市道路同步建設港灣式公交??空?。

  第53 條 結合城市發展和土地利用規劃,遵循連續性、網絡化和系統性的設置原則,進一步拓展公交專用道網絡,新建、改擴建的城市道路結合實際需求同步規劃建設公交專用道,形成快速、暢達的地面公交專用通道系統。

  第八節 優化停車設施建設

  第54 條 完善與城市發展相協調的停車設施供給制度,實現靜態交通與動態交通協調發展;停車設施發展思路由擴大供給為主逐步向需求管理轉變,通過對不同區域、不同類型停車泊位差異化供給,形成與城市發展、土地利用、公共交通發展相互協調的停車設施發展格局。

  第55 條 優化中心城區停車設施供給,對老城區、商業繁華地區及老居住小區等停車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的地區適度建設公共停車設施,鼓勵中心城區的建筑物配建車位向社會車輛開放,有效提高停車資源利用效率。

  第56 條 外圍區域采取適度放寬的停車發展策略,鼓勵提高各類停車場供應;結合公共交通換乘型樞紐建設,加大外圍地鐵沿線配建”P+R”停車場力度。

  第九節 完善慢行及其他道路輔助設施

  第57 條 根據道路等級、屬性,因地制宜,合理地規劃布局立體過街設施;結合城市道路建設和改造,完善廣州市快速路及交通性主干道的立體行人過街設施,提供人性化安全連續的步行系統,實現人車分流。在城鄉結合部等外圍居住組團,加強慢行系統與公交系統的銜接,引導”步行/自行車+公交”的出行方式。

  第58 條 加快推進主干道交通流檢測設施和交通可變情報板的建設,加強動態交通和靜態交通誘導,提高道路車流動態引導管理水平;完善道路標志標線系統、道路信號控制系統,提升道路交通運行效率,促進道路交通有序、高效、可靠運行。

  第九章 提升交通運行服務

  第一節 增強城際交通服務

  第59 條 發揮廣州港的優勢,通過建設共同利益機制,推進廣州港與珠三角港口群協調發展。

  第60 條 按照互補互惠、互聯互通原則,深化珠三角區域合作,加強信息共享、協同管理,構建區域交通運輸信息服務共享平臺,協同推進珠三角公共交通”一卡通”。

  第61 條 完善區域管理協調機制。建立專責小組協調會議制度,協調解決設施建設、重大管理等合作問題。

  第二節 提高公交服務品質

  第62 條 結合軌道交通線路開通,優化調整公交線網,提高公交與軌道交通網絡一體化程度,促進軌道交通與地面常規公交協調發展。

  第63 條 結合城市空間布局、土地開發及客流需求的變化,拓展公交線網覆蓋范圍,全面覆蓋城區、鎮、村,形成”布局完善、銜接方便、通達城鄉、溝通內外”的常規公交網絡。

  第64 條 完善”干線-支線-微循環線”三級常規公交線網,發展高峰快線、夜班線、節假日公交專線、商務專線等特色公交,重點完善城鄉結合部公交服務,加快實現城鄉公交服務多樣化和均等化。

  第65 條 針對全市設置公交專用道的主干道,試行公交優先信號設置,提高公交運行效率。

  第66 條 適時增加軌道交通、常規公交、出租車運力供給,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滿足公共交通出行需求。

  第67 條 依托天然的珠江水系網絡,開行新一輪的水上巴士線路,推進配套碼頭設施,更新升級運營船舶,通過與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接駁,構建多層次的水域客運交通體系,打造廣州靚麗的水域名片,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運輸系統。

  第68 條 完善公共交通行業管理的機制,加強軌道交通、常規公交、出租車、水上巴士等企業的日常服務監管;完善公共交通站場服務設施配置,提高運營服務水平。

  第三節 打造現代物流體系

  第69 條 統籌規劃現代物流體系,優化物流行業用地布局,促進物流用地規?;?、集約化發展。推動傳統物流業轉型升級,引導扶持物流企業向高端化發展,積極發展以第四方物流為主的高端物流業態,鼓勵龍頭企業拓展物流增值服務,延伸服務領域;落實國家和省甩掛運輸試點工作。

  第70 條 加大現代物流業的政策扶持。組織開展廣州現代物流業政策研究,鼓勵物流企業做大做強;修訂貨運”三區”政策;提高現代物流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效能;加快重點現代物流項目用地和建設審批;加大金融信貸、稅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第71 條 推進物流信息建設及城市配送。加快完成南方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與應用,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及信息資源開放共享;積極發展成為國家城市配送試點城市,建設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鼓勵物流業務剝離或外包,引導第三方專業城市物流配送企業發展。

  第四節 營造優質交通出行環境

  第72 條 著力提升運輸裝備低碳化水平,推動運輸樞紐場站節能低碳;大力推廣應用公路建養低碳技術應用;加強交通噪聲監管,推廣應用交通降噪技術,加強道路和軌道沿線噪聲監測,推廣應用降噪路面、吸聲涂料、隔音屏、住宅隔音窗改造等降噪技術和措施。

  第73 條 加強不同運輸方式、運輸企業和服務管理,大力推廣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應用;建立新能源車輛技術管理規范,跟蹤新能源車輛示范運營情況;加快低碳交通規劃、監測標準、統計考核、監督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制定一系列配套制度。

  第74 條 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機制,開展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研究,強化安全生產救援,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加大道路交通安全執法力度。加強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公眾交通安全意識。

  第十章 加強交通管理水平

  第一節 加強城區規劃控制

  第75 條 加強規劃調控,促進交通設施與城市功能的協調發展,支撐城市建設與空間格局優化,實現交通與用地之間的良性互動。構建一個都會區、兩個新城(東部山水新城和南沙新區),三個副中心(花都、從化、增城),加快兩個新城和三個副中心教育、行政、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資源的配置,不斷完善綜合配套和城市服務功能,增加就業崗位,引導中心城區新增人口向外圍城區轉移。

  第76 條 建立有效的交通影響評價制度或辦法,完善建設項目審批程序,加大交通影響評估結果對項目報批的決策影響力,合理控制中心城區建筑增量和開發時序。

  第77 條 大力推進批發市場和貨運市場的轉型升級及格局調整,中心城區不再新增審批批發市場、貨運市場;推進外圍區展貿型專業市場建設,加快落實現有批發市場對接物流園區,積極穩妥、適度有序實施中心城區主要交通節點的重點批發市場的整治、改造或轉型。

  第76 條 加強開發項目配套交通基礎設施”三同步”實施機制,針對城市重點開發區域,嚴格落實修建性詳細規劃的要求,開發項目主體與配套交通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

  第二節 加強交通綜合治理

  第77 條 實施城市交通綜合治理,持續改善交通狀況,維護道路交通秩序,營造和諧交通氛圍。統籌制定年度交通擁堵點改善工作計劃并實施。科學評估道路交通狀況,建立交通擁堵點治理長效機制。

  第78 條 加強對影響城市交通運作的貨運市場、貨運停車場周邊區域進行交通秩序整治,降低貨運交通對城市道路運行的負面影響。

  第79 條 建立交通疏導應急預案庫,完善中心城區道路排堵保暢通工作機制,綜合整治非法營運,加大各類嚴重違法行為的執法力度,組織開展文明宣傳和教育。

  第三節 優化道路交通組織

  第80 條 針對道路交通流量分布特征,結合路網形態,對有條件的路段實施單向交通組織管理,改善路網交通運行秩序和運行效率。研究試行僅允許公交車通行的車道組織模式,加大公交路權優先力度。

  第81 條 研究試用潮汐式可變車道控制技術,早晚高峰呈現交通流量”潮汐現象”的道路試行潮汐式可變車道,提高過江通道及進出城道路運輸效率;靈活調整城區重點主干道交叉口信號配時,提高通行效率。

  第四節 提升智能交通管理水平

  第82 條 以國家城市智能交通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落戶廣州為契機,加強先進技術成果的引進及轉化應用,結合下一代通信技術、云計算等領域的新成果,逐步構建城市智能交通體系。

  第83 條 以交通信息指揮中心為交通信息化管理應用體系核心,以信息化手段加強行業管理;優化交通管理指揮系統,增強對道路交通狀況的監控與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對交通基礎設施的管理水平。

  第84 條 建設和完善面向政府的預測和決策支持系統,提升智能交通系統面向政府的服務水平;建設完善業務網上辦理平臺等系統,實現業務網上申辦,為企業提供便利;建設面向市民的綜合交通信息服務體系,為市民提供全面、準確、及時、豐富的綜合交通信息服務。

  第十一章 積極推行需求調控措施

  第一節 引導中小客車發展和使用

  第85 條 通過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科學調節中小客車有序增長及合理使用,提高道路資源利用率,實現城市以公共交通出行為主體的出行方式結構,保障城市居民交通出行公平、合理、有序。

  第86 條 結合廣州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交通資源承載能力、交通出行結構、公共交通發展水平以及城市空間布局優化程度,優化調整中小客車總量調控政策。

  第87 條 按照”供需統籌,以供定需”和”區域差別化”的發展理念,采取分區域、分時段差別化停車收費措施,科學引導中小客車出行分布和合理使用。

  第88 條 根據廣州市交通資源容量及各區域機動車出行分布狀況,重點監控核心區內道路運行情況。積極借鑒國際先進城市相關經驗,研究出臺其他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促進交通資源供給與需求協調發展。

  第二節 優化貨車交通管制措施

  第89 條 結合城市空間布局的調整與優化,進一步完善貨車交通管制措施,以緩解路網高峰時段的交通壓力,提高道路交通整體運行效率。

  第三節 試行臨時交通管理措施

  第90 條 試行高峰期、重大節假日或重大活動期及惡劣天氣期間重點區域臨時性交通管制措施,對交通擁堵易發路段的車流總量、車型構成、時間分布等進行調控,確保相關道路交通順暢。

  第四節 引導市民科學出行

  第91 條 建設面向市民的綜合交通信息服務體系,為市民提供全面、準確、及時、豐富的綜合交通信息服務;推進政府服務網上辦理、就近辦理和自助辦理。鼓勵網絡購物、電子支付和第三方物流配送,推動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降低城市交通出行需求總量。

  第92 條 實施緩解軌道交通高峰乘車擁擠措施,平衡高峰期軌道交通客流量。研究票價優惠政策的錯峰調整方案,平衡高峰期地鐵客流量,合理引導居民出行時段,有效抑制高峰時段非通勤出行總量,均衡軌道交通乘車壓力的時間分布。

來源:廣州市政府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zhengce/21686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收藏
60
  • 分享到:
發表評論
新聞推薦
第一電動網官方微信

反饋和建議 在線回復

您的詢價信息
已經成功提交我們稍后會聯系您進行報價!

第一電動網
Hello world!
-->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连县| 江源县| 定结县| 西乌珠穆沁旗| 宜昌市| 灵宝市| 松溪县| 聂荣县| 新巴尔虎左旗| 突泉县| 化德县| 孟村| 当雄县| 永和县| 德州市| 嘉义县| 江达县| 柳江县| 高雄市| 将乐县| 崇义县| 凤翔县| 鄂温| 什邡市| 蒙自县| 桐梓县| 化隆| 武清区| 马尔康县| 铜梁县| 区。| 长寿区| 牙克石市| 白水县| 余江县| 乌拉特中旗| SHOW| 怀远县| 安庆市| 沾益县| 滨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