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加強“車油路”統籌加快推進機動車污染綜合防治方案的通知
發改環資[2014]236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局)、科技廳(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公安廳(局)、財政廳(局)、住房城鄉建設廳(局)、交通運輸廳(局)、商務廳(局)、工商局、質監局、能源局:
為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能源局等部門編制了《加強“車、油、路”統籌,加快推進機動車污染綜合防治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現將《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
環境保護部
科技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財政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交通運輸部
商務部
工商總局
質檢總局
能源局
2014年10月24日
附:
加強“車、油、路”統籌,加快推進機動車污染綜合防治方案
為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強化機動車污染綜合防治、盡快改善空氣環境質量,特制訂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施策、落實責任、限期完成”的原則,加強改革創新,建立強有力的工作協調和推進機制,統籌推進“車、油、路”各項工作,顯著降低機動車尾氣污染。
(二)主要目標。
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014年底前,全國范圍內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600萬輛;2015年底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基本淘汰黃標車;2017年底前,全國范圍內基本淘汰黃標車。
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2015年起,在公交車、出租車等城市客運以及環衛、物流、機場通勤、公安巡邏等領域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公共服務領域新增或更新車輛中的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30%;2014至2016年,中央國家機關以及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的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的新能源汽車占當年配備更新汽車總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擴大規模。
加快油品質量升級。2015年底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重點城市全面供應符合國家第五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停止銷售第四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柴油;2017
年底前,全國供應符合國家第五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停止銷售第四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柴油。
加強城市交通管理。到2015年,北京、上海中心城區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60%以上;到2017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人均公共交通設施擁有水平比2012年提高30個百分點,市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
60%左右;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步行、自行車出行分擔率提高5個百分點左右,中小城市步行、自行車出行分擔率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
二、加強機動車環保管理
(三)嚴格新生產車輛管理。
提高機動車排放標準要求。2016年起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重點城市全面實施第五階段汽、柴油車排放標準。2017年起新生產的低速貨車實施第三階段輕型載貨柴油車排放標準。(環境保護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質檢總局)
2完善機動車準入許可和強制認證制度。2015年底前質檢、工業和信息化、環境保護、交通運輸、工商等部門建立一體化的生產一致性檢查的聯合管理機制,適時將尾氣處理的關鍵部件“三元催化器”等列入強制性產品認證(3C)范圍,未達到國家機動車排放標準的車輛不得生產、銷售、進口。(質檢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工商總局)
強化機動車生產、銷售等環節監督檢查。2015年底前建立由環境保護、質檢、工商、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組成的機動車環保達標聯合監督檢查制度,加強生產、進口、銷售、注冊登記、檢驗等環節的監督管理,采用從銷售環節直接抽取車輛進行監督檢查的方式,提高抽查比例,對生產、進口、銷售排放不達標車輛的企業依法予以處罰,結果向社會公告。(環境保護部、質檢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財政部)
實施機動車環保召回制度。2016年底前完善機動車召回制度,強化環保方面的要求,對因設計和制造缺陷導致在同一批次、型號或者類別的機動車中普遍存在不符合國家相關排放標準的,視情由生產企業實施召回。(質檢總局、環境保護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
實施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制度。2015年起,汽車生產企業(包括從中國境外進口汽車產品到境內銷售的企業)要在新車上市時,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徑、合理的信息價格,公開汽車維修技術資料。2015年12月31日前,汽車生產企業要公開全部車型的汽車維修技術資料。未能有效公開車型維修技術信息的,撤銷該車型CCC認證證書。(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商務部、質檢總局)
(四)強化在用車監管。
加快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進度。地方財政可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安排提前淘汰獎勵補貼;鼓勵車企和金融機構為淘汰黃標車購置新車的用戶進行讓利,提供降價或低息貸款等優惠措施。實施黃標車區域禁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地級及以上城市及時出臺主城區黃標車禁行區域管理政策,完成禁行區域劃定工作,城市核心區實施黃標車禁行;2015年6月底前,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實施黃標車禁行。(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
完善環保檢驗制度。健全OBD(車載診斷系統)管理制度,將排放記錄作為年檢的重要內容,對排放不達標車輛不得發放環保合格標志。積極運用物聯網技術建立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系統,實現環保標志電子化、智能化管理。2015年起開展環保檢驗機構專項整治工作,對所有檢驗機構進行全面核查,對弄虛作假、玩忽職守的機動車尾氣檢測機構,依法依規予以處罰,納入黑名單管理,并向社會公布。(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
加強道路行駛車輛環保達標監督檢查。對規模化運營并且使用頻次高的貨運車、出租車、公交車和黃標車進行重點檢查,環保部門對排放不達標車輛予以處罰。2015年起,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的地級及以上城市推行遙感檢測法,將排放不達標車輛信息通過政府公共信息平臺提供查詢服務。同時,建立環保、公安等部門信息定期交換機制,環保部門通過短信等方式及時通知車主,要求其盡快通過維修等方式確保車輛排放達標,并于2個月內進行環保檢驗,對3次被檢測到不合格而未參加環保檢驗的、以及連續3次不能通過環保檢驗的車輛不予核發環保合格標志。(環境保護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
(五)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
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落實并不斷完善鼓勵新能源汽車使用的財稅政策,逐步減少對城市公交車燃油補貼和增加對新能源公交車運營補貼,實施限購、限行的地區要對新能源汽車給予優惠和便利,研究制定減免過路過橋費、免費停車等政策。嚴格執行全國統一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地方政府不得設置或變相設置障礙限制外地品牌車輛。發揮政府采購的導向作用,要在公交車、出租車等城市客運以及環衛、物流、機場通勤、公安巡邏等領域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制定機動車更新計劃,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運營比重。加強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加快推進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處理體系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等)
加快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規劃和相關工程建設標準,明確建筑物配建停車場、城市公共停車場預留充電設施建設條件的要求和比例,所有新建、改建和擴建停車場必須配套5建設充電設施,現有停車場及高速公路收費節點和客貨運交通樞紐周邊有序推進充電設施建設。制定全國統一的充電設施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完善充電設施用地政策,抓好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用電扶持性電價政策實施。制定實施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發展規劃,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充電設施建設。(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質檢總局、能源局等)
三、加快提升燃油品質
(六)加快油品質量升級。
貫徹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成品油質量升級行動計劃》,大力推進國內煉油企業升級改造,加快推動普通柴油升級,確保按期供應合格油品。大力推廣可再生清潔燃油,支持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的生產和推廣,進一步配套完善長期穩定的扶持政策。(能源局、質檢總局)
(七)加強成品油質量監督檢查。
加強對成品油生產流通領域質量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非法生產、添加、進口、銷售不合格油品行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要開展專項工作,加大對生產企業和加油站的抽查力度。加大違法行為處罰力度,建立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并將處罰情況向社會公布。(質檢總局、工商總局、商務部、環境保護部、財政部)
四、加強城市交通管理
6(八)優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規劃。
科學制定城市群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加快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邊衛星城建設,疏導主城區功能,形成合理的交通和物流需求。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減少重型載貨車輛過境穿行主城區。大力推進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組織開展示范行動。加強步行、自行車等慢行交通系統建設,改善居民步行、自行車出行條件。(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
(九)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
實施公交優先戰略,構建以城市公共交通為主的城市機動化出行系統,建立有效銜接的城市綜合交通管理體系,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快推進軌道交通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特大城市以軌道交通為核心的公共交通出行體系。具備條件的地區積極推廣無軌電車。大力推廣社區巴士、自行車租賃、“P+R”(駐車換乘)等,解決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
(十)改善交通管理。
推廣城市智能交通系統,推行錯峰上下班、潮汐車道等緩解交通擁堵措施,完善標志標線、交通信號等道路交通設施,強化道路交通安全執法管理,提高機動車通行效率。(交通運輸部、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
五、建立有效的工作推進機制
(十一)完善法規標準。
加快完善道路車輛法律法規,以車輛“安全、環保、節能”三位一體管理為核心,明確車輛設計、生產、認證、銷售、使用、維修、報廢等各個環節的管理要求,規范政府管理的方式、范圍和行為,明確車輛管理各相關部門的責任和職能。完善油品質量、替代能源和汽車節能、環保的國家強制性標準體系,2014
年底前完成現有標準的梳理,對需制定和修訂的盡快制修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環境保護部、商務部、質檢總局、能源局等)
(十二)建立強有力的部門協調機制。
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方案確定的分工,分階段明確工作重點,逐項扎實推進;對涉及多個部門的工作,牽頭部門要加強協調,部門間要密切協作,形成各司其職、責權分明、齊抓共管、協調有序的管理格局。發展改革委做好統籌協調、跟蹤分析、監督檢查等工作,牽頭建立重大問題部門會商機制,提出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手段和政策推進工作的建議,及時將工作進展情況和政策建議報國務院。(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
(十三)明確地方政府責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制定本地區的實施方案,確定重點工作任務,落實工作責任,完善政策措施,強化目標考核,制定年度推進計劃,并向社會公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zhengce/35287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