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駛工況是行業內的基礎標準,在影響企業產品錄入公告的同時也直接影響其排放水平和燃油(電能)經濟性的標定。
9月2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后稱百人會)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后稱中汽中心)聯合主辦的第六期“電動汽車熱點問題系列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本期研討會將聚焦“中國汽車檢測工況進展與電動汽車協同發展”,就中國工況(CATC)制定過程的進展和問題,各專家、企業代表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見解。
“誰制定標準,誰就擁有話語權,誰掌握標準,誰就占據制高點。”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能耗、性能(包括電池充放電次數、衰減性等)與續駛里程等重要性能的評價,還是采用歐洲工況(NEDC),弊端非常明顯:
1、不能完全符合我國實際國情,包括交通路況、環境條件等;
2、不能如實反應新能源汽車性能情況,因為傳統能源的工況,評價不了新能源汽車空調、制動能量回收等情況對電能消耗等影響;
3、二是為國外新能源汽車進入我國市場提供了便利,不利于我國自主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道路交通狀況發生很大變化,車輛實際行駛平均車速、能耗和排放與實驗室認證結果差距很大。作為車輛開發、評價的最基礎的依據,開展深入研究,制定符合我國實際道路行駛狀況的測試工況循環,顯得越來越重要。
經過多年的醞釀,工信部下達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品檢測工況研究和開發”項目,委托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牽頭組織行業專家,展開為期三年的全面深入研究,力求制定屬于我們自己的“中國工況”。
CATC項目執行周期為2015年2月~2017年12月,計劃分兩階段進行,現今已進入第二階段。
會上,中汽中心高級工程師徐月云帶來最新的研究成果。
“截止2017年8月1日,已完成對41個城市4600余輛的行駛數據采集,涵蓋600多個不同車型(輕型車3312輛,重型車964輛,私家車2801輛,公務車150輛,出租車361輛,公交457輛,重型貨車300量,專用車88量);采集里程近2900萬公里(輕型車約1800萬公里,重型車約1000萬公里,新能源車約330萬輛),平均每天約10萬公里”
除了車輛運行情況,中汽中心還采集了全國40個城市30萬條道路的GIS交通低頻動態大數據,總容量300G。
“我們與百度、高德、滴滴等交通出行等相關公司進行了緊密合作。經過對比發現,CATC項目與第三方平臺數據都比較接近,是能夠反應出中國實際國情的。”徐月云如是說。
對于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研究結果表明,里程焦慮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市面上大部分的純電動汽車公告續航大于150km,但只有約10%的車主單次充電后會行駛120km以上,只有約2%的車主會跑滿150km;約80%的車主選擇在SOC=20%~60%的時候充電,只有約8%的車主會用電到20%以下。”
純電動車主有強烈的充電欲望,體現了人們的里程焦慮。現階段純電動汽車尚無法滿足人們對續航里程的要求,這是不爭的事實。
至于CATC標準落地的時間表,中汽中心相關負責人給出了明確答復:預計2022年~2023之間,在NEDC和CATC之間做選擇;而2023年之后則確定使用CATC標準,爭取在2025年之前完成標準的落實;標準落地之前也會不斷更新CATC標準內容。
本次論壇會上,各企業代表紛紛出席,對于CATC項目取得的研究成果,紛紛提出自己的建議,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4點:
1、后期應深入研究CATC工況能耗及排放數據與NEDC工況下結果的轉換關系;
2、我國城市眾多地形復雜,應根據區域、城市類型等范疇制定多種汽車汽車工況;
3、作為行業的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項目,項目成果是否可以向行業開放;
4、做好輿論引導,引導消費者認同CATC標準的權威性。
針對各大企業代表等疑問,中汽中心副主任吳志新做了詳細記錄,并希望各大企業能夠支持CATC項目的推進。
“項目投資近一億元,今年年底結題,屆時我們將盡快制定出CATC的落地時間表。同時,我也希望大家能提前做好準備,企業在產品研發、升級到過程中,引入CATC,與現階段NEDC數據進行對比,并向項目組提供反饋。CATC是個造福產業的公益性項目,大家的反饋對項目組來說是十分寶貴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阿彌諾斯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zhengce/55876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